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砺十载,癌痛诊疗“新”欣向荣

【52】磨砺十载,癌痛诊疗“新”欣向荣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周刊2021年12月30日B3版.pdf
提要:介绍 新疆-疼痛管理
全文:
疼痛管理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研究表明,包括癌痛管理在内的姑息治疗不仅可以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更能使患者生存获益。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癌痛治疗已取得长足的进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多民族混居,交通不便,其癌痛诊疗存在诸多特殊问题。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柳江主任成立“自治区卫健委癌痛规范化诊疗专家委员会”,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新疆地区癌痛规范化治疗水平得到了较大地改善,同时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2013 年
“自治区卫健委癌痛规范化诊疗专家委员会”成立
新疆许多肿瘤患者都分布在医疗条件相对落后、药品治疗条件相对匮乏的县乡级地区,其肿瘤治疗处在普及阶段。首先,临床医师对癌痛治疗不够重视,知识不足,且缺乏诊治经验;其次,基层止痛药物匮乏,药物可及性不高;再次,患者及家属也担心阿片类药物“成瘾”;最后,“忍痛”文化盛行。以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许多癌痛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镇痛治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科获得卫计委授予的“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称号后,自治区卫计委十分重视,要求其充分发挥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组织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癌痛诊治水平,进一步规范新疆地区癌痛临床诊疗行为。随后“自治区卫健委癌痛规范化诊疗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成立,由柳江教授担任主任委员,从事全疆医疗机构癌痛规范化诊疗评价、监督、咨询、指导工作。
5年多来,“专委会”专家足迹遍布新疆,最远到达南疆边陲疏勒县。专家们组织各级培训、讲座、病例讨论、教学查房等活动100余场,覆盖60余家医院,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癌痛规范化诊疗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各族癌痛患者可以在当地的三级医院获得规范化的癌痛诊疗。
2018 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癌痛专科联盟”成立
2018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癌痛专科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全疆41家医疗机构加入。“联盟”及“专委会”持续深入全疆进行全方位医护培训及帮扶带教工作,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掌握癌痛规范化治疗技能。
为了更好地规范全疆的癌痛诊疗行为,“专委会”参照国内外相关的指南规范,编写并发放了《癌痛规范化诊疗口袋书》。该书不仅广泛涵盖了癌痛筛查、评估、诊断、治疗及院外管理的各项规范,还制定了癌痛管理相关的医疗文书模板,及常见临床问题解析等广大医护人员关心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新疆地区特别是基层医务工作人员癌痛治疗水平。
2019 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癌痛规范化诊疗专科联盟”成立
随着我国分级诊疗的持续推进,各地形成各具特色的医联体模式。以新疆为例,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积极推进了包括城市医联体、县域医疗共同体、跨区域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四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依托“联盟”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癌痛规范化诊疗专科联盟”(以下简称“规范化联盟”),以期进一步汇聚政府、医院和社会各界力量,聚焦癌痛患者,关注癌痛治疗。目前“规范化联盟”成员单位有47家,覆盖了乌鲁木齐、昌吉、克拉玛依、阿克苏、喀什、和田、克州、巴州、伊犁、吐鲁番、哈密、塔城、阿勒泰和石河子等兵团各师区域的35家三级医疗机构和12家二级医疗机构(含7家县级医院)。“规范化联盟”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目标,在癌症疼痛的医、护、教各方面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提升全疆整体癌痛规范化诊疗水平。
专家们在深入工作中发现,各地州市很多基层医院药剂科对麻醉精神类药品的工作仍然存在许多误区,缺乏癌痛规范化治疗的药学服务知识,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新疆地区癌痛规范化治疗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为了呼吁广大药学专家关注癌痛患者,也为了规范制度、推动癌痛合理用药,“专委会”组建了“新疆药剂专家工作组”。来自全疆各地州市的多位药学专家加入,讨论并编写了《新疆癌症疼痛药剂专家共识》,希望通过科学的用药指导,帮助癌痛患者实现“无痛生活,尊严人生”的愿望。
身为国家健康科普专家、新疆医学会健康科学普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江主任深知,任何疾病的有效治疗都离不开医疗、护理、患者及患者家属三方的努力。因此“专委会”还成立了“新疆护理专家工作组”。护理人员作为患者身边最亲切的工作者,一方面通过对患者的言语、表情等生命体征观察,率先发现并评估疼痛,另一方面还要持续观察并记录疼痛患者的症状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他们也是止痛治疗的具体实施者,严格执行医嘱、按时给予止痛药物,并积极处理药物副作用带来的不良反应。“专委会”在人文关怀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对患者的个体化教育和心灵指导,传递癌痛规范化治疗理念等,并开展了“无痛过年”等一系列公益活动。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就医模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绝大多数癌痛患者只能就地治疗。“规范化联盟”在衔接癌痛医疗,稳定患者就医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通过线上会议、网络会诊等多种形式帮助基层医疗人员进行癌痛治疗工作。
2021年
打通新疆基层医院癌痛病房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2021年2月,春寒料峭,新疆地区县域医院肿瘤规范化诊疗“起跑县”项目在伊犁拉开了帷幕。该项目旨在促进县域医院肿瘤专科建设和提高肿瘤专科的诊疗水平,推进包括癌痛管理在内的肿瘤继续教育和规范化诊疗,帮助县域医院肿瘤专科医生将相关的规范、指南应用于临床实践。截至11月底,“起跑县”项目已完成13场相关培训,覆盖8个地州和28家医疗机构,近300余位基层医护人员参加了培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疆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因此需要采用各区域成立分中心,再向下辐射的高效模式。在柳江主任的带领下,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曹焱主任申请了自治区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癌痛规范化治疗》,目前已完成了阿克苏地区4家县医院和1家兵团阿拉尔医院的推广。专家组为5家医院肿瘤相关科室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培训,开展了癌痛查房及癌痛病历、癌痛护理记录等相关实地工作指导,并持续通过网络及电话进行推广地医院医护人员的培训交流。
十年来,柳江主任委员带领“专委会”的专家们,不遗余力地将肿瘤症状管理和癌痛治疗理念传播到全疆,使得包括基层在内的医护人员在处理疼痛方面更加规范化;努力打通新疆基层医院癌痛病房建设的“最后一公里”,让肿瘤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标准化、规范化的癌痛治疗,从而减轻肿瘤患者的经济压力和身体病痛,增强他们和癌症病魔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结语
医学,是一个有温度的专业;医生,需要带着人文关怀的精神去面对性命相托的患者。既要有发自内心的关怀,也要有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让患者身心得以疗护,保证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让患者活得更有尊严。在中国,“癌痛规范化诊疗”的步伐走得越发有力,“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包括对每次就诊的癌症患者进行疼痛筛查和癌痛评估;选择适合的个体化滴定方案;确定适合的药物及剂量;不仅关注中重度基础癌痛的治疗,同时也要对爆发痛进行充分的管理;坚持患者教育和居家癌痛患者随访等。
“让更多癌痛患者消除疼痛是我们的责任。”柳江主任如是说。希望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可以加入到这项工作中,帮助癌痛群体显著缓解疼痛,享受一个有质量的人生。 (潘琳 整理 )
肿瘤周刊2021年12月30日B3版.pdf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