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设计引物进行PCR发现非特异性条带产量极高,改良反应条件和引物序列后效果不明显

丁香园临床病例数据库
证书编号:
您拨打的用户已死亡
    您的案例《设计引物进行PCR发现非特异性条带产量极高,改良反应条件和引物序列后效果不明显》 经同行评议,被丁香园临床病例数据库收录。
收录时间 2025年5月23日
长按识别二维码
查看病例
发布于 2022-02-24 · 浏览 1545 · IP 上海上海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89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想咨询各位前辈有无比较好用的引物设计、分析工具,能够评价同源重组引物和预测其主要可能的结合位点。

最近用Snapgene设计了两条用于同源重组的引物(含同源臂,能在snapgene上进行模拟PCR,in-fusion clone),KOD plus酶,58℃退火温度下不能得到很亮的目标条带,反而非特异性条带非常亮,回收浓度在4 ng/ul。

通过Oligo 6进行分析,发现预测结果是根本不能生成任何产物;利用benchling在线工具进行分析发现其首先配对的位置不在目的片段两侧。

根据先前的经验我删除了同源臂上的EcoRI酶切位点序列,确实产量稍有提高但非特异性条带(100-200bp)仍然非常亮。尤其使用Touch-Down方法产量更高一点,我预计退火温度再高一些(65℃-67℃)产量应该会更好

打算直接用现在这个目标条带做之后的实验,但是这个低产量的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因为我引物的位置和基础的序列已经不可能变化了,想再听听各位前辈的建议。

不过还没有尝试增长特异性引物区域,但是延长之后GC含量又比较高。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545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