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片】成人先天性锁骨头肌性斜颈

大家新年好!!复工第一天,一起来读片~今天我们来看看肌骨超声
————————————手动分割线————————————
医生:魏然 主治医师
机型:开立S60
患者信息:
金某,男,20岁,自述在儿时脖子就有些歪斜,父母认为是睡觉引起没有重视而耽误了治疗时机,最近在白天生活中,站立时间一长脖子会有一些疼痛不适感,前来就医。
临床表现:
就诊于整形外科,站立时,左侧胸锁乳突肌增粗,短于对侧;触摸肌肉僵硬,被动矫正头面部时,左侧胸锁乳突肌明显紧张;头明显偏向于左侧,面部明显朝向右侧,左侧面部发育略小于右侧,头部活动受限。考虑斜颈,进一步行超声探查。见图像1。

图1 病患实图

图2 正常示意图
胸锁乳突肌正常解剖结构:
位于颈前肌群浅层,上连接上项线和乳突,下接胸锁关节。胸锁乳突肌肌腹在下段分为胸骨头和锁骨头,胸骨头起于胸骨柄前面,锁骨头起自锁骨内1/3段上缘,止于乳突外面及上项线外侧1/3.覆盖颈部血管的前方。图像3及图像4。

图3 正常解剖正面图解

图4 正常解剖侧面图解
超声扫查所见:

图5 正常胸锁乳突肌横切面

图 6 左异常横切面
图6左侧胸锁乳突肌横切面,胸锁乳突肌较健侧明显增厚,形态饱满,边缘欠光整;锁骨头端类似椭圆形包块状(黄色箭头),内部回声增强紊乱,分布不均质,边缘欠规则;纤维脂肪隔回声增粗模糊,不规则;颈内静脉受压变形。胸骨头内部回声正常。(红色箭头为胸骨头,黄色箭头为锁骨头)

图7 左异常横切面弹性成像
图7左侧胸锁乳突肌横切面弹性成像,锁骨头大部分为蓝色显示,胸骨头大部分为红绿色显示,锁骨头硬度高于胸骨头。

图8 正常胸锁乳突肌纵切面

图9 左侧异常纵切面
图9左侧胸锁乳突肌纵切面,胸锁乳突肌明显增厚,内部肌纤维回声增强、增粗、模糊(纤维化程度增加);肌外膜增厚,欠规则,模糊尚连续。

图10 正常锁骨头与锁骨内端相连

图11 左侧异常锁骨头与锁骨内端相连


视频12 异常锁骨头与锁骨内端相连
沿胸锁乳突肌往胸锁关节方向扫查,可见异常强回声锁骨头附着于锁骨内端。
超声提示:先天性肌性斜颈(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侧异常所致)
鉴别诊断:
1、肌性斜颈超声表现分三类:
a)肿块型,肌性假瘤,可见患侧的胸锁乳头肌中段出现实质性非均匀一性的回声,呈梭形或椭圆形。
b)肥厚性(弥漫性),可见患侧胸锁乳突肌较健侧增粗,肌内纹理增强增多,分布均匀。
c)挛缩型,可见患侧整条胸锁乳突肌明显变细回声增强,其纹理回声显示不清,与颈前组织界限不清。
2、姿势性斜颈,有斜颈症状,但胸锁乳突肌无肿块和增厚,彩超显示胸锁乳突肌未见异常。
3、颈椎先天性骨性斜颈,颈椎异常如寰枢椎半脱位、单侧寰椎缺如、家族性颈椎发育不良及原发性骨肿瘤等,导致头颈活动受限,X线多提示颈椎融合、畸形等,无胸锁乳突肌痉挛。
4、颈部炎症,如咽喉炎症、扁桃体炎、颈淋巴结的化脓性或结核性感染时,由于炎症刺激,局部软组织充血、水肿,颈椎韧带更松弛,导致寰枢椎旋转移位而发生斜颈。
5、视力性斜颈,如屈光不正和眼神经麻痹眼睑下垂,视物时出现斜颈姿势,但无胸锁乳突肌痉挛,也无颈部活动受限,作视力检查及视神经检查可以确诊。
6、眼肌异常,眼球外肌的肌力不平衡,斜视以颈部偏斜协调视物,一般眼科检查可以排除。
7、习惯性斜颈,长期哺乳、抱等诱因偏向一侧,胸锁乳突肌可能会有轻微的不对称,但一般颈部活动自如。
讨论:
斜颈俗称“歪脖子”,肌性斜颈是由于胸锁乳突肌间质增生及纤维化导致胸锁乳突肌缩短,颈部向一侧偏斜,可继发面部发育受影响、颈腰椎侧凸的一种畸形,发病率在婴幼儿中约占1%,可能与分娩时被损伤、宫内胎位不正、产伤引起无菌性炎症,出生时胸锁乳突肌内静脉的急性梗阻等因素有关,大部分患儿可早期,6个月以内行推拿等手法治疗恢复、缓解症状,1岁以后单纯的常规手法治疗效果通常不佳,应考虑综合治疗或手术治疗。
超声诊断优势:胸锁乳突肌位置表浅,高频探头超声图像细微分辨率高,可实时动态清晰显示胸锁乳突肌图像,可以清晰看到肌肉的细节变化,同时定位准确。早期诊断患儿肌性斜颈特异性高,结合患儿姿势可快速做出诊断,无辐射,患儿无需催眠,因此超声检查作为首选诊断方式。
超声诊断要点:
1. 胸锁乳突肌增厚;
2. 胸锁乳突肌形态饱满、边缘圆钝;
3. 胸锁乳突肌纤维脂肪隔回声增粗、模糊;
4. 胸锁乳突肌肌外膜增厚、模糊。
肌肉回声强弱与肿块内胶原纤维的含量有一定的关系:
1. 强且均质回声表示纤维化和程度重;
2. 强弱不均质回声提示部分纤维化;
3. 等同且均质回声提示肌肉比较正常;
4. 低回声提示间质梭形细胞为主,肌纤维很少。
斜颈分型:
肌性斜颈、骨性斜颈、神经性斜颈、特发性斜颈等,大部分为肌性斜颈多见。
参考:
1、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吕海霞老师谈肌骨。
2、吕娟萍,吕娟萍,刘光禄,赵书平. 0-1岁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超声诊断的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20(69):175-176.
3、冯云. 高频超声技术在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5,12(05):507-508.
4、阮俊贤,黄包徳,林伟儒,施丽景. 小儿先天性斜颈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06(25):164-165.
5、1 C heng J C,M etre w eli C,Chen T M,et a.l C orrel ation of u ltrasonograph,ic i mag i ng of congen it alm uscu l ar torti colli s w it h cli n ical ass ess m ent i n i n f ants.U ltras und M ed B iol[J],2000,26:1237-41.
6、周永德.肌性斜颈分型及投射电镜的观察[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89,10(4):221-223.
7、陆裕朴.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1218.
8、4 张成普摘.先天性肌性斜颈:宫内或围产期间综合征的后遗症[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5,2:58.
9、刘润玑.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探讨[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7,8:244.
10、金百祥.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治观点[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7,8:234.
11、李正,王慧贞,吉士俊.实用小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39-341.收稿日期:2007-03-13
12、夏焙,吴锳主编.小儿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03
13、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54 2355
14、李士星,杨艳红,杨玉萍.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超声诊断[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3,12(4):246
15、林东岩,符少清,杨炳昂等.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先天性肌斜颈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7(12):904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