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行为学评价

发布于 2022-02-26 · 浏览 768 · IP 河北河北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7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运动功能评价


1、Tarlov法

1953 年,Tarlov 等首次描述开放场地试验,并应用于动物脊髓压迫损伤后的运动功能评价,内容有关节活动度,能否行走、跑步等。其特点是对灵长类动物较为可靠,且与脊髓损伤程度、神经功能恢复及轴突残存数量等的相关性较好,但对啮齿类动物一致性较差。由于观察者存在主观随意性,在不同实验环境下重复性不高。随后许多学者对 Tarlov 法进行了诸多改良,并将此法应用于大鼠后肢功能评价。

  • Kazanci等[文献1引用文献]采用 Tarlov 法评价家兔脊髓缺血损伤后的运动功能。
  • Liang等[文献1引用文献]采用 Tarlov 法评价大鼠脊髓缺血损伤的联合效应。

改良的Tarlov 法虽然较为简单,但评分跨度大,容易呈跳跃性分布,较难判别啮齿类动物 SCI 程度上的差异,也难以揭示神经功能恢复的整个过程。因此,Tarlov 法仅作为啮齿类动物 SCI 程度的初步筛选,适合与其他行为学方法结合使用。

  • Akdemir等[文献1引用文献]采用改良后的 Tarlov 法分级标准和斜板试验评价 SCI 大鼠后肢功能的改善状况。


===========

参考文献

[1]顾兵,金建波,李华南,张国福.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运动功能评价[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1,27(07):893-897.

最后编辑于 2023-05-09 · 浏览 768

10 2 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0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