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60岁男性,两年两次脑梗死!6
患者60岁男性,因“头晕、肢体活动无力、言语不清1天”于2022-05-07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多年,未规律监测血压及应用降压药物,有小脑梗死病史1年,经治疗后未遗留明显后遗症。否认糖尿病、冠心病病史。神经系统查体:神志清,自主体位,查体合作。言语不清,理解力、计算力、定向力正常,触觉、温度觉、痛觉正常。双侧额纹对称,眼睑闭合良好,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正常,眼球无震颤。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口角无歪斜。颈软,无抵抗。左侧肢体肌力4级,肌张力正常,余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四肢肌腱反射检查、病理征及脑膜刺激征检查未见异常。共济运动检查正常。入院完善颅脑MR检查提示:桥脑急性脑梗死,脑动脉多发管腔局限性狭窄。如下图:


治疗上给予内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予以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动脉斑块、清除氧自由基、营养保护脑细胞、改善脑血管循环治疗。
上述表述为患者本次入院的基本情况及处理措施。查看患者既往住院病史,本次发病距离上次小脑梗死才11个月。2021年6月17日患者因“头晕、站里不稳1天”入院。行颅脑MR检查示:左侧小脑半球急性脑梗死。如下图:





思考:上次患者发病经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追述出院后未规范继续应用阿司匹林、他汀类及降压药物,未实施规范的二级预防用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再次发作急性脑梗死,而且是桥脑脑干的梗死,症状较上次重,病情较上次复杂,经过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考虑联合康复治疗,逐步恢复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及语言功能。
心得:脑梗死主要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血流动力学机制所致的脑梗死。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常见的类型,而动脉硬化则是本病的根本原因。对于多次发作脑梗死的患者,颈内动脉、脑动脉内血栓形成、动脉管腔多发狭窄是不可忽视的基本条件。因此,规范的一、二级预防与随访是降低脑梗死发病率、复发率和死亡率的关键。作为专业的神经内科医生,应始终坚持挽救生命、降低残疾、预防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的脑血管病治疗原则。但是如何提高患者用药、就医的依从性,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规范治疗的重要性,也是我们临床工作中需要去积极解决的。

最后编辑于 2022-05-07 · 浏览 1.1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