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意,这些药物用之前要“煮”一下!

近日,有医生及护士向静配药师反映,医院新引进的人纤维蛋白原的配制难溶解、溶解速度慢、溶解后易聚集的问题,不利于临床急救治疗。针对这一问题,就将临床上需“煮”过之后才能使用的药物总结出来与大家分享。@丁香通讯员
一、人纤维蛋白原
⑴什么是人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是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为机体止血生理中重要的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为纤维蛋白的前体,在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经凝血酶酶解变成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稳定因子的作用下,形成坚实纤维蛋白,发挥有效的止血作用。
⑵如何“煮”人纤维蛋白原?
先看一下说明书的配制指引:

但这似乎有点太简单,我们作一下细化:
①将药品及灭菌注射用水放入水浴箱中平衡至30-37℃。注意:水浴箱水位应高于药品液位,但不能没过瓶口,这也是所谓的“煮”的过程,请注意保持水浴温度30-37℃,避免药物变性;
②将已预温的25ml灭菌注射用水沿瓶壁缓缓注入药品中,轻轻旋转使灭菌注射用水与药品充分接触。注意:切忌振摇以免蛋白变性,这是决定药品是否能顺利溶解的关键一步;
③将加入灭菌注射用水的药品加入30-37℃水浴箱中,每2-3min观察一次,直至完全溶解。注意:水浴箱中的水始终不能没过瓶口,如有少量药品沾壁,可将药品倾斜放入水浴箱中,使沾壁药物浸于灭菌注射用水中,直至药品完全溶解。
这是有恒温水浴设备的做法,但大多数医院是没有类似设备的,因工作场所缺乏水域加温设施,而自制水域加温存在温度不易监控及易通过瓶盖污染药液等不足,容易导致蛋白变性。常规通过延长溶剂与药物接触时间或过程中持续轻摇药瓶来加速冻干人纤维蛋白原溶解,但完全溶解所需时间长,溶解过程中药瓶内泡沫产生较多,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和临床安全用药,尤其难以满足术中临时止血所需[1]。为此,余玉珍[2]等人提出相对于传统的说明书溶解方法,采用加注灭菌注射用水后动态改变药瓶内压力的溶解方法,可以有效的缩短药物溶解所需时间和患者完成输液的时间。具体如下

除了改良溶解方法,还可以开发新的制备技术来提高人纤维蛋白的溶解速度。目前国内的人纤维蛋白普遍采用低温乙醇工艺制备,而山东泰邦开发了冷沉淀综合利用关键制备技术,并采用国际先进的层析分离技术制备的人纤维蛋白原,产品溶解时间一般在5-10min左右,与现有产品相比溶解时间大大缩短[3]。
二、甘露醇注射液
除了人纤维蛋白原,过饱和的甘露醇在低于15℃的情况普遍易出现结晶现象,临床使用前也需“煮”一下。由于目前甘露醇结晶如何复溶没有统一的指南与标准,溶解甘露醇结晶的方法存出不穷。热水浴方法、热接触方法、恒温箱、电磁炉和微波加热等方法是近年来被用来溶解甘露醇结晶的方法,实际使用时可根据科室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结晶溶解方法[4]。
三、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与甘露醇注射液都属于过饱和溶液,成品易出现结晶现象。但结晶后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加热后并不能使结晶消失,一旦结晶出现只能丢弃不用。
四、信迪利单抗/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
信迪利单抗、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属于大分子靶向药物,两者在使用前将药品恢复至室温(25℃或以下),临床配制时需耐心等待。配制方法如下

参考文献:
[1]莫宏,龚仁蓉,侯林,许娟.冻干人纤维蛋白原溶解方法的比较研究[J].护理研究,2018,32(11):1824-1826.
[2]余玉珍,章炳文,徐海萍,方园.不同方法溶解冻干人纤维蛋白原的临床应用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21,23(4):539-540.
[3]朱孟沼, 新一代人纤维蛋白原开发及产业化. 山东省,山东省泰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2020-04-21.
[4]江湖,冷志兵,杨晓玲,蒲亨萍.不同方法溶解20%甘露醇注射液结晶的质量评价[J].山东医药,2019,59(14):83-84.
首发于头号药师空间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