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培笔记1-泪器病



主要症状:流泪、泪溢、分泌物增多
解剖:

泪腺、泪膜、泪道

内眦韧带

解剖参数,hanser瓣膜(重要)
常见疾病:

泪囊炎 dacryocystitis
慢性泪囊炎是由于鼻泪管阻塞,细菌和泪液积聚在被阻塞的泪囊内,并经常刺激泪囊壁粘膜,而产生的慢性炎症。急性泪囊炎大多由慢性泪囊炎引起。泪囊区皮肤红肿、痛和压痛,重者可有全身不适、发热等症状。脓肿成熟后,可由皮肤面穿破,形成瘘管。

左下:荧光素钠消失试验

破溃,瘘管
原发性获得性鼻泪管阻塞 primary acquired 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PANDO
泪道病理学方面的研究表明,PANDO是由慢性炎症继发的纤维阻塞引起的。目前认为PANDO的发生与眼部的下行感染和鼻部的上行感染有关。

诊断依靠泪道冲洗、泪道探通
治疗:
•慢性泪囊炎与急性泪囊炎的治疗
•泪道再通并人工泪管植入术
•经皮肤径路鼻腔泪囊吻合术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

先天性泪道阻塞 congenital 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先天性泪道阻塞是指由于先天性泪道发育障碍导致的泪道疾病。发病率约为5%~20%,90%的患儿Hasner瓣膜未开放,部分患儿存在骨性阻塞。

婴幼儿若不配合泪道冲洗可采用荧光素钠消失试验,但是准确性没有泪道冲洗高。

出生后6个月是鼻泪管发育较快的时期,6月内不建议手术治疗。可先行泪道加压按摩联合局部抗生素眼水治疗,部分可治愈。9~15个月内可择期行泪道探通治疗。


泪道探通
CT泪道造影

泪道冲洗技术:
目的:1、用于检测泪道是否通畅。2、内眼或泪道手术前常规准备。3、用于泪道注入药物治疗慢性泪囊炎。
关键步骤:左手持棉签将下睑轻轻拉开,嘱病人向上注视。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尖垂直插入泪小点1~2mm,再转向水平方向,向鼻侧沿泪小管方向推进5~6mm,或插入至骨壁再稍后退,将下睑朝颞侧拉紧,将冲洗液缓慢注入泪道。询问病人有无水流入口腔,同时观察泪点处有无反流,推注时有无阻力。
结果:
- 冲洗液完全原路返回,泪小管阻塞。
- 从上泪小点反流,提示泪总管阻塞。
- 从上泪小点反流,同时有粘液脓性分泌物,鼻泪管狭窄合并慢性泪囊炎。
- 冲洗有阻力,部分流入鼻腔,部分反流,提示鼻泪管狭窄。
*泪液引流机制: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