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椎后路固定的若干问题

也不知从几何时,寰枢椎手术及疑难的侧弯矫正手术代表了脊柱外科医生的最高水平。恰巧最近完成了两例寰枢椎患者,谨谈谈自己的见解。
首先,寰枢椎手术并不是高不可攀。我一直相信,看得见的东西不是最难的,最难的东西是它固然存在,但你看不见。寰枢椎区域由于发病率相对偏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较少,所以很多人对其比较陌生。此外,上颈椎区域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大血管、中枢及外周神经分布其中,又常见解剖变异,上述情况增添了寰枢椎手术的神秘及复杂性。
其次,寰枢椎区域解剖结构有规律可循,熟悉了以后,你会发现解剖结构简单明了。
第三,术前认真研究该区域的CT和MR图片,发现有无椎动脉等结构的解剖异常(搞清楚椎动脉和C2横突孔及C1-2关节的关系),尤其是椎动脉高跨(high riding vertebral artery, HRVA),十分重要,必要时做增强CT。

图1:先天性寰枢椎关节脱位(CAAD)病例中各种类型的椎动脉(VA)解剖变异。 每个图片的右侧VA显示正常的解剖轨迹,左侧为各种解剖变异的VA。 (FIA = Persistent first intersegmental artery, PICA = 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图2:第一排体图片显示右侧VA异常的CAAD患者的CT血管造影3D图像。注意寰椎右弓下侧VA穿过C1-2关节的路径。第二排显示严重的AAD(前后和垂直脱位),C1-2关节错位。第三排图片显示术后CT图像,C1侧块螺钉固定+C2椎弓根螺钉是生物力学性能非常优良的固定方法,而且操作简便,固定可靠,松解、撑开、复位C1-2关节后,用C1-2关节突螺钉加以固定。至此,AAD得到完好矫正。
具体操作中,我习惯从下往上显露,先置入C2椎弓根螺钉,在置钉前,沿椎弓紧贴骨面向外剥离至距棘突15mm,注意紧贴骨面,减少对静脉丛的损伤,时刻牢记,侧块外缘向深部即为横突孔及行走期间的椎动脉,用剥离子置于椎动脉内缘加以保护。高速磨钻处理置钉处皮质后,边进边探(个人习惯每进5mm,探一下)。对于FIA,由于C2根在其上跨行,必要时切除C2背根神经节, 不仅有助于显露和变异的VA,还有助于松解、撑开和固定C1-2关节。
对于HRVA,由于C2椎弓根直径小于4mm,术前要精准规划,进钉路径,若无法置钉,建议行椎板螺钉或侧块螺钉固定。


椎动脉高跨( HRVA)定义为在椎管边界外侧2-3mm处测量C2的内部高度≤2mm和/或C2峡部高度≤5mm。在进行颅颈交界处融合手术前,鉴别HRVA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决定了手术方法。目前较为统一的判定标准为:HRVA C2峡部高度C2IsH of ≤ 5 mm, and/or 内部高度C2InH ≤ 2 mm,C2椎弓根宽度C2P≤ 4 mm.

C2双侧椎板螺钉固定示意图

C2侧块螺钉固定示意图
显露时,紧贴骨面,寻找椎板和侧块的边缘,剥离子靠于其上,有助于作为解剖参考点进行置钉。对于椎动脉也可以进行适当的牵拉,建议牵拉幅度不超过5mm。
个人以为C2置钉成功后,C1侧块螺钉置钉变得较为简单,因为这时候C1-2关节已显露清楚,进针点可选图中圈点处,或偏上一点。具体方法见下图。操作过程中,尽量C2背根神经节,

C1侧块螺钉固定方法示意图:进针点在C1椎弓之下或下缘,位于C1下关节突纵向中线上,需要牵拉C2根或内折的椎动脉;有一定的内倾角(10-20之间),侧位指向C1前结节上1/4,头倾角20-30°。



AOspine 推荐的进针点较传统方法偏上,位于C1椎弓上,进针点在C1椎弓横向中线,位于C1椎弓和横突交界的内缘,但实际上很多人的C1椎弓较细,无法承载螺钉,所以可紧贴椎弓下缘直接在侧块上置钉。AO推荐的内倾角较小,甚至无内倾角。侧位却指向C1前结节的下1/4,长度不突破C1前结节的后侧皮质,头倾角可变范围更大,达25-50°。
还有C1-2关节固定,常用Magerl技术,我选择侧块与椎板中线交界的内下缘作为进针点,在透视下进针,头倾至C1前结节,C2的侧块要足够大,若C2较小,一定注意不要有外展,可将剥离子置于关节突内缘作为参照。进针深度至前结节后侧皮质即可。


个人愚见:术前精准阅片规划,术中定好中线(无论是C1还是C2),充分显露,保护好VA,尽可能保护好C2神经根,越是解剖变异的VA,显露后往往越容易牵拉。所以,寰枢椎并不是无解的宇宙难题,不论什么样的VA的血管变异,都不应是阻遏我们在寰枢椎区域复位、固定、重建的障碍。
希望砖家们,尽情拍砖,不吝赐教。
关于VA变异及手术风险,推荐一篇文章,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1]Sardhara, Jayesh, Behari, et al. Risk stratification of vertebral artery vulnerability during surgery for congenital atlanto-axial dislocation with or without an occipitalized atlas.[J]. Neurology India, 2015, 63(3):382-391.
最后编辑于 2022-02-19 · 浏览 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