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我的玻璃体腔穿刺注药标准流程SOP|提升患者体验感

一般我们护士会提前稀碘伏冲洗结膜囊和点3次表面麻醉。
1.先消毒眼周眼面部及睑缘;
2.准备注射药品,排好气,角尺调好刻度(我一般定在3.5mm);
3.铺巾(准备好一切后再铺,个人觉得铺巾后多少会使患者增加紧张和不适,尽量减少盖住巾的时间);
4.增加一次表面麻醉,稀释碘伏冲洗结膜囊及浸泡睑缘;
5.上开睑器,在注射部分排出多余的药液,收缩此处血管,减少结膜下出血的概率;
6.让患者眼睛轻轻转向对侧,左手拿角尺在颞上或者鼻上距离角膜缘3.5mm的注射部位轻轻压出痕迹(或定位器轻压几下后放于此处定位),一是起到定位的作用,二也可以减轻患者注射时的疼痛感(这个点是之前在美国学习的时候一位医生传授的,道理类似护士打针的时候会在注射部分弹几下);
7.右手将药物针头于刚刚定位点往眼球球心方向穿刺入玻璃体腔,缓慢推完药物到底部不松开,注射完毕拔出针头,左眼拿刚刚定位器或角尺按压穿刺点,此时也可以将残留药品滴在穿刺点收缩表面血管,减少结膜下出血。(针拔出眼内前注射器推注端最好不松开,不然眼内压升高后会返流回针管可能;穿刺点一般用硬的器械按压闭合效果更佳)。
8.按压一会儿确认没有渗液或出血,涂眼膏包眼。(我们一般没有做前房穿刺,术后2小时常规测眼压几乎没有发现高的)。
基于这个SOP,我设计了一个专用工具,目前已申请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