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疾病》Dis Colon Rectum 2022年5期中文摘要
Diseases of the Colon & Rectum (《结直肠疾病》)是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ASCRS)官方期刊,在威科医疗(Wolters Kluwer Health)旗下Lippincott平台出版。DC&R是公认的结肠、直肠和肛门疾病研究的权威期刊,出版原创研究、综述、简短通讯等文章。50多年来,DC&R一直是结直肠外科医生和胃肠病学家在此专业领域中交流与传播外科医学知识和信息的首选杂志。
UpToDate临床顾问【DC&R专区】定期分享DC&R杂志文章的中文翻译版,本文为2022年第5期中文摘要。
执行编辑(Executive Editor):汪挺,窦若虚
本期翻译 和审校小组(Translation and Review Group)(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陈文平,陈志辉,池诏丞,杜宁超,樊文彬,呙耀宇,何思祺,黄鉴,蒋峰,赖思聪,李悠然,卢丹,梅祖兵,孙伟鹏,吴炯,鲜振宇,徐海霞,徐贤绸,许晨,姚一博,张荣欣,张正国,竺平
肛门肿瘤Anal Neoplasia Abstracts
根治性放化疗对肛门癌患者生活质量变化的影响:一项前瞻性研究的长期结果
Ali Hosni, Jolie Ringash, Kathy Han, Zhihui Amy Liu, James Brierley, Rebecca Wong, Laura A. Dawson, Bernard J. Cummings, Monika K. Krzyzanowska, Eric X. Chen, David Hedley, Jennifer Knox, Alexandra M
翻译:张荣欣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审校:孙伟鹏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背景:由于肛门癌通常是可以治愈的,而且长期生存者居多,因此,维持和改善生活质量是肛门癌管理的重要目标。
目的:评估肛门癌患者放化疗后的长期生活质量。
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
设定:选择2008—2013年期间接受放化疗的肛门癌患者的前瞻性研究数据。
患者:肛门癌患者接受了影像引导的调强放射治疗。
干预:患者中的英语使用者在基线、放疗结束、3个月和6个月以及之后每年完成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的癌症特异性问卷(C30)和部位特异性(CR29)生活质量问卷。
主要研究终点:通过比较基线和第1、2、3年的子量表评分,从临床(评分变化≥10分被认为具有临床意义)和统计学(使用重复测量分析)角度评估长期生活质量。亚组分析比较了接受45~54Gy与63Gy的患者。
结果:共纳入96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56.5个月)。大多数症状和功能量表在治疗结束时明显较差,治疗结束后3个月有所改善。呼吸困难、身体形象、排便功能障碍引起的尴尬、大便失禁以及脱发等症状存在统计学的长期变差;阳痿存在统计学和临床的长期恶化。较高的放疗剂量(63Gy)与显着较差的生活质量无关。
局限:本研究的局限性为单一机构、单臂设计,缺乏剂量重建(即分析基于规定的剂量,而不是实际的剂量)。
结论:接受放化疗治疗的肛门癌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能够恢复到基线水平。但是特定症状仍然困扰着患者,所以不仅在治疗期间,乃至治疗后的长期随访仍需要关注和管理放化疗引起的症状。视频摘要见 http://links.lww.com/DCR/B905 。
结直肠肿瘤摘要Colorectal Cancer Abstracts
通过实施专门的多学科团队会议模式优化SPECC(重点息肉和早期结直肠癌)的管理:从英国国家计划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Francesco Di Fabio, Maki Jitsumura, MB BChir, Lydia Longstaff, Arcot Venkatasubramaniam, Steve Arnold, Brendan Moran
翻译:卢丹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审校:梅祖兵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何思祺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背景:重点息肉和早期结直肠癌的概念包括不适合行常规圈套息肉切除术或不能排除恶性的复杂性息肉。由于存在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的巨大风险,这些病变的评估和管理存在争议,且愈加重要。
目的:根据重点息肉和早期结直肠癌国家计划的建议,我们实施了一种专门的多学科团队会议模式,分析这种模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设计:回顾性分析经过多学科团队会议讨论、通过前瞻性数据库收集的患者。
设定:该研究在一个三级医疗中心进行的。
患者:通过肠癌筛查计划或结肠镜筛查有症状,且确定患有重点息肉或早期结直肠癌的连续患者。
主要结局指标:保留器官的患者比例、二级处理和复发率。
结果:135例接受了专门的多学科团队会议模式讨论的患者被纳入,中位年龄为71岁。病变直径的中位数为25 mm,39%病变位于直肠。38例患者[16例(42%)意外发现肿瘤]在初次行结肠镜检查并切除病变后进行讨论,97例则在未行初始治疗后进行讨论,并随后进行病例回顾。97例患者中,46例行经内镜切除(肿瘤占26%),20例行经肛手术切除(肿瘤占10%),23例行一期手术切除(肿瘤占35%)和8例未接受治疗。104例(82%)患者实现了器官保留。由于局部切除的病变为高危T1期、局部复发或患者的决定,7例(6.7%)患者在局部切除手术后行二次手术。无论是良性病变还是恶性病变,中位随访18.5个月后,病变复发的累积风险估计均小于10%。
局限:样本量小和单中心设计。
结论:专门的多学科团队会议模式优化了对重点息肉和早期结直肠癌的管理,提高了患者的器官保留比例,降低了病变的复发率。视频摘要见 http://links.lww.com/DCR/B826 。
S-1联合奥沙利铂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可行性和疗效的前瞻性多中心Ⅱ期研究
Yoshiyuki Sakamoto, Hajime Morohashi, Takuya Miura, Shinji Tsutsumi, Seiji Takahashi, Kimiaki Hirama, Taiichi Wakiya, Kenichi Hakamada
翻译:张荣欣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审校:呙耀宇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背景:新辅助放化疗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多个指南中被推荐为直肠癌的标准治疗。然而,新辅助放化疗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生存获益,反而导致不良事件增加。同时,新辅助化疗可以避免放疗引起的不良事件,但这一治疗方案仍存在争议。
目的:评价S-1加奥沙利铂新辅助化疗+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可切除局部晚期直肠癌的可行性和疗效。
设计: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单臂Ⅱ期研究。
设定:该研究在多个机构进行。
患者:纳入58 例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
干预:术前给予3个周期的 S-1 联合奥沙利铂治疗。 S-1 以 80 mg/m2/天的剂量连续 14 d口服,然后休息 7 d。第1天静脉给予奥沙利铂,剂量为 130 mg/m2/d。每个周期持续21 d。新辅助化疗后行直肠全系膜切除+双侧淋巴结清扫术。
主要研究终点:探索 S-1 和奥沙利铂作为新辅助化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结果:新辅助化疗S-1和奥沙利铂3个疗程的完成率为94.8%(55/58)。停药的原因包括血小板减少症(3.4%)和肝损伤(1.7%)。新辅助化疗最常见的严重(≥3级)不良反应是血小板减少症(3.4%)。未发现严重的不良临床表现。52 例患者中, 51 例(98.1%)实现了 R0 切除。 10 例(19.2%)患者实现病理完全缓解。
局限:这是一项单臂、非随机的Ⅱ 期研究。
结论:S-1加奥沙利铂新辅助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是局部晚期可切除直肠癌的一种可行且有前景的治疗选择。视频摘要见 http://links.lww.com/DCR/B555 。
肿瘤位置对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术后结局的作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
Qingbin Wu, Zechuan Jin, Xubing Zhang, Xiangbing Deng, YongPeng, Ziqiang Wang
翻译:杜宁超 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志辉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审校:池诏丞 吉林省肿瘤医院
背景:对低位直肠癌而言,远端直肠系膜前外侧壁的手术解剖仍然是一个挑战,存在直肠系膜残留的风险,这可能会增加前壁受累患者的局部复发率。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手术后肿瘤位置对预后的影响。
设计: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地点:在中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行。
患者:纳入2011—2016年间接受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根据肿瘤位置将患者分为前壁组和非前壁组。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用于减少选择偏倚。
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终点是局部复发率。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和环周切缘阳性率。
结果:共纳入404例患者,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176对患者。多变量分析显示,肿瘤位于直肠前壁是局部复发(HR=12.6,P=0.006)、总生存(HR=3.0,P<0.001)和无病生存(HR=2.3,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临床Ⅱ~Ⅲ期或T3~4期患者,直肠前壁肿瘤仍然是高局部复发率和低生存率的预后因素,而临床Ⅱ~Ⅲ期(1.4%)或T3~4期(1.5%)的非前壁肿瘤患者局部复发很少见。
局限性: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结论:低位前壁直肠癌是局部复发、总生存和无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临床Ⅱ~Ⅲ期或T3~4期非前壁肿瘤的患者,应更加谨慎或选择性使用新辅助治疗。有必要进行更大规模的队列研究,以验证低位前壁直肠癌对预后的影响。视频摘要见 http://links.lww.com/DCR/B622 。
显微镜下非根治切缘作为Ⅲ期结肠癌全系膜切除患者的复发预测因素: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Anders K. Gundestrup, Anna Sofie Friis Olsen, Peter Ingeholm, Birgitte Bols, Jakob Kleif, Claus A. Bertelsen
翻译:徐贤绸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平阳医院
审校:赖思聪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背景:当前对现有定义的显微镜下根治对结肠癌预后的价值知之甚少,尤其在考虑到其对直肠癌预后的巨大影响时。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III期结肠癌全系膜切除术(CME)后的复发风险是否与肿瘤组织到切缘的距离相关,以及累及切缘所在的位置是否有重要意义。
设计:将患者按前瞻性队列分为2组,即切缘直接侵犯组(0mm切缘)和切缘≤1mm的无直接侵犯组;根据切缘受累的位置(肿瘤侧切缘、中央血管结扎切缘和无腹膜覆盖的结肠系膜切缘)分为3组,显微镜下根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设定:纳入2008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丹麦Nordsjællands医院选择行CME手术的UICC分期为Ⅲ期的所有结肠癌患者。
患者:共有276例患者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入组研究。
主要结局指标:3.2年后的复发风险。
结果:共有41例(15%)患者进行显微镜下非根治切除。0 mm切缘的患者,3.2年累积复发率为43%,Ⅱ≤1 mm切缘但无直接浸润的为24%,相应的风险比分别为4.3(P=0.0146)和1.3(P=0·474)。所浸润切缘位置的不同显示,累积复发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局限性:单中心研究,非镜下根治患者数量有限,有Ⅱ型错误的风险。
结论:我们发现没有直接侵犯的≤1 mm切缘的复发风险并没有增加。这表明对于无肿瘤浸润的完整的后侧结肠系膜,目前的显微镜下根治分类可能是不合理的。视频摘要见 http://links.lww.com/DCR/B625 。
超过5040cGy的标准放疗剂量在多模式放化疗治疗直肠癌时并不能改善治疗效果
Aswin George Abraham, Kurian Joseph, Sunita Ghosh, Jihyun Yun, Brad Warkentin, JoAnn Thai, Winson Cheung, Yuan Xu, Tirath Nijjar, Diane Severin, Keith Tankel, Alysa Fairchild, Nawaid Usmani
翻译:张荣欣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审校:赖思聪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背景: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的放射剂量方案不同,最常见的剂量方案使用 5040 cGy 分割28 次。
目的:评估使用超过 5040 cGy 的放疗剂量是否能为患者带来生存和病理方面的获益。
设定:来自加拿大省级三级癌症中心的数据库。
患者:本研究纳入了 508例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后手术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连续患者(临床分期 T3~4 或 N1~2)。在 508 例患者中,281 例接受了 4500~5040 cGy 的标准放疗剂量,227 例接受了超过5040 cGy 的剂量。
主要研究终点:术后病理、迟发性毒性和长期随访。评估结果与接受的放疗剂量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4500~5040 cGy 组和 >5040 cGy 放疗组之间的临床数据具有可比性,病理完全缓解率在两组间分别为 20.9% 和 15.4% (P=0.104);远处复发率分别为 17.4% 和 19.4% (P=0.36);局部复发率分别为 3.2% 和 3.5% (P =0.36);中位总生存率分别为 61 个月和 60.5 个月(P =0.8)。未发现超过 5040 cGy 的放疗剂量与结果改善有统计学显着相关性。
局限: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研究。
结论:超过标准剂量 4500~5040 cGy 的放疗剂量增加,并未带来有意义的临床结果。视频摘要见 http://links.lww.com/DCR/B633 。
炎性肠病摘要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bstracts
手术后延长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成本限制是否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Ira L. Leeds, Joseph K. Canner, Sandra R. DiBrito, Bashar Safar
翻译:张荣欣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审校:呙耀宇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结直肠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增加,在术后延长应用预防性血栓栓塞的治疗,但被质疑不具有成本效益。目前仍缺乏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术后延长血栓预防的成本效益分析。
目的:评估术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延长预防血栓栓塞治疗的成本效益。
设计:一项决策分析比较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术后接受和不接受延长预防血栓治疗的成本和获益。
设定:决策分析的假设由现有文献确定,涉及典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年龄、血栓形成类型、预防风险降低、出血并发症和病死率。
主要研究终点:成本(美元)和获益(质量调整生命年)反映了社会观点,按时间折现为 3%。结合成本和收益形成主要结果衡量指标,即增量成本效益比(美元-质量调整生命年)。多变量概率敏感性分析模拟了概率、成本和不利因素的不确定性。
结果:使用参考参数,个人预期的社会总护理成本为:不进行预防的957 美元和进行预防的1 775 美元(不具有成本效益; 257 280 美元每质量调整生命年)。预防1例死亡将花费 500 万美元(需要治疗的人数:6 134 例)。对一系列情景进行调整后,77% 的情景都支持了这些结论。通过进一步的敏感性测试,静脉血栓栓塞累积风险 (> 1.5%) 和 ePpx 方案定价 (< $299) 是对不确定性最敏感的两个参数。
局限:决策分析方法的建议仅限于群体决策,而不是个人风险概况。
结论:术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规预防血栓栓塞治疗不具有成本效益。这一发现对高于平均水平的静脉血栓栓塞率和低成本的预防机会敏感。视频摘要见 http://links.lww.com/DCR/Bxx 。
Darvadstrocel(间质干细胞)治疗克罗恩病肛瘘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随访研究:ADMIRE-CD 3期随机对照试验
Damián Garcia-Olmo, Inmaculada Gilaberte, Matthias Binek, Andre JL D´Hoore, Dirk Lindner, Francesco Selvaggi, Antonino Spinelli,Julian Panés
翻译:蒋 峰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审校:陈文平 西安大兴医院,何思祺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背景:Darvadstrocel是一种扩增的异体脂肪源性间质干细胞疗法,用于治疗克罗恩病患者的复杂肛瘘。既往文献报道了“脂肪源性间质干细胞可诱导缓解克罗恩病肛瘘”或 ADMIRE-CD(NCT01541579)临床试验,在经过52周的治疗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本文报告了随访延长至104周的结果。
目的:评估克罗恩病复杂肛瘘患者使用Darvadstrocel治疗后2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设计:这是一项针对克罗恩病肛瘘患者的3期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设定:该研究在7个欧洲国家和以色列的多家医院进行。
患者:40例患者纳入长期随访组:Darvadstrocel治疗组25例,对照组15例。
干预措施:搔刮瘘管和关闭内口后,局部给药Darvadstrocel或生理盐水(对照组)。所有患者允许继续进行瘘管的药物治疗。
结局指标:记录104周期间治疗的严重不良事件。临床缓解定义为:在第104周时评估,手指轻压先前的引流外口,所有接受治疗的外口均闭合。
结果:40例患者中,37例完成了长期随访。在104周观察期间,7例患者因治疗而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其中4例发生在第52~104周之间。在第104周,Darvadstrocel组的14例(56%)和对照组的6例(40%)患者达到临床缓解。
局限:只有少数患者纳入长期随访组,第104周无影像学结果。
结论:Darvadstrocel耐受性好,克罗恩病肛瘘患者经Darvadstrocel治疗后的临床缓解期可维持至104周。视频摘要见 http://links.lww.com/DCR/B812 。
克罗恩病肠皮瘘的内镜治疗
Clara Yzet, Franck Brazier, Charles Sabbagh, Jean-Philippe Le Mouel, Sami Hakim, Eric Nguyen-Khac, Mathurin Fumery
翻译:李悠然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审校:竺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呙耀宇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背景:克罗恩病肠皮瘘的治疗具有挑战性。当前大多数患者仍需要接受肠管切除手术。
目的:评估内镜治疗肠皮瘘的疗效。
设计:这是一项对病历的回顾性研究。
设定:该研究是在单个医疗机构中进行的。
患者:纳入所有使用内窥镜金属夹或止血夹进行内镜下瘘管闭合的连续性克罗恩肠皮瘘患者。
主要结局指标:手术后 3 个月的临床治愈率,定义为体格检查时所有瘘管完全闭合、外口引流完全停止,且无需手术干预。
结果:对8名患者[男性2例,中位年龄 45(四分位数:33~51)岁]进行了随访。7 例患者的瘘管位于回结肠或结肠-结肠吻合口,1 例患者位于胃部。7 名患者接受了内窥镜金属夹治疗,1 名患者接受了止血夹治疗。所有患者术程顺利。75%(6/8)的患者在 3 个月后实现临床治愈。 中位随访16(四分位数:13~23)个月后,3/8(37.5%)的患者实现肠皮瘘闭合,2/8(25%)的患者需接受肠切除术。未有并发症发生。
局限:回顾性研究和小样本量,以及研究对象的异质性限制了对结果的诠释。
结论:内镜下治疗肠皮瘘是可行的,短期疗效显著。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这些结果。 视频摘要见 http://links.lww.com/DCR/B614 。
良性疾病摘要 Benign Disease Abstracts
术后会阴疝的手术修复:一项关于经会阴入路的研究
Laurie Y. Hung, Mohammad A. Abbass, Ipek Sapci, Sherief F. Shawki, Scott R. Steele, Emre Gorgun, Department of Colorectal Surgery, Cleveland Clinic Main Campus, Cleveland, Ohio
翻译:黄鉴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审校:竺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孙伟鹏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背景:会阴疝是直肠癌腹会阴切除术后一种为人所熟知的罕见并发症。由于其罕见性,有关其手术修复的文献只有个案报道和小样本病例研究,没有一种公认更优的手术方法。
目的:本研究旨在确定我们医院使用的修复方法及其结果。我们假设经会阴入路与经腹入路修复术的复发率相似,且住院时间更短。
设计:一项回顾性病例研究。
设定:单个大型医疗机构。
患者:本研究纳入了自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接受会阴疝手术修复的患者。
主要结局指标:会阴疝复发率、手术修复方法以及住院时间。
结果:纳入了在我院行会阴疝手术修复的36例患者。大多数患者接受了新辅助放化疗(20例)。其中大部分患者(29例)曾接受过腹会阴切除术(机器人手术5例,腹腔镜手术15例,机器人中转开放手术1例,开放手术8例)。患者通过经会阴入路(22例)或经腹入路(14例)进行修复。中位住院时间:会阴入路4(范围:1~12)d,经腹入路8(范围:3~18)d。中位随访12.7个月(范围:1~72)月,经会阴修复术后有4例复发,经腹修复术后有3例复发。
局限性:样本量小(36例)、回顾性和非随机病例研究、缺乏常规术后影像学评估,中位随访12.7个月不足以观察到所有复发。
结论:本病例研究支持经会阴入路手术修复。与开放式经腹入路相比,该术式创伤更小,住院时间更短,应作为首选方式。男性和新辅助化疗可能是经腹会阴切除术后发生会阴疝的危险因素。视频摘要见 http://links.lww.com/DCR/B856 。
肛门直肠疾病摘要Anorectal Abstracts
刮除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凝胶与刮除术联合苯酚应用治疗藏毛窦的随机对照研究
Barış Sevinç, Nurullah Damburacı, Ömer Karahan
翻译:姚一博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审校:张正国 徐州市中心医院,孙伟鹏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背景:藏毛窦是一种主要影响年轻群体的慢性疾病。为治疗这种疾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后,需经过休息一段时间来恢复工作。因此,理想的治疗方案仍在探索中。
目的:本项研究目的是比较两种微创治疗方案治疗藏毛窦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
设计:采用两组平行、随机临床试验。
设置:研究分为两组:刮除术+富血小板血浆组和刮除术+苯酚组。
患者:本研究对藏毛窦患者进行评估,符合纳入标准,并给予知情同意,则纳入研究。
干预措施:富血小板血浆组采用刮除术+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治疗。苯酚组采用刮除术+结晶酚治疗。
主要结果指标:主要研究终点为愈合时间;次要结果是复发率。
结果:富血小板血浆组患者在一次治疗后愈合率为96%。苯酚组患者在一次治疗后愈合率只有53%。富血小板血浆组中位愈合时间较短,6(4~14)d 比10(5~42)d(P<0.001)。平均愈合时间相差5.8 d(95% CI:4.27~7.38)。平均随访43.1月后,富血小板血浆组复发率为4%,而苯酚组复发率为12%(95% CI:0.024~0.251)。
局限:尽管本项研究具有随机性、前瞻性,但患者和研究人员并没有遵从盲法。
结论:刮除术+富血小板血浆法临床应用安全,愈合时间短、复发率低,能够尽早恢复工作。视频摘要见 http://links.lww.com/DCR/B722 。该试验为注册临床试验,注册ID:NCT03070028。完整协议见 https://clinicaltrials.gov/ct2/show/NCT03070028 。
痔的经肛门黏膜缝扎固定术
Shantikumar D. Chivate, Madhura M. Killedar, Shanthi G. Vardhani M.S, Laxmikant D. Ladukar, Sunil K. Kavathe, Sripad R. Kanekar
翻译:吴炯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审校:张正国 徐州市中心医院,孙伟鹏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背景:痔疮治疗的核心因素包括痔疮充血、脱垂、复发和疼痛。
目的:评价经肛门黏膜缝扎固定术治疗痔疮的安全性、疼痛程度及疗效。
设计:一项为期13年的回顾性研究。
设定:数据来自印度的6个中心,并从其医疗记录中采集手术相关数据。
参与者:本研究共纳入5634例Ⅱ~Ⅳ度有症状的痔疮患者。排除血栓性痔病、炎症性肠病、肛门狭窄和肛管直肠癌的患者。
干预措施:通过手法按摩及鞍区阻滞麻醉下保持头低臀高位以减轻痔疮肿胀。用缝线将缩小的痔核固定在直肠壁的肌肉上。距离齿状线2 cm和4 cm处,采用双锁边连续缝合方式环绕直肠一周进行缝合,每一针的间距在0.5~1.0 cm。
主要结果衡量标准:使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估疼痛,并评估复发情况。
结果:5 634例有症状的痔疮患者接受了经肛门黏膜缝扎固定术。其中,126例(2.2%)患者伴有隐痛,视觉模拟评分为2~3分;其余5 508例(97.8%)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为1~2分。98.65%患者(5 541例)治疗有效,无并发症。5 634例患者复发率为1.3%,随访时间为(7±6)年。
局限:使用可照明直肠镜或布林克霍夫直肠镜或肛门牵开器是必不可少的。
结论:经肛门黏膜缝扎固定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采用两行缝扎设计,疼痛小,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并且学习曲线很短。视频摘要见 http://links.lww.com/DCR/B841 。
盆底疾病摘要 Pelvic Floor Abstracts
腹腔镜腹侧直肠固定术中的骶骨补片固定:来自尸体研究对临床的启示
Stanislaus Argeny, Maximillian Zaussinger, Barbara Maurer-Gesek, Wolfgang J. Weninger, Andrea G. Maier, Lukas Reissig, Wolfgang Umek, Nikolaus Veit-Rubin, Oliver M. Jones, Anton Stift, Stefan Riss
翻译:鲜振宇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审校:陈文平 西安大兴医院,何思祺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背景: 腹侧直肠补片固定术中,在骶骨岬固定补片时选择正确的钉位对避免出血、神经功能障碍和椎间盘炎至关重要。
目的:旨在评估在腹腔镜腹侧直肠补片固定术中,固定补片之后钉的真实位置,以及与血管、神经结构和骨性标志的关系。
设计:干预性尸体研究。
设置: 腹腔镜下固定补片后,按照标准方案进行详细的盆腔解剖。此外,还进行了64排多探测器计算机断层扫描,以进一步明确腰骶解剖和钉的位置。
患者: 本研究共纳入18具新鲜尸体,其中女性10具,男性8具。
主要结局指标: 钉的真实位置和对血管、神经的影响。
结果: 共放置了52枚钉[中位数为3(2~3)枚]。钉与骶骨岬中线的中位距离为16.1(0~54.2)mm。仅发现22枚(42.3%)钉在预定放置区域(骶1椎体右侧表面)。在7具(38.8%)尸体中,所有的钉都被放置在预定区域。钉与大血管的中位距离为10.5(0~35.0)mm,这些大血管半数为髂内动脉。钉距右输尿管的中位距离32.1(7.5 ~ 46.1)mm,大血管和输尿管均未被伤及。对14具尸体进行了腹下神经丛的解剖,在每具尸体中,都有钉伤到腹下神经丛。
局限: 本研究中纳入尸体数量偏少。
结论: 钉的位置在我们的样本中存在显著差异,这强调了在腹侧直肠补片固定术中需要可靠的解剖标志和充分的暴露。腹下神经丛损伤是常见的,因此术后需要详细的功能评估。以上结果也指出在将新的外科技术应用到临床实践之前,尸体研究尤其重要。视频摘要见 http://links.lww.com/DCR/B827 。
结局摘要 Outcomes Abstracts
结肠切除术后加速出院与年龄及合并症相关的费用问题
Ana C. De Roo, Sarah P. Shubeck, Anne H. Cain-Nielsen, Edward C. Norton, Scott E. Regenbogen
翻译:徐海霞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审校:许晨 天津市人民医院,赖思聪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背景: 预期支付模式激励式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长,但增加的再入院率和后急性期的护理可能会削弱简化式术后住院带来的好处,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或有合并症的患者。
目的: 明确在按照年龄和合并症分层的患者中,采用术后加速康复模式的医院是节省还是增加了术后住院费用。
设计: 回顾性横断面研究。
设定: 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来自100%医疗保险服务人员分析和审查的国家数据。
患者: 我们纳入了接受择期结肠切除术的医保患者,并按照年龄(65~69岁,70~79岁,≥80岁)和Elixhauser合并症指数(低≤0;中:1-5;高:>5)进行分层。不同医疗模式的住院时长反映了“常规”护理,据此对患者进行分类。
主要结局指标: 我们依据住院时长、年龄和合并症将患者分类,并通过多能级模型比较他们的平均总费用及其组成部分。
结果: 在不同年龄和合并症的88 860例患者中,最短住院的平均总费用与最长住院相比更低。在按照年龄分层的组别中,结果相似(65-69岁:$28 951 比$30 566,P=0.014;70~79岁:$31 157比 $32 044, P =0.073;≥ 80岁:$33 779 比 $35 771, P =0.005)。合并症高分组患者的平均总费用更高 (低:$23 107比$24 894, P =0.001;中:$30 809比$32 282, P =0.038;高:$44 097比 $46 641, P <0.001)。按照年龄分层患者的出院后费用相似 (65~69岁: ∆$529; 70~79岁: ∆$291; ≥ 80岁: ∆$872, P =0.25),但合并症高分组患者更高 (低∆$47,中∆$480,高∆$1 059, P =0.02)。
局限: 管理性数据不能获得患者水平的影响后急性期护理的因素(偏好、护理人员可及性)。
结论: 术后住院时间最短医院的总费用较低,并且后急性期的护理花费没有代偿性增加,即使年龄最大、合并症评分最高的患者也是如此。视频摘要见 http://links.lww.com/DCR/B624 。
伤口负压治疗预防择期结直肠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成本-效益分析
Douglas C. Cheung, Hala Muaddi, John De Almeida, Antonio Finelli, Paul Karanicolas
翻译:樊文彬 重庆医科大学
审校:梅祖兵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呙耀宇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背景:手术部位感染在结直肠手术后很常见,并与治疗费用增加有关。既往研究显示,与传统敷料治疗相比,预防性伤口负压治疗可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然而,伤口负压治疗会产生额外费用,因此造成了临床上应用选择的受限。
目的:确定预防性伤口负压治疗在择期结直肠手术后应用是否能提升成本效益。
设计:采用Markov微观模拟模型,对预防性伤口负压治疗与常规敷料治疗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整个生命周期均采用公共资助的单一医疗卫生支付者视角进行支付。
设定:择期行结直肠手术的住院病例。
患者:基本病例是一例年龄、性别及合并症经过标准化并接受择期结直肠开腹手术的患者。
干预措施:在术后闭合切口上应用伤口负压治疗。
主要结局指标:主要结局指标是手术部位感染的数量、总费用和获得的质量调整寿命年。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急诊就诊率、再入院率、伤口护理利用率、筋膜裂开、切口疝和非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并发症。
结果:经过标准化,我们发现每1 000例患者中,预防性伤口负压治疗预防了51例手术部位感染,3例筋膜裂开,10例切口疝,22例急诊就诊,6例再入院。节省总成本17.066美元,获得了92.2质量调整寿命年(平均每个患者获得了17.07美元和0.09质量调整寿命年)。当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大于3.2%时,如果受益者愿意支付的费用为50 000美元/质量调整寿命年,伤口负压治疗是符合成本效益的策略的。
局限:我们未将社会观点、嵌顿疝急诊就诊率,或疝修补并发症纳入建模。这一模型的结果依赖于已发表的伤口负压治疗疗效,并可能随新数据更新而改变。
结论:伤口负压治疗是结直肠手术患者,特别是高危患者的主要治疗策略。与常规敷料治疗相比,伤口负压治疗效果更好,费用更低。视频摘要见 http://links.lww.com/DCR/B782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传播。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不对汪建平教授团队的译文负责。英文原文是唯一的正式文本,译文应完全忠于英文原文。如果对译文的准确性存疑,请参考英文原文。
Copyright ©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olon & Rectal Surgeons, Inc. Unauthorized reproduction of this article is prohibited. Disclaimer: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olon and Rectal Surgeons is not responsible for the translations provided by Dr. Wang and his colleagues. The original English version of the published content is the only official text. The translated version is subject in all respects to the official text of the published article. If there are any concerns or issues regarding the accuracy of the translations or information presented within the translated versions of these articles, please refer back to the official English-language version.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