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最新研究进展(2022年4月)
【1】重磅综述!铁死亡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
2022-03-26报道,近日,中国医科大学的研究者们在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Ferroptosis in Parkinson’s disease:glia–neuron crosstalk”的综述性文章,本综述研究了不同类型的胶质细胞在调节神经元铁性死亡中的可能作用。最后,研究者回顾了目前针对铁稳态的帕金森病临床试验。尽管临床试验已经在评估帕金森病的铁死亡调节,但关于金属离子在帕金森氏病发病机制中的代谢和调节仍不清楚。

在过去的十年里,在探索铁死亡的生化机制方面取得了快速的进展。多项研究表明,铁死亡可加重神经毒性和脑损伤。因此,铁死亡特异性抑制剂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获得了势头,因为这些铁死亡抑制剂可以挽救神经元死亡,并代表了帕金森病的新治疗靶点。
原文:doi: 10.1016/j.molmed.2022.02.003.
【2】JPD:皮肤活检或能帮助识别出帕金森疾病患者
2022-03-27报道,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Parkinson's Disease上题为“Presence of Skin α-Synuclein Deposits Discriminates Parkinson’s Disease from 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 and Corticobasal Syndrome”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博洛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帕金森疾病患者的大脑和皮肤中存在生物标记物磷酸化的α-突触核蛋白(p-syn)在神经元中的沉积,这或许就能将这些患者与另一中因tau蛋白的积累而导致的帕金森疾病症状的患者区分开来,这或许有望帮助研究人员对多种不同的帕金森疾病亚型患者进行早期识别和鉴别诊断。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检测皮肤中p-syn的积累或许能帮助进行帕金森疾病的诊断,本文中所有的帕金森疾病患者和2名(26名患者中有2名)临床诊断的PSP/CBS患者都存在p-syn的积累,此外,这两名患者的临床特征或许揭示了一种非典型的突触核蛋白疾病表现或混合的病理学表现。
原文:DOI:10.3233/JPD-212904
【3】Science Advances:发现帕金森症线粒溶酶体胞吐的新病理
2022-04-18报道,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兴国课题组和浙江大学田梅课题组合作在诱发帕金森症的临床药物氟桂利嗪的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研究发现氟桂利嗪诱导线粒体功能障碍并特别减少大脑中的线粒体数目,被诱导细胞通过线粒溶酶体(mitolysosome),一种溶酶体包裹着线粒体的新型细胞器互作结构,将线粒体排到细胞外,从而减少细胞中的线粒体总量,进而引发帕金森症。该工作发现帕金森症中一条独立于线粒体自噬外的全新线粒体质量控制模式,并建立了一种基于化合物且无需基因操作制备无线粒体细胞的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以Mitolysosome exocytosis, a mitophagy-independent mitochondrial quality control in flunarizine-induced parkinsonism-like symptoms【线粒溶酶体(mitolysosome)胞吐,氟桂利嗪诱发帕金森症中不依赖于线粒体自噬的全新质量控制】为题,以长文Article形式发表在Science子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
【4】睿健医药“擎旗” 国内首个帕金森领域多能干细胞衍生药物IND受理
2022-04-28报道,2022年的“世界帕金森日”,武汉睿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睿健医药”)就正式向国家药审中心提交了帕金森研发管线NouvNeu001的IND申请,4月27日,国家药审中心正式受理了这一申请。 临床前数据显示,通过睿健医药自研的高效化学小分子诱导功能细胞再生技术,NouvNeu001 移植入体内后可高效转化为成熟多巴胺能神经元,分泌多巴胺递质,并与体内原有神经元形成神经连接,产生综合性的治疗功能,改善帕金森症状。为帕金森疾病提供了一条崭新的细胞药物临床治疗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NouvNeu001 IND受理,也让睿健医药正式成为国内首家、国际上第二家在帕金森领域多能干细胞衍生药物临床申请获得受理的生物医药公司,仅次于拜耳旗下的BlueRock。
【5】NI&GLIA|揭示α-syn致病蛋白与帕金森病两个重要特性间新关联
2022-03-23报道,2022年2月,焕一生物战略合作副总裁Dr. Robin Chan与浙江大学医学院及附属第一医院章京教授课题组、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杨迎教授课题组联合连续发表了2篇论文。Dr. Chan 在脂质代谢和神经疾病领域有十余年建树,专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病理学和细胞生物学等领域,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脂质组学核心实验室创始主任,于国际顶尖期刊(Nature、Nat Neurosci.等)上发表论文逾 38 篇。
以上2篇合著论文荣登神经免疫学领域国际知名专业期刊 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影响因子:8.32)和神经胶质领域国际知名专业期刊 GLIA (影响因子:7.45)。章京教授和杨迎教授为2篇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其他共同作者包括来自浙江大学、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的多位学者。


【6】Nat Commun: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系统结合来识别隐藏的帕金森疾病特征
2022年3月31日报道,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题为“Integrating deep learning and unbiased automated high-content screening to identify complex disease signatures in human fibroblast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能帮助发现疾病细胞特征的新平台,其或能将研究患者细胞的机器人系统与进行成像分析的人工智能方法相结合,利用这种自动化的细胞培养平台,研究人员通过创建并分析来自91名患者和健康对照个体的超过100万个皮肤细胞图像,成功识别出了帕金森疾病的新型细胞标志。

究者表示,这是首次能以如此高精确度和灵敏度成功识别疾病特征的工具,其识别患者亚群的能力对于多种难治性疾病的精准化医疗和药物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原文:DOI:10.1038/s41467-022-28423-4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