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再认识

1.肱骨髁上骨折定义:肱骨干与髁交界处发生的骨折。发生在肱骨下端肱骨内、外上髁上方2cm以内。
2.高位肱骨髁上骨折:由肱骨远端骨干部分向干骺端开始增粗的部位,到肱骨鹰嘴窝的上缘的区域,称为MDJ区域。该部位骨折成为高位髁上骨折。又分高,中,低位三种,高位弹性钉,中低位三妹克氏针固定,最高出针点问题:内侧-1区,外侧可达+4区。
首先,将肱骨干向远端延伸开始增宽的起始部位定义为0线,0线到肱骨内外髁最宽距离的高度。我们将其平均分为4份,就会出现-1区、-2区、-3区和-4区,反之从0线,由远及近,在骨干部位就会+1区、+2区、+3区和+4区。



3.肱骨髁上为什么容易发生骨折?
骨密质和骨松质交接处;肱骨干轴线与肱骨髁轴线之间有30°~50°的前倾角。
4.肱骨髁上骨折分型(简单提下):伸直型 屈曲型
Gartland分型:1-4型+内侧柱塌陷型
5.影像学,即使轻微外伤,也要拍摄上肢全长片,以免漏诊。影像学一线两角:肱骨前线(侧位片通过肱骨小头中1/3),Baumann角(64-81度这个数值怎么来的?82度会不会有影响,我们的底线究竟在哪里?),肱骨前倾角(30—50)



6.骨折复位标准:一线两角正常,双斜位片内外侧柱完整,轻度桡偏可以接受(具体量化指标多少),尺偏及尺倾必须纠正(尤其是关节韧带松弛或建侧提携角小的患者,为什么尺侧柱这么重要?)
7.复位技术:最好三个人,高手除外,轻度屈肘持续纵向牵引纠正冠状位畸形,牵引状态下,术者双手握持上臂近端,拇指向侧方推远端并感受骨折端复位情况(骨折端卡入肌肉的用挤牛奶法,自己找视频学习);第二步矫正旋转畸形,尺偏型前臂旋前,桡偏型前臂旋后,总之一个原则患儿拇指指向骨折初始移位方向;第三步矫正矢状位成角,双拇指向前推挤尺骨鹰嘴
感觉复位满意后检查患儿血运腕手活动情况正常后按不同类型给予不同体位石膏固夹或管型石膏紧密贴敷并足够长(尤其是上臂部分)固定或者夹板固定,拍片进一步评估
手术治疗:1.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首选,内外交叉,外侧交叉,三枚针扇形分布(首推) 克氏针间距越大越稳定(2mm是标准)尽量每根针双皮质固定内外侧柱…


2.切开复位内固定指征:闭合复位失败,开放骨折,复位后脉搏消失,血液灌注不良,整复术后无脉且苍白手,手术入路:后侧,前外,前内,内外联合。
无脉髁上骨折处理:1.粉红手:不能触及桡动脉搏动,患肢血运良好。观察;
2.苍白手:不能触及搏动,血运差,末梢充盈不足,指腹张力低。急诊手术
3.无脉髁上骨折急诊行双上肢彩超检查如果血流峰值<对侧一半以上,手法复位后不能恢复,急诊手术
4.假如术前术后均无脉,但肢体温暖红润,灌注良好。可观察
并发症打不动字了,把图截过来了😄



以上内容转自好医术周宏艳主任文章,又添加了一些自己从别的文章摘抄的MDJ部分内容,为了方便打字把MDJ部分诊治也放在一起,感兴趣的可以单独搜索文章进一步学习。因为大部分纯手打就省去了部分内容。

最后再提出一个问题,各位老师指点迷津:请教各位老师一个问题:8-10岁儿童肱骨远端仅有10%的生长能力,肱骨大概65%的长度是在6岁前完成。如何解读这段话?是要告诉我们8岁以后的儿童肱骨远端生长板损伤对肢体的长度影响不会太大,骨折解剖复位和稳定固定的重要性>生长板的保护?那发生骨折术后肘关节内翻或者外翻畸形主要原因是因为骨折复位不良愈合不佳引起的,次要因素是因为生长板损伤后导致的不均衡生长引起?还有文章中提到的一些小问题哪位老师给解释下。累死我了。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