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病人的治疗就是最好的-----超低位直肠癌经肛拖出适形切除肛门功能重建术





男性患者,81岁,诊断为:超低位直肠癌。肠镜提示距肛门2cm直肠占位,病理:中分化腺癌。患者本人有着强烈的保肛愿望,且评估该患者术前肛门功能良好,因此如何实施高质量的保肛手术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方式多种多样,有ISR、TATME、Bacon、PAKS等等,但每一种手术有着其自身的优劣势,因此合适的手术是保证患者最大获益的前提。
直肠癌经肛拖出适形切除肛门功能重建术是一种两期法的手术,一期先经腹腔镜下直肠癌经肛外翻拖出切除,直视下适形切除肿瘤,尽量保留健侧的肛门括约肌。同时将近端结肠拖出至肛门外约4-6cm,待肠管与肛管自然愈合后约3周,局麻下行肠管切除、肛门整形术。
该手术其实是ISR+NOSES+BACON式的结合及改良,优势为“”“四无一有”腹部无切口、无引流管、无吻合口、无造口、有肛门功能。术后第1天即可恢复进食,符合ERAS理念,后续的辅助治疗可提前,术后5天可出院。
手术的技术要点在于腹腔镜下腹腔组的分离要达到括约肌间平面,肛门组经肛将直肠及肿瘤一起外翻拖出肛外,经肛门直视下适形切除病灶,遵循远切缘大于1cm的原则下,肿瘤侧多切,健侧多保留原则,目的是为多保留肛门括约肌,避免了以往的直线切除的健侧括约肌过多切除,影响术后肛门功能。残存的肛门外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进行重建修复,重建新的肛直肠角,进一步改善术后肛门功能。近端结肠拖出长度以系膜松弛为原则,目的是为了预防术后早期出现的拖出肠管坏死,这方面技巧日后再说。最后二期的整形切除手术更需技巧,一是多保留粘膜,二是尽量切除增生的纤维瘢痕组织,三是缝合时带部分括约肌,达到缝合结束后粘膜是内翻,肛门外观良好。同时避免术后出现肛门狭窄、粘膜脱垂及少见的直肠漏。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3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