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内瘘手术流程
标准内瘘手术流程

一般选择左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自体内瘘。预计未来需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尽量避免颈内插管,避免左前臂头静脉扎留置针,保护血管资源。自体内瘘成熟一般需要6--8周,最短4周。一般提前3--6个月造瘘,一是内瘘有足够的时间成熟,二是如果内瘘成熟失败或内瘘闭塞,也有足够的时间采取补救措施,比如PTA促进成熟或者重新造瘘等。

1.标记血管和切口。一般取左腕关节上5cm左右。术前超声评估血管,用记号笔标记头静脉,桡动脉走形,在两者之间靠近桡动脉侧,取纵行或斜行切口,切口长度约3--4cm,用记号笔标记。
2.术前准备:患者取平卧位,左上肢外展。常规消毒,消毒整个左上肢,包括腋窝,铺巾。
3.局麻:2%利多卡因10ml+生理盐水10ml局部皮下浸润麻醉,范围包括头静侧,手术切口,桡动脉侧整个手术区域,减少疼痛。
4.游离血管。术者和助手绷住切口两侧皮肤,用手术刀切开皮肤约3--4cm,用弯钳沿皮下脂肪层钝性分离寻找头静脉,头静脉位置比较表浅,容易寻找。找到头静脉后,弯钳从头静脉下穿出,用胶条标记头静脉,钝性分离头静脉鞘膜,结扎距离吻合口5cm以内的侧支,游离头静脉约3--4cm备用。桡动脉位置比较深,寻找桡动脉可能是最难的,有时候真的不好找。用手指触摸桡动脉搏动,弯钳钝性分离桡动脉,用胶条标记桡动脉,分离桡动脉鞘膜,游离约2cm,够用即可。
5.吻合血管:一般行头静脉端--桡动脉侧吻合。如果头静脉桡动脉距离比较近,可先行侧侧吻合,再结扎剪断头静脉远端,即改良的端侧吻合。用双股线结扎头静脉远端,斜行剪开头静脉远端,用10ml注射器抽取肝素盐水,连接已经剪去针头的头皮针胶条,脉冲式推注进行液性扩张,用血管夹夹住头静脉近心端,沿头静脉远心端的桡动脉侧,用显微外科剪剪开约6--8mm切口,把剪开的血管修剪成圆弧状,用2个血管夹分别夹住游离的桡动脉远心端和近心端,用头静脉远心端模拟桡动脉侧吻合口的部位,内侧角角度30度最佳。桡动脉用手术刀反挑切开2mm切口,然后用显微外科剪剪开约6--8mm切口,肝素盐水冲洗管腔。缝合一般动脉由内向外进针,静脉由外向内进针。如果血管没有钙化,弹性良好,怎样顺手就怎样缝。用7--0滑线首先固定吻合口内侧角,打2个结,将其中一根针线从吻合口下方向远心端穿过,采取连续外翻缝合,有资料说血管吻合针距、边距均为1mm,实际上我看老师缝合,针距1.0--1.5mm之间,边距0.5--1.0mm之间。缝合太密吻合口容易狭窄,用时太长,缝合太疏容易漏血。首先缝合下壁,缝合至远侧角后转为缝合前壁至内侧角,拉紧2根缝线打结,至少打6个结,一般10个结,剪线,血管吻合完成。首先打开静脉夹,再打开动脉远心端血管夹,最后打开动脉近心端血管夹,开放血流,可触及血管搏动和震颤,观察吻合口有无漏血,少量渗血盐水纱布轻轻压迫几分钟即可止血,出血较多者,可用采用间断缝合法补针。最后分离头静脉桡动脉周围组织,避免牵拉成角。
6.缝皮:采用褥式缝合法缝合皮肤切口,进针时要在可视下进针,避免损伤内瘘血管,避免缝合过紧压迫内瘘血管。缝皮结束后再次消毒,敷贴覆盖,清洁皮肤,手术结束。
7.血管缝合一个老师一个方法,有从下壁中间向两侧开始缝合的,有用降落伞法从内侧角开始缝合的,还有先固定内侧角,外侧角缝合的。可能还是看个人经验和习惯吧。
8.术后注意事项:术后每3天换一次药,14天拆线。术后上肢如有肿胀,可将上肢抬高,促进静脉回流。避免压迫内瘘。术后注意锻炼,促进内瘘成熟。术后4周复诊,评估内瘘是否成熟,规划穿刺点。
9.只是跟着老师当助手上过几次台,许多手术细节还是不明白。各位老师吻合口怎么设计的?桡动脉切口多长?头静脉侧切多长?针距,边距一般是多少?缝合的起始顺序?
最后编辑于 2024-11-18 · 浏览 3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