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从【尿路上皮增生】到【尿路上皮原位癌】:今天就聊聊“扁平”

病理科医师 · 发布于 2022-01-13 · IP 浙江浙江
6819 浏览
icon丁香通讯员 推荐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293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mg

从【扁平的尿路上皮病变】说起


img

上图为2004版和2016版WHO的变化。

尿路上皮增生(扁平/平坦型)

是指细胞层数增加,通常超过10层,细胞无异型性,无核分裂象,细胞极向存在,仅局灶性细胞核略增大,有时挤压呈为乳头样生长(无轴心)。

当尿路上皮呈乳头状、微隆起状、波浪状微乳头时,被称为【尿路上皮乳头状增生】。其特点为:上皮层数不增多或表现为多克隆样增多,缺乏发育良好的纤维血管轴心,无“游离乳头”(游离乳头时指镜下“漂浮”的横断面乳头,常指真性乳头,可以作为衡量乳头状肿瘤性病变的要点之一);细胞无非典型性,极向存在;与乳头状肿瘤的复发增加有关联

恶性潜能未定的尿路上皮增生

是指尿路上皮明显增厚,但无或轻度细胞学非典型,无真性乳头形成。

 


img

1)黏膜被覆上皮增厚,细胞层数增加(通常超过10层),细胞密度增加;

2)增厚的黏膜呈高低不等的波浪状皱褶,缺乏真性乳头状结构,允许有乳头雏形(血管横断面)形成,基底部宽阔,可见薄壁血管扩张,与黏膜固有层相连。

3)细胞出现了单克隆性增生。

4)免疫组化:伞细胞CK20阳性;基底层细胞CD44阳性;P53阴性。

关于“恶性潜能未定”的预后解析:

1)先前有尿路上皮肿瘤的患者:可能是复发的早起病变,需要积极处理。

2)同时存在乳头状肿瘤病变的患者:可能是乳头状肿瘤的横向扩展,即肩部病变,需要临床积极处理。

3)独立病变的患者:意义不明,可能为低级别的早期病变,建议随诊

【恶性潜能未定的尿路上皮乳头状增生】:同扁平状改变的恶性潜能未定相似;上皮细胞呈单克隆改变,存在乳头但没有分支,无“游离乳头”,表层无伞细胞。

尿路上皮反应性不典型增生

常与极性和慢性炎症有关,可由各种原因引起,如感染、留置导尿管以及结石。炎细胞常浸润至固有层,但上皮层炎症最常见。

其上皮细胞常具有嗜碱性改变,它们细胞核增大,呈圆形,形态通常单一,大小和形状通常变化不明显,核染色质细腻,但核仁明显,有时是多个核仁。

尿路上皮异型增生

轻度异型增生及轻~中度异型增生常见于大多数膀胱肿瘤患者。

形态学表现为细胞呈多形性,核增大,核仁不规则,细胞拥挤,排列紊乱,极向消失细胞异型仅在基底层核中间层,可见细胞层数增加,伞细胞仍存在。

img

 

免疫组化:CK20异常表达(不再局限于伞细胞阳性),P53可呈阳性,Ki-67指数升高。

异型增生状态预测复发趋势:在原发性异型增生(无其他尿路上皮肿瘤并存)的病例中,14%~19%的概率后期可进展为癌;而继发性异型增生(伴有其他尿路上皮肿瘤),则提示有复发癌变的可能,复发率达73%,浸润性发生率100%。

异型增生又可预测浸润趋势:在浅表性肿瘤患者中,其原发肿瘤毗邻有异型增生/原位癌时,30%的病例在确诊5年内发生肌层浸润;而肿瘤周围黏膜活检为正常形态的患者,发生肌层浸润的概率仅为7%。

故,初次的异型增生的诊断应当极为谨慎。

尿路上皮原位癌

是一种平坦型的恶性尿路上皮病变,肿瘤细胞局限于黏膜内,未侵犯黏膜固有层,属于高级别上皮内肿瘤。

好发于膀胱三角区、侧壁、顶部,通常多灶性,膀胱镜下为天鹅绒样斑块或颗粒状斑块,肉眼红色绒毯样扁平隆起。扁平状病变,累及全层或散在分布。

img


img

 

 

表面上皮具有明显的恶性特点(王朝夫老师口诀:大、乱、深、多、失粘附):上皮细胞失去正常极向,细胞核拥挤重叠,上皮不规则增厚,可变薄脱落,或累及Brunn巢及囊性膀胱炎改变,病变仍可保留伞细胞。

原位癌的形态学谱系广泛,不同形态的原位癌预后意义不明。CK20/P53/CD44的免疫组化有助于区分反应性不典型增生。

 

5 36 2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5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