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诊断慢性胃炎,看完就懂!


昨天我们讲到了急性胃炎,他是胃粘膜的急性炎症,那么慢性胃炎呢,当然就是胃粘膜的慢性炎症咯
慢性胃炎是指由于多种病因所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症病变,部分患者在疾病后期,可能会出现胃黏膜腺体萎缩、化生,出现上皮内瘤变,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根据胃镜下所见,可将慢性胃炎分为
①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
②非萎缩性胃炎
非萎缩性胃炎就是胃粘膜没有萎缩,镜下仅见粘膜充血水肿,
萎缩性胃炎就是镜下见胃粘膜萎缩。
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两种类型
①自身免疫性胃炎(A型胃炎)
②多灶萎缩性胃炎(B型胃炎)
慢性胃炎的病因有哪些呢?
①幽门螺旋杆菌(HP),是慢性胃炎主要病因,前面已经讲过致病机制,请自行翻阅。
那么幽门螺旋杆菌有什么特殊结构了?就是螺旋形的鞭毛,也是致病的主要工具之一。
当HP进入胃内后,幽门螺旋杆菌的鞭毛会进入胃粘膜内,
然后产生尿素酶去分解尿素,进一步就产生了氨,从而把胃酸中和,胃内生态被破坏,幽门
螺旋杆菌的生存能力会大大增加,然后大量繁殖,产生空泡毒素,使的胃粘膜空泡变性
细胞壁的抗原,从而引起免疫损伤胃粘膜。
②壁细胞/内因子抗体
人机体内存在这杀掉壁细胞或内因子的抗体
壁细胞:分泌胃酸和内因子,壁细胞减少,内因子分泌也就少。
内因子:把内因子包着VitB12,在回肠吸收,内因子少了,VitB12被中途破坏了
吸收也就少了,VitB12缺乏就会导致巨幼红细胞贫血,
内因子缺乏,VitB12吸收障碍而导致的贫血叫做恶性贫血。
③十二指肠-胃反流
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胃肠动力异常等因素,可以将含胆汁和胰液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
胃粘膜的屏障功能会遭到破坏,从而导致胃粘膜的慢性炎症。
④年龄因素
老年人,粘膜下层的血管硬化,血流减少,造成粘膜的血供不足
分泌黏液就下降,粘膜失去了保护层,在胃酸等刺激下,发生慢性炎症。
⑤长期营养不良的人
胃粘膜再生、修复缺乏营养及产物,进一步导致粘膜萎缩。
讲慢性胃炎不得不讲讲慢性胃炎组织病理学特征
有这些:炎症、萎缩、化生、异性增生
当然并不是所有慢性胃炎都会出现这四种,不同胃炎类型,不同病情而不同。
1.炎症
教科书上明确指出,急性炎症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慢性炎症以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主(就不过多赘述)
但如果慢性胃炎粘膜出现了中性粒细胞浸润,那就是炎症活动期的表现
2.萎缩
主要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显微镜下可以见到腺体萎缩
腺体萎缩,粘膜变薄,可见血管。
3.化生
胃粘膜腺体萎缩,胃粘膜上皮和腺上皮死,被杯状细胞和幽门腺细胞取代,
杯状细胞取代叫肠上皮化生,幽门腺细胞叫假幽门腺化生。
4.异质增生
若胃粘膜长期反复的炎症破坏,反复再生,导致细胞分化缺失,这就是异型增生
又叫不典型增生,WHO叫他上皮内瘤变
是癌前病变,轻度的可能逆转,密切观察,服用COX-2抑制剂 塞来昔布有一定作用
中度以上的,胃镜下或外科切除。
铺垫完成,讲讲几种胃炎的特点(只讲萎缩和不萎缩)
(一)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非萎缩,胃镜下见红白相间(淡红)这叫红黄相间,光滑的胃粘膜这是由于皱襞肿胀。
胃粘膜并未萎缩,所以仅见胃粘膜散在充血、水肿,这个主要是HP感染导致的
当炎症只累及粘膜的上层1/3非萎缩性胃炎,叫慢性浅表性胃炎。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
顾名思义,就是胃粘膜已经萎缩了嘛
胃粘膜萎缩是什么样子
就是粘膜皱襞平坦、粘膜变薄、黏液减少、可透见血管
萎缩性胃炎好发部位:小弯胃窦部
上面我们已经说了

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两种类型A/B型胃炎
A型胃炎:好发胃底和胃体与自身免疫相关的A型胃炎,基本病变是粘膜变薄、腺体变少。
比较少见,常伴有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恶性贫血,内因子抗体检测为阳性,壁细胞抗体
检测为阳性,胃酸明显降低,血清胃泌素明显升高。
B型胃炎:好发胃窦部 ,HP感染为主,为多灶萎缩胃炎,毕竟常见,一般不伴有贫血,胃酸可以降低或正常,血清胃泌素降低。
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胃粘膜的炎症刺激,可以导致有上腹部疼痛或不适
胃粘膜的损害,分泌消化液的减少,表现为食少、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但是,症状的严重程度与病情无肯定相关性
如果是自身免疫的A型胃炎
因为VitB12缺乏,可以伴有贫血和萎缩性舌炎(可为B12缺乏的早期表现)
辅助检查
空腔脏器诊断的金标准是内镜+活检
慢性胃炎诊断金标准是:胃镜+活检
治疗
有HP感染:抗HP治疗(前面讲过)
有十二指肠-胃反流:促胃肠动力药
有自身免疫:可以考虑激素之劳
内因子缺乏:补充维生素B12治疗
营养不良:改善膳食营养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5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