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医院的成功探索 ——余杭模式的经验分享

【48】浙江省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医院的成功探索 ——余杭模式的经验分享
作者:浙江省肿瘤医院 张沂平
中国医学论坛,2019-03-28
提要:
截至2018年底,全省11个市和89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实现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全覆盖,全面提升了医务人员癌痛治疗水平,改善了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项目是中国癌痛治疗领域的里程碑,为中国肿瘤临床治疗实践开创了新模式。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医院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寻找癌痛规范化治疗“深化”和“下沉”的突破口
标题-1:深化癌痛规范化治疗,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医院的创建势在必行;
标题-2:癌痛规范化治疗“下沉”之路,“余杭模式”的探索和发展;
标题-3;患者满意之路永无止境,癌痛管理模式的探索永不止步
全文:
【49】浙江省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医院的成功探索 ——余杭模式的经验分享
作者:浙江省肿瘤医院 张沂平
中国医学论坛,2019-03-28
浙江省自2012年2月开始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工作,在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领导和省抗癌协会的指导下,全省各级医疗单位积极响应,努力创建,截至2018年底,全省11个市和89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实现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全覆盖,全面提升了医务人员癌痛治疗水平,改善了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项目是中国癌痛治疗领域的里程碑,为中国肿瘤临床治疗实践开创了新模式。
同时,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是新医改的总体目标。所以,在新医改的总目标下,如何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医院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寻找癌痛规范化治疗“深化”和“下沉”的突破口,是新时代赋予癌痛治疗相关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深化癌痛规范化治疗
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医院的创建势在必行
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创建过程中,专家组通过对评审医院的复审发现,癌痛患者的诊疗涉及多个科室,而这些科室之间癌痛诊疗水平差异较大。为了使患者在不同科室得到同样高度规范化的癌痛治疗,以实现我国癌痛患者全程规范化管理,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医院势在必行。同时,地域、医院和科室之间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是健康中国战略下癌痛诊疗实践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癌痛规范化诊治全方位体现了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其有效实施有助于该问题的解决。
现代化医院的建设除了医院硬件现代化,软件也需要现代化,实现所有科室的癌痛规范化诊疗,是现代化医院软件建设的一方面。国际上广泛认可的所有医院认证体系的落脚点都是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医院的基本目的之一就是实现癌痛在不同治疗环节的同质服务,这也是反映现代化医学服务水准的一个基础条件。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医院的创建,将首先实现患者在不同科室得到同样的癌痛规范化诊疗服务。当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医院全面普及之后,将实现癌痛患者在不同城市、医院、科室得到同样高水准的癌痛诊疗服务,减少患者因诊疗差异导致的转诊,节约患者的时间,减轻患者和患者家属的负担,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助益医患关系和谐、良性发展。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行为,优化诊疗流程,推进合理用药,加强医疗服务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医院的创建响应国家要求,实现癌痛医疗服务和质量的整体提高,全面规范癌痛诊疗行为,优化癌痛诊疗流程,保障癌痛治疗药物特别是强阿片缓释药物的可及性,推进癌痛合理用药的深入发展,完善居家癌痛患者随访和延续性院外管理制度,让患者及家属充分感受到人文关怀,促进医患和谐。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医院的创建从提高癌痛诊疗水平和合理用药角度出发,更好地保障了患者健康,同时减少医疗资源浪费,从两个方向完成健康中国的医疗实践。
癌痛规范化治疗“下沉”之路
“余杭模式”的探索和发展
浙江省在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从试点医疗服务联合体(简称“医联体”) 开始,到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简称“医共体”) 建设,都积累了丰富经验。在癌痛规范化管理模式的探索方面,浙江省一直处于全国前列,在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处的领导和支持下,创建了癌痛规范化管理的“余杭模式”。在兼顾疾病诊疗和医院管理双方面,为全国各地在“医共体”时代高效践行癌痛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样本和参考。自2016年初开始,浙江省创建癌痛管理首个三级联动模式—— “余杭模式”,通过浙江省肿瘤医院(以下简称省肿瘤医院)、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余杭二院)和社区服务中心(中泰社区、闲林社区和仓前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医共体”模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带动基层医院技术水平提升。在省肿瘤医院的技术支持下,余杭二院起到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在试点社区医院将癌痛规范化治疗作为适宜技术进行推广。通过加强医学继续教育,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癌痛诊疗知识,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规范化癌痛管理水平,同时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避免癌痛规范化诊疗的患方障碍。
“余杭模式”在余杭二院金国利院长等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肿瘤内科主任汪铁军和科室的癌痛医生、癌痛护士和癌痛药师定期到社区服务中心对社区的医护人员培训,并给予实地指导,不定期在院内举办癌痛规范化治疗学习班,统一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和药剂师进行培训,社区癌痛相关医务人员定期在肿瘤内科跟随查房,实践操作,切实提高了社区医务人员的理论实践水平。“余杭模式”中,余杭二院承接省肿瘤医院最优质的下沉医疗资源,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张沂平主任不定期对余杭二院的医务工作者进行培训,并亲自向社区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就癌痛规范化管理的内容进行授课和答疑,将癌痛规范化治疗的新理念传达到社区服务中心。口服阿片类药物治疗是绝大多数癌痛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阿片类药物的可及性直接影响到居家癌痛患者是否可以实现社区医院就诊。为响应“最多跑一次”的要求,在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余杭区卫生健康局的大力支持下,“余杭模式”下的各社区服务中心阿片类镇痛药物品类、品规和癌痛治疗辅助药物配备齐全,既满足了癌痛患者的疼痛治疗需求,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又有效减少了患者单纯为“开药”去二、三级医院就诊的资源浪费。为更好地将癌痛规范化治疗理念落实到余杭二院以及社区医院的医疗实践和居家癌痛患者管理工作中,张沂平主任多次与余杭二院及社区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们一起到癌痛患者家中探望,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癌痛知识宣教,将癌痛治疗药物送到患者家中,身体力行地将癌痛规范化医生继续教育和癌痛患者居家管理做到极致。“余杭模式”提高了基层医院癌痛诊疗水平,实现了患者“家门口看病”,有效减轻了省市区级医院病床紧张的压力,提高了癌痛患者就医便捷性和满意度。
患者满意之路永无止境
癌痛管理模式的探索永不止步
示范医院的创建是癌痛规范化管理的“深化” ,自2012年浙江省开始启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从三级医院、肿瘤专科医院逐渐向二级、一级医院铺开,历经了癌痛规范化治疗从“病房”创建到“医院”创建。其为进一步实现所有收治肿瘤患者相关科室的癌痛管理均衡化、规范化和信息化,为癌痛患者获得高质量的规范化诊疗服务和实现我国癌痛治疗“零差异”提供了助力。
“余杭模式”的探索是癌痛规范化管理“下沉”的成果。余杭二院自2014年开始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在此之前,其肿瘤内科住院患者仅为300余人次,全年全院癌痛处理800余人次;在创建示范病房和开展“余杭模式”后,2016年肿瘤内科住院患者为600余人次,全年全院癌痛处理2000余人次;到2018年,肿瘤内科住院患者达1000余人次,全年全院癌痛处理达13000人次左右。通过高质量的癌痛规范化管理成功地将癌痛患者“留在家门口”治疗,余杭二院实现了癌痛诊疗患者数量的飞跃。“余杭模式”从三级联动构建合理布局、层级优化、功能完善,逐渐发展为癌痛规范治疗的责任共同体、管理共同体、服务共同体,结合癌痛需要全程管理和密切随访的特点,立足于院内癌痛规范化治疗的同时,围绕患者院外管理和后续诊疗需求,科学、适宜、连续、高效地提供医疗服务,节省患者就医时间,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医疗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为癌痛管理打开了一条优化医疗资源流向基层的现实通路。
总结
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项目取得全面成功之后,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医院和“余杭模式”的创建,再次以全面提高癌痛规范化治疗水平为突破口,在保障三级医院诊疗“零差异”的同时,推进“双下沉、两提升”(城市医院下沉和医学人才下沉,推进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和群众满意率提升)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的不同层面的实践,深化医改新探索,对于整体提高县域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参考价值。
B4ZL04C328.pdf
B5ZL05C328.pdf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