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1975年中医研究院北京东直门医院协定处方集

发布于 2022-04-03 · 浏览 1760 · 来自 Android · IP 河南河南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33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四川-海天 +1丁当

(一)内科

健中合剂

成份:赤芍药15g、杭白芍15g、嫩桂枝15g、炙甘草10g、干姜7.5g大枣5枚、饴糖50g

制法:上药水煎两次,取汁内服,饴糖另冲。

功能:温中散寒,缓急止疼。

主治:脾胃虚寒、腹中时痛、喜暖喜按、食欲不佳。

用法:日服二次。

用量:每剂服一日。

禁忌:生冷。


夏枯草合剂

成份:龙胆草15g、夏枯草30g、枯黄芩20g、灵磁石50g白菊花15g、川芎片7.5g怀牛膝15g

制法:上药水煎两次,取汁内服。

功能:清肝明目。

主治: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性情急躁、心悸梦多。

用法:每日服一剂,日服两次。

禁忌:辛辣、酒类。


肝炎I号

成份:北柴胡20g、枯黄芩15g天花粉20g、生牡蛎15g、嫩桂枝15g、干姜10g、杭白芍20g、当归15g、紫丹参50g、茵陈40g、炙甘草15g、苦桔梗15g

制法:上药水煎两次,取汁内服。

功能:舒肝、止痛。

主治:两胁胀满疼痛、疲乏无力、心下癥结。

用法:日服两次。

用量:每日服一剂。

禁忌:辛辣烟酒,孕妇忌服。


肝炎II号

成份:北柴胡20g、杭白芍20g、炒枳壳15g、橘皮40g、生姜15g、党参15g、茯苓15g、苍术15g、当归15g、丹参30g、茵陈30g炙甘草15g

制法:上药水煎两次,取汁内服。

功能:舒肝健脾和胃。

主治:两胁胀满或疼痛,疲乏无力、胃脘胀满、大便溏泻。

用法:日服两次。

用量:每日服一剂。

禁忌:辛辣烟酒之类。


大感冒合剂

荆芥15g、薄荷15g、枯黄芩15g、杏仁15g、芦根25g、忍冬藤50g

制法:水煎服。

功能: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咳嗽、咽痛。

主治:感冒、咳嗽、咽痛。

服法:日服二次。

用量:每日服一剂。

禁忌:油腻。


胃溃疡粉

成份:乌贼骨1000g、大贝母300g、川军15g、生甘草25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制酸止痛。

主治:胃脘疼痛、恶心吐酸、大便秘结。

用法:日服二次。

用量:每次服5——10g。

规格包装:每袋50g装。

禁忌:体弱大便溏泻者忌用。


补肾降压丸

成份:炙首乌150g、菟丝子50g、稀莶草100g、桑叶50g、菊花50g怀牛膝100g桑椹子100g、陈皮50g、枳壳50g、女贞子50g、旱莲草100g、夏枯草10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滋补肾水、清肝明目。

主治:头晕、耳鸣眼花、腰腿痠软、五心烦热、遗精盗汗。

规格包装:每丸重15g,每袋10丸装。

禁忌:辛辣油腻。


复方十味地黄丸

成份:生地黄500g、熟地黄500g、怀山药500g芡实米500g枸杞子150g、狗脊400g、丹参400g、五味子150g、菟丝子150g、泽泻250g、鲁米那0.03×40号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腊纸包好。

功能:补肾安神。

主治:头晕头痛、腰痠腿软、失眠梦多。

服法:每晚睡前服一九到二丸。

规格包装:每丸10g重,每袋10丸装。

禁忌:油腻。


十味地黄丸

成份:生地黄500g、熟地黄500g、怀山药500g、芡实米500g、枸杞子150g、金毛狗400g、紫丹参400g、五昧子150g菟丝子150g、泽泻250g

制砝: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腊纸包好。

功能:补肾安神。

主治:头晕头痛、腰酸腿软。

服法:日服二次。

服量:每次服一至二丸。

规格包装:每丸10g重,每袋10丸装。

禁忌:油腻。


肾炎丸

成份:党参200g、汉防己150g、猪苓150g、茯苓150g、炒苍术150g、炒白术150g、大腹皮150g、陈皮200g、半夏曲150g、炙黄芪15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腊纸包好。

功能:健脾利水。

主治:脾胃虚弱、形寒怕冷、疲乏无力、食后胀满、大便溏泻、颜面及下肢浮肿。

服法:口服二次。

服量:每次服一丸。

规格包装:每丸150g重,每袋10丸装。


关节炎丸

成份:穿山龙360g、嫩桂枝20g、五加皮180g、紫丹参300g、稀苍草300g、

制法:阻穿山龙、桂枝、五加皮三药研细末,以丹参、稀莶草熬浓汁与水,泛为小丸。

功能:散风祛寒、通络止痛。

主治:关节净痛、下肢沉重、活动不利。

服法日服二次。

服量:每次服三钱。

规格包装:每袋30g装。

禁忌:生冷。孕妇忌用。


调肝丸

成份:当归50g、北柴胡50g、赤芍50g、薄荷15g、茯苓50g、白术50g、紫丹参50g、生甘草20g、炙香附一两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腊纸包好。

功能:舒肝理气、止痛,健脾和胃。

主治:胸胁胀满、疼痛、疲乏无力、食欲不振、食后服满。

服法:日服二次。

服量:每次服一丸。

规格包装:每丸重15g,每袋10丸装。

禁忌:油腻。


痹痛丸

成份:炙川乌50g、赤芍200g、当归100g、川芎50g、北细辛25g、独活50g、生麻黄25g、炒苡米100g、桑寄生100g、怀牛膝200g、汉防己50g、续断50g、甘草100g、桂枝15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用腊纸封包。

功能:散风寒、祛湿、通络、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关节冷痛、屈仲不利。

服法:日服=次。

服量:每次服一九。

规格包装:每丸重15g,每袋10丸装。

禁忌:关节红肿热痛者忌用,孕妇忌用。


健胃舒肝丸

成份:苍术50g、白术50g、陈皮40g、白豆蔻30g、焦三仙50g、法半夏50g、广木香30g、枳壳40g、炙香附50g、槟榔50g、炙甘草30g、北柴胡50g、赤芍50g、杭白芍50g、广郁金25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川腊纸封乜。

功能:舒肝健睥和胃。

主治:两胁胀满、胸闷不舒、脘腹胀满、食欲不佳、大便不成形。

服法:日服二次。

服量:每欢服一九。

规格包装:每丸重15g,每袋10丸装。

禁忌:油腻、辛辣生冷之物,


强肝丸

成份:炙黄芪350g、丹参300g、当归200g、白芍200g、郁金400g、党参200g、炙黄精200g、泽泻200g、生地黄300g、怀山药150g、焦山楂200g、焦神曲150g、茵陈蒿400g、秦艽150g、板蓝根200g、生甘草15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用腊纸封包。

功能:舒肝和胃、补益脾肾。

主治:两胁疼痛、疲乏无力、形寒怕冷、腰膝凌软、食欲不振、大便溏泄。

服法:日服三次。

服量:每次服一丸。

规格也装:每丸重10g,每袋10丸装。

禁忌:辛辣炯酒之物。


平肝降压丸

成分:槐花100g、夏枯草100g、黄芩100g、丹参100g、豨莶草200g、怀牛膝100g、钩藤100g、菊花50g、白蒺藜50g、川芎250g、生牡蛎10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用腊纸封包。

功能:清肝明日、活血降压。

主治:血压高、头晕、头痛、胸闷、目赤肿痛、急躁易怒、耳鸣如蝉。

服法:日服二次。

服量:每次服一丸。

规格包装:每丸重15g,每袋10丸装。

禁忌:辛辣之物,孕妇禁忌。



(二)妇科


调经I号

成份:当归150g、怀山药250g、菟丝子150g、何首乌150g、熟地黄150g、女贞子150g、仙茅150g、仙灵脾150g、枸杞子100g、续断150g、胎盘粉50g、炙黄精15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用腊纸包好。

功能:调经。

主治: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官出血、阳虚症。

用法:止血后调整月经周期。(月经后半月服之)

用量:每日二次,每次一丸。

规格包装:每丸15g,每袋拾丸装。

禁忌:朗虚火旺者忌服。


调经Ⅱ号

成份:熟地黄150g、怀山药150g、枸杞子150g、女贞子150g、旱莲草150g、茯苓150g、续断150g、鹿角霜100g、胎盘粉50g、黄精150g、五味子75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用腊纸包好。

功能:调经。

主治: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病、阴虚症。

用法:止血后调整月经周期。(月经后前半月服之)

用量:每日二次,每次一丸。

规格包装:每丸15g,每袋拾丸装。


闭经丸

成份:仙灵脾300g、仙茅300g、生鹿角200g、胎盘粉100g、女贞子300g、枸杞子300g、党参400g、当归400g、白芍300g、红花200g山楂300g、益母草40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用腊纸封包。

功能:调补肝肾、养血通经。

主治:用于“肝肾虚型”闭经如子宫发育不良、卵巢功能低下、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的闭经。

用法:每日两次,每次一丸。

规格包装:每丸重15g,每袋拾丸装。

禁忌:凡肾阴虚肝阳旺者慎用。


痛经丸

成份:当归300g、赤芍300g、生蒲黄300g、五灵脂300g、元胡索150g、制香附300g、益母草400g、川芎15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用腊纸包好。

功能: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治:用于血瘀型痛经,如原发性痛经,或盆腔炎引起痛

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

用法:每日二次,每次一九。

规格包装:每丸重15g,每袋拾丸装。

禁忌:无气滞血瘀者忌用。


清热调经丸

成份:北柴胡75g、当归150g、白芍150g、牡丹皮150g、枯黄芩150g、生地250g、制香附150g、益母草250g、旱莲草25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舒肝解郁、清热调经。

主治:用于血热引起的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及崩漏(即功能性子官出血、小量出血者)。

用法:每日二次每次一丸。

规格包装:每丸重15g,每袋拾丸装。

禁忌:虚寒性月经不调者忌用。


盆腔炎丸

成份:嫩桂枝400g、茯苓400g、桃仁400g、丹皮400g、赤芍400g、三棱200g、莪术200g、酒炙川军200g、黄芪400g、鱼腥草40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用腊纸包好。

功能:清热、活血、化瘀。

主治:慢性盆腔炎、盆腔炎性肿块、输卵管积水、卵巢囊肿、子宫肌瘤。

用法:每日二次,每次一丸。

规格包装:每丸重15g,每袋拾丸装。

禁忌:月经期忌用。


枯矾I号

成份:枯矾15g、儿茶250g、五倍子15g、白芨15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清热收敛、生肌止血。

主治:宫颈中度或重度糜烂。

用法:每周二次,上官颈。

用量:外用药。

规格包装:外用药散荆。

禁忌:有急性炎症忌用。


枯矾II号

成份:儿茶100g、蛇床子100g、枯矾100g、冰片5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清热收敛、生肌止痒。

主治:宫颈中、重度糜烂。

用法:每周二次,上富颈。

用量:外用药。

规格包装:外用药散剂。


外阴洗剂

成份:苦参25g、蛇床子25g

制法:水煎40分钟,外洗。

功能:燥湿止痒。

主治:外阴湿疹、瘙痒、过敏性炎症。

用法:水煎40分钟,外洗,日洗二次。

用量:每日一剂。


(三)儿科


解热合剂I号

成份:荆芥15g、薄荷7.5g、青连翘15g、大青叶15g、生石膏40g、赤芍15g、贯众15g

功能:辛凉解表、疏风清热。

主治:感冒发烧、口干溲黄、烦躁不安。

用法:水煎服,日服三次。

用量:每日服一剂。

禁忌:阴虚内热忌用.


解热合剂II号

成份:北柴胡15g、枯黄芩15g、赤芍15g、金银花15g、连翘15g、酒川军7.5g生石膏40g焦三仙各15g

功能:清热通便,消导和中。

主治:发烧不退、口渴肢凉、腹部胀满、大便干秘。

用珐:水煎服,日服数次。

用量:每日服一剂。


小儿止咳合剂I号

成份:生麻黄5g、杏仁15g(研碎)生石羔30g、生甘草5g、黄芩15g、莱菔子10g、枇杷叶15g、旋覆花15g、大青叶25g

功能:清热宣肺、止咳定喘。

主治:咳嗽发烧、呼吸粗喘、痰多气逆、口干溲黄。

用法:水煎,分数次服。

用量:每日一剂。


小儿止咳合剂II号

成份:南沙参15g、麦冬15g、桑白皮15g、地骨皮15g、枯黄芩15g、枇杷叶15g、杏仁15g(研碎)薏苡仁15g、黛蛤散15g

功能:清热养阴、润肺止咳。

主治:肺热久咳音嘶、痰少、舌红口干、五心烦热。

用法:水煎服,分数次服。

用量:每日服一剂。

禁忌:脾湿痰多忌用。


腮腺炎合剂II号

成份:北柴胡15g、枯黄芩10g、夏枯草15g、海藻15g、生牡蛎25g、昆布15g、蒲公英15g、赤芍15g

功能: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主治:腮腺肿胀或瘰疬痰核,硬结不消。

用法:水煎服,日服二次

服量:每日服一剂。


小儿康复散

成份:神曲50g、莪术50g、三棱50g、鸡内金100g、二丑100g、醋青皮50g、陈皮50g、炒枳壳50g、厚朴50g、炒麦芽50g、槟榔50g、生大黄150g、苍术100g、草果仁100g、嫩青蒿50g、胡黄连50g、五灵脂100g

制法:共研细末,每500g。加冰片2.5g。

功能:行气消积。和中助运。

主治:停食停乳积滞症,腹胀纳呆、面黄肌瘦、大便干结、苔厚口臭。

服法:每次服1——2g。

服量:日服二次。

规格包装:每包四分重。


清肺散

成份:前胡75g、杏仁150g、炙桑皮100g、川贝母100g、炒积实40g、莱菔子50g、橘红75g、桔梗50g、生甘草25g

制法:上药以前胡、杏仁、桑皮、枳实、莱菔子、桔红、桔梗熬成羔,以川贝母、粉甘草为细粉,兑入羔内烘干轧为细粉,打成每片含药物0.5g重片。

功能:清肺化痰,利气止咳。

主治:外感咳嗽、肺气不宣、喷嚏鼻涕、咳痰不爽。

服法:日服三次。

服量:每次1——2g

规格包装:每袋20——30片装。


和脾散

成份:炙桑皮150g、炒苡米250g、陈皮100g、怀山药200g、焦神曲200g、茯苓200g、焦麦芽200g、泽泻200g、胡黄连50g、

制法:上药原料共熬成膏,加热烘干轧成细粉打片,每片含药物一分。

功能:健脾和胃,调中止泻。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腹胀、苔厚纳呆。

服法:日服三次。

服量:每次服1——2g。

规格包装:每袋20-30片装。


加味异功散

成份:党参100g、白术100g、炙甘草30g、炮姜30g、茯苓150g、升麻20g怀山药50g、禹余粮150g

制法:先将原料共熬成膏,然后隔水加热,浓缩烘为干膏,再加入淀粉,连干膏加至为原料的50∕100轧成细粉,即为成品。

功能:健牌益气,温中止泻。

主治:消化不良、脾虚泄泻、面黄肌瘦,体弱自汗。

服珐:日服三次。

服量:每次服1——3g分。


温中定痛散

成份:川黄柏50g、干姜25g、乌梅100g、炒川椒100g、嫩桂枝75g、赤芍250g生姜50g(炒)枳壳150g、当归100g

制法:上药煎煮三次,去渣、过滤、浓缩、最后隔水加热浓缩烘成干膏,再兑入淀粉,兑至为原料的三分之一为度,共为细末研匀即得。

功能:温中定痛。

主治:蛔虫腹痛、或驱虫后,腹痛隐隐,时作时止,面黄肌瘦、形寒便溏、纳食不甘。

服法:日服2——3次。

服量:每次服一包。

规格包装:每包2.5g重。


(四)耳鼻喉科


鼻净丸

成份:清半夏150g、炒枳壳100g、茯苓150g、陈皮150g、苍耳子100g、生薏苡仁50g、白芷150g、川芎100g、鱼腥草200g、生甘草5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理气止痛、消肿排脓。

主治:鼻塞不利、流黄脓涕。

用法:每日两次,温开水进服

用量:每次服二钱。

规格包装:每袋六钱装。

禁忌:妊妇忌服。


鼻炎丸I号

成份:生麻黄150g、生石膏100g、杏仁250g、生甘草150g、炒栀子25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清热宣肺、排脓通窍。

主治:鼻塞不利、浊涕不止。

用法:日服二次,温开水进服。

用量:每次服10g。

规格包装:每袋30g装。

禁忌:忌辛辣。


鼻炎丸II号

成份:嫩桂枝75g、大枣200g、北防风100g、杭白芍200g、黄芪150g、干姜25g、白术150g、炙甘草5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通气固表。

主治:鼻塞不利、鼻痒嚏多,流涕不止。

用法:日服二次,温开水送服。

用量:每次服10g。

规格包装:每袋30g装。


鼻炎丸Ⅲ号

成份:苍耳子150g、辛荑花150g、白芷150g、薄荷50g、薏苡仁500g、败酱草300g、川芎100g、北细辛5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通气排脓、消肿止痛。

主治:鼻塞头昏、脓涕不止。

用法:日服二次,温开水送服。

用量:每次服10g。

规格包装:每袋30g装。

禁忌:妊妇忌服,忌辛辣。


鼻炎丸IV号

成份:嫩桂枝125g、白芍200g、干姜25g、炙甘草50g、大枣200g、山药200g、茯苓200g、石菖蒲10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和营、固表。

主治:鼻塞不利,鼻痒涕多。

用法:日服二次,温开水进服。

用量:每次服10g。

规格包装:每袋30g装。

禁忌:妊妇忌服。


养阴丸

成份:北沙参150g、麦冬150g、玄参150g、紫丹参150g、生地黄200g、赤芍200g、升麻25g、生甘草50g、黑芝麻15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密为丸,用腊纸包好。

功能:清热生津、润肺利咽。

主治:咽喉不利、口舌干燥、鼻千涕步、先音声哑。

用法:日服二次,温开水送服。

用量:每次服一丸。

规格包装:每丸15g重,每袋拾丸装。

禁忌:妊妇忌服,忌辛辣。


通咽丸

成份:清半夏75g、紫苏子50g、茯苓50g、陈皮50g、络石藤75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理气化痰、消肿利咽。

主治:胸膈不利、咽喉堵闷、咳嗽痰多

用法:日服二次,饭后温开水送服。

用量:每次服10g。

规格包装:每袋30g装。

禁忌:妊妇忌服。


金鸣丸

成份:诃子内250g、血余炭150g、生甘草50g、凤凰衣75g、蝉蜕5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润肺利咽。

主治:失音声哑、咽喉不利。

用法:日服二次,温开水送服。

用量:每次服二钱。

规格包装:每袋30g装。

禁忌:孕妇忌服。


健咽丸

成份:川石斛150g、当归150g、山豆根100g、天花粉150g、生地黄200g、丹皮150g、射干200g、紫苏子150g、寒水石100g、生甘草10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清热利咽、生津止痛。

主治:咽喉疼痛、咽喉不利、咽痒呛咳、舌干口苦。

用法:日服二次,饭后温开水迸服。

用量:每次服10g。

包装规格:每袋30g装。

禁忌:孕妇忌服。


定蛾丸

成份:牛黄40g、郁金200g、寒水石200g、牛蒡子200g、麦冬150g、天花粉200g、枯梗100g、生甘草10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咽喉肿痛、单双乳蛾、身热倦怠、口干舌燥。

用法:日服二次,温开水送服。

用量:每次服10g。

包装规格:每袋30g装。

禁忌:忌辛辣,孕妇忌服。


清心散

成份:牛黄2.5g、郁金10g、生大黄5g、寒水石10g、双勾藤20g、冰片1.5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牛黄冰片另兑。

功能:清热化痰、消肿止痛。

主治:咽喉肿痛、烦热口渴、咽喉不利、咳嗽痰多。

用法:日服三次,温开水送服。

用量:每次服1.5g。

包装规格:每包1.5g重

禁忌:忌辛辣。


利咽散

成份:清半夏75g、茯苓50g、紫苏叶50g、枳实5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理气宽胸、利咽化痰。

主治:气郁不舒、咽喉堵闷。

用法:日服三次,温开水送服。

用量:每次服5g。

包装规格:每包5g重。

禁忌:孕妇忌服。


咽痛散

成份:桔梗50g、生甘草50g、牛蒡子50g、草河车5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清热解表、消肿止痛。

主治:身热头痛、周身倦怠、咽喉肿痛、口千舌燥。

用法:日服三次,温开水送服。

用量:每次服5g。

包装规格:每包5g

禁忌:忌辛辣,孕妇忌服。


健耳丸

成盼:夜交藤200g、络石藤200g、路路通150g、川芎100g、女贞子150g、旱莲草150g、桃仁200g、乌药15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滋阴平肝、通窍活络。

主治:耳聋耳鸣、头昏目暗。

用法:日服二次,温开水进服。

用量:每次服10g。

包装规格:每袋5g装。

禁忌:孕妇忌服,忌辛辣刺激食物。


止晕丸

成份:清半夏150g、茯苓200g、陈皮150g、炙甘草100g、枳实75g、杭菊花150g、川芎100g、勾藤200g、建译泻20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平肝利湿。

主治:头晕目眩、耳鸣耳聋。

用法:日服二次,温开水送服。

用量:每次服10g。

包装规格:每袋30g装。

禁忌:孕妇忌服。


眩晕静

成份:钩藤200g、生石决300g、枯黄芩100g、川牛膝150g、桑寄生250g枸杞子200g、茯神150g、夜交藤20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滋补肝肾、通窍括络。

主治:头晕目眩、耳鸣耳聋。

用法:日服二次,温开水送服。

用量:每次服10g。

包装规格:每袋30g装。

禁忌:孕妇忌服。


鼻萎灵

成分:生甘草50g、生地黄50g、地骨皮50g、尼泊金5g

制法:取甘草、生地、地骨皮,加蒸馏水3000毫升,煮沸一小时,再加水1500毫升,再煮一小时过滤,除去沉淀,加尼泊金过滤,即得棕色透明体药液。

功能:清热生津。

主治:鼻干发堵、鼻咽干燥。

用法:滴鼻,日三次。

用量:每次滴3——5滴。

规格包装:每瓶10M装。


滴鼻液Ⅱ号

成分:枯黄芩375g、紫花地丁375g、生甘草37.5g、麻黄15g、尼泊金1.5g

制法:取黄芩、地丁、甘草、加蒸馏水煮沸一小时(每次3000毫升的量)加水约4000毫升,煮一小时后过滤,再加水煮沸半小时,两次滤液混合约4000毫升,放置24小时,将沉淀除掉,然后调节PH值6——7,用碳酸氢钠煮沸浓缩液1000毫升左右。放冷后加95%乙醇2000毫升,再放置24小时后,将澄清液取出,减压回收酒精无醇味为止。然后加蒸馏水至3000毫升,用抽滤过滤,即得澄明液体,加尼泊金及麻黄素,如果仍有浑浊现象,可用滤纸再滤,即得棕红色的澄明液。

功能:通气消肿。

主治:鼻塞头闷、涕多不利。

用法:滴鼻,日三次。

用量:每次一滴至二滴。

规格包装:每瓶10毫升装。


(五)眼科


猪苓丸

成份:猪苓2500g、茯苓2500g、白术1500g、苍术1500g、车前子2000g、地肤子2000g、楮实子2000g、金毛狗2000g、霜桑叶2000g、黑芝麻2000g、防风1500g、北细辛500g、党参2000g、羊胆汁150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益胆、明目。

主治:玻璃体混浊。

用法:温开水送下。

用量:每次10g,日服三次。

规格包装:每袋30g装。

禁忌:生冷粘腻。


加味白虎丸

成份:茺蔚子2000g、防风1500g、知母2000g、生石膏50000g、黑元参1500g生大黄1500g、生甘草2000g、车前子2000g、决明子2500g、粳米2000g、青箱子200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束,水泛为小丸。

功能:通脾、泻胃。

主治:急性虹睫炎、色素膜炎。

用法:温开水送下。

用量:每次二钱,每日三改。

规格包装:每袋30g装。

禁忌:孕妇忌服。


滋阴降火丸

成份:当归4000g、白芍3000g、生地黄2500g、熟地黄2500g、玄参2500g、石决明3000g、枸杞子4000g、白菊花3000g、石斛4000g、天门冬3000g、霜桑叶3000g、炒枳壳2000g、北柴胡2000g、盐知母2000g、盐黄柏200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滋益肾阴、清降相火。

主治:凡阴虚、火旺体质所患各种眼底病。

用法:温开水送下。

用量:每次服1——2九,日服2——3次。

规格包装:每丸15g重,每袋10丸装。

禁忌:辛辣食物。


四物五子丸

成份:熟地黄5000g、当归4000g、赤芍药4000g、白芍4000g、川芎1500g、复盆子2500g、枸杞子2500g、菟丝子2500g、地肤子2500g、女贞子2500g、旱莲草2500g、北柴胡1500g、枳壳150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

主治:凡各种阴血亏虚而致各种眼底病。

用法:温开水送下。

用量:每次服二丸,日服两次。

规格包装:每丸15g重,每袋10丸装。

禁忌:辛辣食物。


复明丸

成份:生黄芪5000g、当归2000g、熟地黄5000g、白芍3000g、生甘草1500g、鸡血藤2500g、山楂2000g、丹参4000g、王不留2000g、路路通200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补气养血、通窍明目。

主治:视网膜色素变性,黄斑变性、视神经萎缩。

用法:温开水送下。

用量:每次服10g,日服三次。

规格包装:每袋30g装。

禁忌:孕妇禁忌。


定志丸

成份:远志5000g、石菖蒲5000g、党参3000g、茯苓3000g、生石决5000g、冰片400g

制法:先将上六味药共为细末,后再将冰片面400g兑入,上药细末中研匀,水泛为小丸。

功能:益心强志、宣窍明目。

主治:近视性屈光不正。

用法:温开水进下。

用量:每次10g,日服三次。

规格包装,每袋30g装。

禁忌:注意眼部卫生,配合眼保健操


祛风退赤丸

成份:川羌活2000g、防风2000g、荆芥穗1500g、生麻黄1500g、银花3000g、连翘3000g枯黄芩2000g、生地黄2000g、赤芍2000g、当归1500g、生甘草1000g、生石膏250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散风清热。

主治:急性结膜炎。

用法:温开水送下。

用量:每次服15g,日服二次。

规格包装:每袋30g装。

禁忌:孕妇禁服。


清肺退赤丸

成分:桑白皮2500g、枯黄芩2500g、栀子2000g、连翘2500g、牛蒡子2000g、天花粉2500g、桔梗1500g、甘草1500g、牡丹皮1500g、生地黄2500g、赤芍2000g、当归1500g、杏仁1500g、防风1500g、麦冬200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清散肺气郁结。

主治:泡疹性结膜炎、巩膜炎。

用法:温开水送下。

用量:每次服15g,每日服二次。

规格包装:每袋30g装。

禁忌:辛辣发物。


勾藤丸

成份:钩藤2000g、蝉蜕1500g、菊花1500g、白蒺藜2000g、密蒙花1500g、当归1500g、生地黄1500g、北柴胡1500g、草决明2000g、栀子2000g、川芎1500g、白芷1500g、谷精草1500g、板兰根2000g、天花粉2000g、枯黄芩2000g、金银花2500g、羌活100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小丸。

功能:清散肝经耶热。

主治:单纯性角膜炎、浅层点状角膜炎、慢性单纯性青光眼。

用法:温开水送下。

用量:每次服10g,日服三次。

规格包装:每袋30g装。

禁忌:辛辣食物、孕妇忌服。


(六)骨科


化筋散

成份:当归1000g、木瓜1000g、赤芍1000g、乳香1000g、土虫1000g、苏木500g、红花500g、血竭60g、公丁香500g、芙蓉叶1500g、金果榄1500g、没药400g、自然铜90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化瘀散结、软坚止痛。

主治:陈旧性软组织损伤、筋聚筋疆。

用法:用醋谰外敷。

规格包装:散荆。


接骨散

成份:石斛500g、巴戟天500g、五加皮500g、怀牛膝500g、杜仲炭250g土鳖虫500g、没药500g、续断500g、自然铜500g、大黄500g、白芨500g、桑寄生50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播血祛瘀、续骨止痛。

主治:骨折。

用珐:酒调外敷。

规格包装:散剂。

禁忌:有皮肤破伤者慎用。


消肿化瘀散

成份:赤芍500g、当归500g、生地黄500g、元胡索500g、乳香500g、红花500g、生大黄500g、姜黄500g、炙鳖甲500g、白茄根500g、红曲500g、赤小豆500g、血竭8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主治:软组织损伤,初期肿胀疼痛。

用法:醋调敷患处。

规格包装:每袋50g。

禁忌:有皮肤破伤者慎用。


腾洗药

成份:伸筋草、透骨草、荆芥、防风、汉防己、炙附子、千年见、成灵仙、桂枝、秦艽、羌活、独活、路路通、生麻黄、红花、川椒、苍术、炙草乌各等分

制法:上药共为粗末。

功能:舒筋活血、散风话络止痛。

主治:软组织损伤后期。

用法:将药物、粗末装入布口袋内,用水煮沸腾,洗患处。

规格包装:每袋150g。

接骨新药

成份:乳香150g、红花150g、土鳖虫150g、苏木150g、地龙150g、续断150g、骨碎补150g、蜈蚣10条、蜗牛100g、没药150g、金毛狗150g、自然铜15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祛瘀生新、续骨止痛。

主治:骨折,骨折迟延愈合。

用法:日服二次,每次服12.5g。

规格包装:每袋50g。

禁忌:孕妇禁用。


化筋膏

成份:威灵仙500g、萆薢500g、冰片100g、二甲基亚砜150毫升、白凡士林3000g

制法:将威灵仙、萆薢共为细末,加冰片、二甲基亚砜,用凡士林调为膏。

功能:软坚化瘀、舒筋止痛。

主治:陈旧性伤筋、肌腱、腱鞘炎等。

用法:外敷用。

规格包装:每盒25g重。

禁忌:有皮肤破伤者慎用。


努伤丸

成份:生大黄500g、桃仁1500g、红花1500g、三棱1500g、北柴胡1500g、郁金1500g、青皮1500g、丹参1500g、川芎1500g、五灵脂1500g、真降香1500g、冰片400g、大腹皮1500g、大腹子1500g、山楂1500g、枳实1500g、炙鳖甲1000g、水蛭500g、元胡索50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用腊纸包好。

功能:宽胸理气,祛瘀止痛。

主治:胸部软组织损伤。

用法:每日二次,每次一丸。

规格包装:每丸15g重。每袋拾丸装。

禁忌:孕妇禁用。


舒筋丸

成份:生麻黄500g、炙马前子500g、乳香1000g、没药1000g、草乌1000g、红花2000g、羌活2000g、独话2000g、追地枫2000g、宣木瓜2000g、怀牛膝2000g、桂枝1500g、穿山龙2000g、生甘草2000g、细辛500g、威灵仙3000g、茯苓2000g、千年健200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舒筋活血、通络散寒。

主治:新久伤筋、或兼痹痛。

用法用量:每日二次,每次一丸。

规格包装:每丸重10g,每袋十丸装。

禁忌:孕妇禁用。


接骨丸

成份:苏木1500g、油松节1000g、炙川乌1500g、降香1000g、乳香1000g、没药1000g、血竭80g、自然铜2000g、白芨1000g、炒鸡蛋皮3000g、蝲蛄1000g(土狗)、甜瓜子2000g、苍术2000g、煅龙骨2000g、煅牡蛎200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用腊纸包好。

功能:活血祛瘀、续骨止痛。

主治:骨折。

用法:每日二次,每次一丸。

规格包装:每丸15g重,每袋十丸装。

禁忌:孕妇禁用。


活血丸

成份:公丁香500g、木香500g、血竭80g、孩儿茶500g、熟大黄1000g、红花1500g、当归1500g、赤芍1500g、川芎1500g、苏木1500g、五加皮1000g、乳香1000g、没药1000g、甜瓜子2000g、北防风1500g、汉防己1500g、猪苓2500g、茯苓2500g桃仁150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用腊纸包好。

功能:舒筋活血、消肿止痛。

主治:损伤初期肿胀疼痛。

用法:每日二孜,每次一丸。

规格包装:每丸15g重,每袋10丸装。

禁忌:孕妇樊用。


骨科搽剂

成份:闹羊花500g、生川乌500g、生草乌500g、红花500g、五加皮500g、生南星500g、北细辛500g、樟脑500g

制法:上药共为粗末,用辣椒酊1000毫升,50%酒精27.000毫升,浸泡二周,过滤取汁。

功能:祛风散寒、活血止痛。

主治:软组织损伤。

用法:用脱脂棉或用沙布蘸药水搽患处,搽至发热。

用量:日用1——3次。

规格包装:每瓶50毫升,100毫升装。

禁忌:有皮肤破伤者禁用。


骨科渗透液

成份:红花1500g、生草乌1500g、生川岛1500g、当归1500g、自然铜2000g、马前子1000g、北细辛1000g、生麻黄1000g、苍术2000g、五加皮1500g、鲜生姜1500g、桂枝1500g、川椒1500g、炙乌蛇500g、淡全蝎500g

制法:上药共粗末用75%酒精密封,浸泡二周,过滤取汁。(药:酒=l/5)

功能:活血软坚、祛寒止痛。

主治:陈旧性软组织损伤、髌骨软化、骨质增生。

用法:将患处先作湿热敷20分钟,后再将沙布用渗透液浸湿敷患处,上盖塑料布,用棉垫包好保温,待凉后取下。

用量:日敷1——2次。

规格包装:每瓶200毫升装。

禁忌:孕妇及患有皮肤过敏性病者慎用。


骨刺丸一号

成份:炙川乌500g、炙草乌500g、北细辛500g、白芷500g、当归500g、生甘草500g、秦艽500g、炙南星500g、怀牛膝500g、萆解1000g、红花1000g、炒苡米1000g、穿山龙100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活血止痛、祛风散寒。

主治:骨质增生、风寒疼痛。

用法:每次一九,日服二次,温开水送下。

规格包装:每丸15g重,每盒50丸装。

禁忌:孕妇禁用。


(七)外科


当归饮子丸

成份:生地黄500g、白芍500g、川芎400g、当归500g、黄芪500g、女贞子500g、白蒺藜500g、荆芥400g、北防风400g、生甘草25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丸。

功能:养血祛风。

主治:皮肤搔痒症、慢性麻疹、慢性湿疹。

用法:日服二次。

用量:每次服15g。

规格包装:每袋30g装。


消风丸

成份:羌活400g、荆芥400g、防风400g、川芎300g、厚朴400g、党参400g、茯苓400g、陈皮400g、生甘草250g、乌梅300g、蝉蜕400g、藿香400g

功能:疏风散热、燥湿调中。

主治:湿疹、荨麻疹搔痒症等。

用法:日服二次。

用量:每次服15g。

规格包装:每袋30g装。


班秃丸

成份:生地黄100g、熟地黄100g、女贞子200g、当归100g、黄芪100g、白芍75g、霜桑叶50g、白菊花50g、枸杞子100g、菟丝子100g、桑葚子100g、黑豆衣50g、白蒺藜75g、紫河车25g、红枣肉10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用腊纸封包。

功能:滋阴养血。

主治:斑秃(油风)、脱发。

用法:日服三次。

用量:每次服1丸。

规格包装:每丸15g重,每袋10丸装。


二术丸

成份:苍术500g、乌蛇200g、夜交藤500g、苦参500g、川芎400g、当归400g、北防风400g、威灵仙400g、青风藤400g、胡麻仁400g、焦白术50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丸。

功能:养血祛风,燥湿止痒。

主治: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癣等。

用法:口服二次。

用量:每次服15g。

规格包装:每袋30g装。

禁忌:孕妇忌服。


润肤丸

成份:生地黄400g、熟地黄400g、炙黄芪400g、当归400g、天门冬200g、麦门冬200g、枯黄芩300g、天花粉300g、升麻100g、桃仁100g、红花10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用腊纸封包。

功能:滋阴、活血、润燥。

主治:慢性湿疹、手足皱裂、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等。

用法:日服二次。

用量:每次服15g。

规格包装:每丸15g重,每袋10丸装。


脂溢性皮炎丸

成份:当归100g、侧柏叶100g、苦参100g、丹皮5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丸。

功能:清热凉血。

主治:脂溢性皮炎。

用法:日服二次。

用量:每次服15g。

规格包装:每袋30g装。


白癜丸

成份:当归150g、赤芍100g、鬼见羽100g、鸡血藤150g、白蒺藜150g、紫草根100g、黑豆15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丸。

功能:补肾、养血、祛风。

主治:白癜风。

用珐:日服二次。

用量:每次服1丸。

规格也装:每丸15g重,每袋10丸装。


苦参丸

成份:苦参150g、北防风100g、枯黄芩100g栀子100g、炙川军75g、生地黄150g、丹皮100g、天花粉100g、地肤子150g、土茯苓20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未,炼蜜为丸,用腊纸封包。

功能: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主治:急性湿疹、牛皮癣等。

用法:口服.次。

用最:每次服1丸。

规格也装:每丸15g重,每袋10丸装。


清热解毒丸

成份:蒲公英200g、青连翘200g、赤芍200g、枯黄芩200g、生大黄100g、紫花地丁200g、丹皮100g、天葵子200g、金莲花20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丸。

功能:清热凉血、消肿解毒。

主治:痈疖感染。

用法:日服二次。

用量:每次服15g。

规格包装:每袋30g重。

禁忌:孕妇忌服。


脱疽丸

成份:炙附子500g、金银花500g、白花蛇200g、活蛤蟆5只、当归400g、鸡血藤40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丸。

功能:活血化瘀、解毒通络。

主治:脉管炎。

服法:日服二次。

服量:每次服150g。

规格包襞:每袋30g重。

禁忌:孕妇忌般。


消核膏

成份:生南星50g、生半夏50g、猪苦胆25个、老醋400g、苯甲酸钠23g

制法:先将生南星、生半夏研成细粉,再将猪胆汁、老醋用文火煎熬为糊状,兑入南星半夏面调匀为高,最后兑入苯甲酸钠。

功能:化核软坚。

主治:淋巴结核。

用法:外涂。

规格包装:每盒25——50g装。


冲和羔

成份:冲和散150g、白凡士林400g

制法:先将凡士林溶化后,加入冲和散搅匀为膏。

功能:活血软坚。

主治:阴疽或半阴半阳症。

用法:外涂。

规格包装:每盒25——50g装。


金黄膏

成份:如意金黄散200g、白凡士林500g

制法:先将凡士林溶化,后加入金黄散搅匀为膏。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主治:痈疖、无名肿毒等。

用法:外涂。

规格包装:每盒25——50g装。


红粉软膏

成份:朱砂150g、红粉50g、白凡士林1800g

制法:先将朱砂、红粉研为细末,然后将白凡士林溶化,兑入以上药粉调匀为膏。

功能:祛腐、生肌、解毒。

主治:陈旧性肛裂、牛皮癣静止期。

用法:外涂。

规格包装:每盒25——50g装。

禁忌:对汞过敏者禁用。


肛裂软膏

成份:白芨100g、地榆100g、黄柏100g、五倍子250g、乳香100g、没药100g、冰片50g、白凡士林1750g

制法:上药共为细粉,将白凡土林溶化后,加入上药细粉,最后加入冰片搅匀为膏。

功能:活血止痛。

主治:肛裂。

用法:外涂。

规格包装:每盒25——50g装。


藤黄膏

成份:生藤黄粉200g、白腊200g、香油500g

制法:先将香油煮沸溶化白腊后,加入藤黄粉搅匀为膏。

功能:拔毒生肌。

主治:慢性皮肤感染及狼疮。

用法:外涂。

规格包裟:每盒25——50g装。


痔消炎羔

成份:飞炉甘石25g、黄丹10g、血竭5g、朱砂5g、滑石粉25g、儿茶5g、乳香25g、明矾10g、冰片5g、白凡士林275g

制法:上药共为细粉,将几士林溶化后,加入细粉搅匀为膏。

功能:止痛消炎。

主治:痔术后及有肿痛者。

用法:作成坐药或用甘油灌肠器注入肛门内。

规格包装:每盒25——50g装。


黄连膏

成份:黄连200g、苍术100g、黄柏100g、白凡士林2500g

制法:上药共为细粉,将凡士林溶化后,加入上药细粉调匀为膏。

功能:清热、燥湿。

主治:毛囊炎及细菌性皮肤病、急性湿疹。

用法:外涂。

规格包装:每盒25——50g装。


樟脑膏

成份:樟脑200g、猪板油500g、白腊400g

制法:先将猪油与白腊溶化,再加入樟脑粉搅匀为膏。

功能:杀虫、润燥。

主治:鹅掌风、手足破裂

用法:外涂。

规格包装:每盒25g——50g装。


天麻膏

成份:炙草乌100g、钩藤100g、木鳖子150g、藜芦100g、川芎100g、狼毒100g、皂刺100g、轻粉100g、黄腊1500g、猪板油600g、香油2500g

制法:上药用香油炸至焦黄色,去渣、过滤、黄腊猪油溶化,最后加入轻粉面,搅匀为膏。

功能:杀虫、止痒。

主治:慢性湿疹、鹅掌风。

用法:外涂。

规格包装:每盒25——50g装。


三黄一椒羔

成份:生大黄150g、雄黄150g、硫黄150g、胡椒200g、白凡士林750g、无水羊毛脂600g、二甲基亚砜100毫升

制法:先将凡士林、无水羊毛脂、二甲基亚砜溶化,加入上药粉搅匀为膏。

功能:燥湿、杀虫、止痒。

主治: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及菌癣皮肤病等。

用法:外涂。

规格包装:每盒25——50g装。

禁忌:有炎症者禁用。


青黛散膏

成份:青黛150g、黄柏150g、滑石300g、煅石膏300g、煅炉甘石150g、白凡士林1250g、无水羊毛脂1250g

制法:上药共为细粉,用凡士林、无水羊毛脂加热溶化,加人上药细粉搅匀为羔。

功能:清热、祛湿、止瘴。

主治:急性湿疹(包括婴J湿疹)、皮炎、带状疱疹等。

用法:外涂。

规格包装:每盒25——50g装。


青黛散

成份:青黛15g、黄柏15g、滑石粉30g、煅石膏30g、煅炉甘石15g

制法:上药共为细粉混匀。

功能:清热、收湿、止痒。

主治:急性湿疹、皮炎。

用法:外撒。


二黄粉

成份:大黄25g、黄柏25g、滑石粉50g

制法:上药共为细粉混匀。

功能:收湿、止痒、清热。

主治:脚癣、股癣、急性湿疹、痱子。

用法:外撒。


颠倒散

成份:大黄25g、硫黄粉25g

制法:上药共为细粉,研匀。

功能:清热、燥湿、杀虫。

主治:脂溢性皮炎。治皱鼻、痤疮。

用法:外洗或外擦。


补骨脂酊

成份:补骨脂50g、75%酒精200g

制法:先将补骨脂打碎,浸入75%酒精内,浸泡一周,过滤取什。

功能:活血通络。

主治:白癜风。

用法:外涂。

规格包装:每瓶100毫升装,


百部酊

成份:百部草300g、75%酒精600g

制法:将百部草浸入75%酒精内,浸泡一周,过滤取汁即得。

功能:杀虫止痒。

主治:皮肤搔痒症、阴虱病。

用法:外搽。

规格包装:每瓶100毫升装。


神经性皮炎药水

成份:羊蹄叶根200g、白鲜皮50g、土槿皮50g、枯矾50g、斑蝥(去头足)20g

制法:将上药串成粗末,浸入75%酒精内,浸一周,过滤取汁。

功能:燥湿、杀虫、止痒。

主治:神经性皮炎、癣疮、慢性湿疹等。

用法:外搽。

规格包装:每瓶60毫升装。

禁忌:有炎症禁用。


皮肤病洗药

成份:蛇床子50g、苦参25g、川椒25g、苍术25g、枯矾25g、葛根50g

制法:上药共为粗末。

功能:燥湿、杀虫、止痒。

主治:脚癣、湿烂型。

用法:将药物用水3000西西煎煮40分钟(由开锅时计算)外洗。

用帚:每次用一袋。

规格包装:每袋四两装。


生肌散

成份:煅石膏25g、海螵蛸50g、血竭15g、冰片5g

制法:上药共为细粉研匀。

功能:生肌收口。

主治:痈疽,后期毒净时用之。

用法:外上。


消炎1号

成份:煅石膏50g、红升丹5g、轻粉3g、黄连5g、冰片6g

制法:上药共为极细末。

功能:提毒、祛腐。

主治:疮疡,溃后脓腐末尽时用。

用法:外上。


止血粉

成份:马勃25g、丝瓜络10g、白芷10g、花蕊石25g、白芨10g、枯矾20g、陈石灰10g、冰片2.5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研匀。

功能:止血、消肿、止痛。

主治:痔疮、术后出血。

用法:外撤。


烫伤膏

成份:生地黄150g、当归125g、头发200g、紫草200g、寒水石面150g、黄柏面50g、地榆面50g、香油1250g、白腊200g

制法:用香油炸透生地、当归、头发、紫草,去渣、过滤,将白腊溶化后,兑入寒水石等4味药粉,搅匀为膏。

功能:清热、凉血、解毒生肌。

主治:水火烫伤。

用法:外涂。

规格包装:每瓶壹两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摘自《1975年中医研究院北京东直门医院协定处方集》。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760

1 37 5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