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phenomenon)
定义:
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phenomenon)即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又称胡桃夹现象,好发于青春期至40岁左右的男性,儿童发病分布在4~7岁,多发年龄见于13~16岁。
类型:
1.前胡桃夹综合征:左肾静脉穿行于肠系膜上动脉及腹主动脉间时受压。
2.后胡桃夹综合征:左肾静脉走行于腹主动脉与脊柱间时受压。前胡桃夹综合征较后胡桃夹综合征常见。

解剖学:
左肾静脉行走在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这两条动脉构成40~60度的夹角,左肾静脉刚好通过此夹角。从解剖上看,右肾静脉径直注入下腔静脉,行程短而直,而左肾静脉需穿过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夹角,跨越腹主动脉前方始能注入下腔静脉,因此左肾静脉远较右肾静脉长。正常时,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被肠系膜、脂肪、淋巴结和腹膜等所充塞,使左肾静脉不致受到压挤。当青春期发育较快、身高迅速增长、脊柱过度伸展、体形急剧变化或肾下垂等情况下,左肾静脉在这个夹角中受到挤压,引起血流变化和相应的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
胡桃夹现象的主要症状是血尿和蛋白尿,尤其是无症状肉眼血尿。其中血尿的原因是左肾静脉扩张所引流的输尿管周围静脉与生殖静脉淤血,与肾集合系统发生异常交通,或部分静脉管壁变薄破裂,引起非肾小球性血尿,还会发生睾丸静脉和卵巢静脉淤血而出现肋腹痛,并于立位或行走时加重。另外男性还能发生精索静脉曲张。另外有蛋白尿,不规则月经出血,高血压等。
腹部彩超检查如下:

CT检查如下:

MRA可以清楚显示肾静脉及其与周围血管的立体关系。肠系膜上动脉从主动脉发出的夹角及两者之间的距离对诊断有较大的价值,左肾静脉上下径对诊断有参考意义。
治疗
对于胡桃夹现象引起无症状血尿和直立性蛋白尿的患儿无需特别治疗,只需随访,一般随患儿年龄增长,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处脂肪和结缔组织的增加或侧支循环的建立,淤血状态得以改善而症状缓解。只有个别表现为持续血尿伴有疼痛的患儿需要行左肾静脉分流术。对一些严重持续反复血尿、出血疼痛,精索静脉曲张的成人患者,保守治疗效果差,才考虑手术治疗。
你怎么看,@丁香通讯员 ?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