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骨筋膜室综合征闭合复位穿针+切开减压1例
患儿:男
年龄:12岁
主诉:摔伤右肘关节致严重肿胀、疼痛、活动受限16小时。
简要病史:
2022年5月4日20时骑行车摔伤右肘关节,当即疼痛,活动受限,就诊于当地诊所,给予三角巾固定后送入当地医院,未行复位、固定。今日10时患儿诉疼痛难忍,手指伸屈受限,为求进一步治疗于5月5日12时入院。
查体:右上臂、肘关节严重肿胀,无皮纹,触痛明显,肘关节外观畸形。腕部桡动脉搏动弱,手指颜色苍白。1-5指呈屈曲状,主动伸直受限,被动伸直疼痛加剧。神经检查:肘关节以远皮肤感觉减退。
初步诊断:
右肱骨髁上骨折病骨筋膜室综合征
术前外观:畸形,严重肿胀








术前讨论:
1,患儿髁上骨折后16小时入院,未复位,未固定,严重肿胀致筋膜室高压。
2,查体符合骨筋膜室综合征表现。
3,前臂切开减压,骨折闭合复位穿针
4,二期消肿后缝合
术中切开前臂屈侧深筋膜后,肌肉蹦出,手指立马红润。打开各筋膜间室,彻底减压。简单皮下无张力可吸收线缝合几针,预防皮肤回缩,二期消肿后,皮内缝合。没有使用NICE结,害怕缝合线疤痕明显。

闭合穿针解剖复位



掌侧减压口
预计5-7天后再缝合

骨筋膜室综合征手术治疗
进行手术切开筋膜减压的时机对预后至关重要。早期即24 小时内行切开筋膜减压的患者,除合并有神经本身损伤外,可能完全恢复;晚期手术的病例,随术前时间延长而损伤加重。
(1)手术指征:①肢体明显肿胀疼痛;②筋膜间隙张力大、压痛;③肌肉被动牵拉疼痛;④筋膜间隙测压在30mmHg 以上。具有这些症状体征者,应立即手术切开。
(2)手术方法:应切开受累间室全长,包括皮肤及深层筋膜,切开长度不够则减压不彻底。前臂一般取掌侧S 形切口,小腿部采用前外及后内侧双切口切开减压。筋膜切开后,即见肌腹膨出于切口之外,观察肌肉的血运与颜色,一般逐渐红润好转,如有肌膜较肥厚仍约束肌腹不得减压者,可行肌膜切开。除伴有血管损伤者外,一般不探查深部组织,术前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者,术后脉搏可迅速改善,说明减压有效。
(3)术后处理:切开后肌肉颜色迅速转红恢复血运者,应用大量无菌的大网眼纱布覆盖。筋膜间隙内肌肉等组织减压后,由于淋巴与静脉回流,渗出物很多,故需用大量无菌敷料。筋膜间隙切开减压是一个无菌手术,避免继发感染的主要方法是避免污染及尽早二期缝合消灭伤口。有条件者可采用VSD 等持续负压吸引装置覆盖切开创面,能较好地达到封闭创面及持续引流的目的。术后1周左右待肢体消肿后,可在手术室无菌条件下打开创面,给予清创缝合术,可一次缝合或分次缝合,遗留中间不能缝合的部位,如表面肉芽新鲜,可立即行植皮,或待10~12 天时再次缝合或植皮消灭创面。
结论:
1,儿童髁上骨折早期复位,固定很有必要
2,出现筋膜室高压,及早处理,绝不姑息,本例无皮纹,严重肿胀,剧烈疼痛,桡动脉搏动减弱,骨折后16小时,部分皮肤感觉减退,前臂切开深筋膜后肌肉因压力适当,瞬间弹出,转红,桡动脉搏动有力,手指转红。肘关节和上臂远端肌肉变硬,张力大,同样给予切开减压。彻底减压后,肌肉弹性恢复,鲜红,肿胀明显减轻。判断减压有效。
3,本例还是200例髁上骨折零切开中。遇到的第1例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儿,不幸中的万幸,没有发展到骨筋膜室综合征晚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对于髁上骨折早期如何合理处理,各位老师有何高见?



最后编辑于 2022-05-06 · 浏览 1.1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