病例讨论/肠系膜淋巴结炎,抗生素治疗真的有必要吗?
看了一些关于淋巴结肿大的文章,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汇总了一些相关知识。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学习。
儿科门诊几乎每天都会有肚子痛的小孩。医生往往让小孩去查个腹部超声检查,大部分的孩子的检查结果会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即肠系膜淋巴结炎,医生往往会给予抗生素治疗。但是,这种诊断和处理往往是不全面的或者是不合理的。
一、什么是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和肠系膜淋巴结炎?
肠系膜是腹膜的一部分,包在小肠和大肠的外面,把肠连接在腹腔的后壁上。
目前关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 B 超影像诊断尚无统一的标准。
有医生认为淋巴结长轴 ≥ 10 mm 为淋巴结肿大;有医生认为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有 3 个以上淋巴结短轴 ≥ 5 mm 可诊断淋巴结肿大;也有医生认为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有 3 个以上淋巴结短轴 ≥ 8 mm 考虑淋巴结肿大。
目前国内多数学者认为:在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显示 2 个以上淋巴结,最大淋巴结长径>10 mm,短径>5 mm,长径/短径>2 可以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二、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炎症
临床医生必须要知道的是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与肠系膜淋巴结炎不是同一概念,实际工作中不能混用。
1、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常见于:
- 淋巴系统增殖高峰期,如学龄儿童;
- 外界刺激如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以及内分泌因素;
- 肠道淋巴系统对外来微生物及毒素等物质的反应性增生 [4];
- 也可见于肠道及肠道外疾病,如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炎症性肠病、阑尾炎、肠套叠、过敏性紫癜、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肠道肿瘤、肠道外临近器官的感染、炎症等等。
2、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是什么?
国内常用的临床诊断标准:①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史;②发热、腹痛、呕吐、腹泻或便秘;③腹痛发作间歇期多数患儿感觉良好,经解痉、驱虫、保护胃黏膜治疗无效;④腹痛以右下腹及脐周多见,部位不固定;⑤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⑥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
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就是有炎症了吗?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原因多为反应性肿大,常见于肠道及肠道外疾病或感染等,以及外界刺激如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等。在原发疾病控制、外界刺激因素消除后,这种肠系膜淋巴结的反应性增生与肿大就会恢复正常,也就是说肿大不一定都是炎症。炎症我们经常说会有“红、肿、热、痛”的特征,所以对于无发热,无呼吸道前驱感染病史,疼痛非持续性,能自行缓解,一般情况又很好的孩子,淋巴结炎的可能性真的不大。询问腹痛特点有助于鉴别,因为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炎症,所以抗生素也就不一定需要使用了。除非化验有中重度的细菌感染,否则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0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