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注射用伏立康唑的冻干工艺设计

发布于 2022-04-01 · 浏览 2062 · IP 北京北京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3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在“常规冻干粉针的工艺设计”中,我们对冻干的基本概念和常规冻干参数设置进行了总结和概述,大家也对参数设计有了基本的概念。接下来作者对遇到的一些特殊的冻干制剂进行讨论:

特殊冻干制剂包括一些大容量冻干制剂,包埋物冻干制剂、有机溶剂冻干制剂等等。此前也和大家讨论过注射用尼可地尔,这个产品可谓是把退火这个设计体现的淋漓尽致,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去回看我的第一篇文章。

最近作者遇到一个在预冻参数设计中比较特殊的产品。注射用伏立康唑,大家肯对这个品种有过一些了解。它是一个环糊精包埋的产品,在30ml的瓶中装了20ml的药液,也是一个典型的大容量冻干产品。大家遇到的问题都是冰晶分层,药饼不好看,形成溶剂化物,冻干时间太长,水分不合格等。

其实这个问题也挺好解决的,采用受控成核技术,实现冰晶均匀一致。现在主要的技术有辉瑞采用的“via an lce Fog”方式,大概的意思就是通过冰雾的方式,首先将装载在冻干机搁板上的小瓶中散装药液降温,过冷到希望的成核温度,再抽真空,使前箱压力降低到不到一个大气压的水平,然后把低温的氮气吹入前箱,使前箱中水蒸气冻结成细小的冰颗粒,冰颗粒落入小瓶中,使散装药液开始冰晶生长,均匀成核。此外还有IMA和普莱克斯的“Nucleation via Depressurization”,这种减压成核的方式是用惰性气体给前箱加压到2个大气压水平,当温度降低达到成核温度后迅速减压至1个大气压诱导成核,最后再继续降温完成冷冻。这个代价就比较大了,需要有专门的冻干机。但是常规的冻干方式,其热传导很难达到受控成核的效果。

注射用伏立康唑的参比制剂厂家是辉瑞,其药饼颗粒细腻,是采用辉瑞的受控成核技术“via an lce Fog”预冻。

img

说正事之前,让我们来看看伏立康唑和磺丁基倍他环糊精钠的结构:

img
img
我们可以看到伏立康唑上有4个疏水基团,推测是4个环糊精将伏立康唑包埋,也可能是一个特异的结合。再看看伏立康唑的处方:

img

根据计算伏立康唑和磺丁基倍他环糊精钠的物质的量比是4:1。作者心里暗暗自喜,哈哈推测的没错。

开始说正事。看到这个品种的时候,作者心想:包埋物冻干,在冻干的时候,要注意不能破坏它的包埋状态,不能形成大冰晶挤压,要形成小冰晶,过冷然后快速降温,应该不难。再说磺丁基倍他环糊精钠是一个环状结构,采用常规冻干方式也很难使冻干颗粒十分细腻。所以我们的目的是让药饼颗粒均匀,不产生溶剂化物,顺便缩短冻干时长。至于水分,没有溶剂化物的产生,水分自然就低了。

就着这个想法,作者开始了第一次尝试。采用-5℃过冷,设置时间120min,然后快速降温至-40℃。在过冷保持30min左右,温度探头测定的温度已经达到-5℃,然而在快速降温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我没有预想到的情况。

img

img
底层药液出现冰晶并快速生长,冰晶也是非常细腻的,但是到大约三分之一高度的底层药液冻结后,药液不再快速冻结,同时有冻结的固体漂浮到药液表面,最上层药液也出现冻结,最终冻结的药饼的状态很明显的分成三层,底部和上层颗粒较细腻,中间不能迅速冻结的药液的最终形态为片状形态,并且不够白,具有溶剂化现象。思来想去吧,觉得还是过冷度不够,药液上中下层热交换不完全存在温差。主要是能量从搁板往瓶中传递,瓶底与搁板直接接触,瓶底的药液过冷度较高,上层药液接近上层搁板,上层隔板的热辐射,给上层药液传递能量,所以底部和上层颗粒较细腻。

根据这个情况,作者延长了过冷的时间并减缓了-5~-40℃的降温速率(1℃/10min),让药液充分过冷。在降温过程中,作者观察到每一瓶样品的冻结时间不一样,有的样品已经冻结,有的还是液体状态。众所周知,药液冻结需要蓄积足够的能量并且有稳定的冰核。

预冻过程中能量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搁板直接传递的能量,另一种是热辐射。主要的能量是搁板直接传递的。由于进口硅油经过搁板后能量分散,到出口时出现能量差,所以搁板不同位置接受到能量不一样,导致冻结时间不一样。

药液中出现冰晶并不代表它是稳定的冰核,由于能量蓄积不够,冰晶上升后融化。然而如果药液中存在可代替冰核的存在,会加速药液冻结。例如注射用水中的电解质、药液中的杂质、悬浮颗粒等,这些都是稳定的颗粒,可作为稳定的晶核。

回到咱们的冻干上,由于作者有的是重复冻干的样品,药液杂质含量可能较多,并冻干机中存在一些颗粒(至于为什么会出现颗粒,哈哈,这个就不说了),在生产的时候这种情况大部分都能避免的,这些就不说了。此时的搁板温度约为-18℃,药液温度为-11℃(后续可以考虑采用这个温度二次过冷)。样品完全冻结后中间的晶体颗粒仍然较大,采用退火工艺使冰晶重排。最终冻干成品有点那个意思了,样品比较细腻,但是质地比较松(这都不是大问题,退火之后,基本都是这样的)。冻干时长大概是76个小时。

img

为了让药饼的质地紧实,和参比制剂外观更加接近。这次作者决定拿掉退火这个步骤,采用-5℃和-18℃阶段过冷后快速冻结,控制药液的能量交换,让冰晶快速生长。在蓄积足够的能量后,可以看到冰晶快速生长,4秒内完全冻结。最终冻干成品药饼细腻,紧实。冻干时长大概是55个小时。

img

在这两次冻干过程中,有一个情况让作者费解。根据理论预冻退火后,形成大冰晶,升华通道宽,一次干燥较快,解析干燥会比较慢;而过冷之后形成小冰晶,比表面积大,一次升华较慢,解析干燥会比较快。然而这两次试验似乎是颠倒了,过冷后的一次升华速率比退火的快。作者想听听大家的想法。

注射用伏立康唑的预冻设计就大概说到这,大家有什么问题,欢迎讨论。大家遇到过哪些比较特殊的冻干,也欢迎大家拿出来一起讨论。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062

3 9 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