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戊酸钠相关高氨血症脑病病例分享


小圆桌第六次会议因为疫情的缘故改为线上会议,由睿姐分享了一例丙戊酸钠相关高血氨症脑病。该病例于2019年发表于Am J Psychiatry。
1. 病史回顾
Mr. A,男,26岁。
临床表现:2年前有过一次躁狂发作,不伴有抑郁体验。一周前整日酗酒及吸大麻,冲动易激惹。情感高涨(冲动),思维奔逸(滔滔不绝,随境转移),活动增多、意志行为增强(好交友,爱花钱),睡眠需求少(不眠不休),夸大妄想,有视觉和听幻觉及其相关的妄想。以“急性躁狂状态”收入院。
2. 入院检查
查体:BMI20,营养可。体格检查与神经系统检查不配合。
辅助检查:PANSS评分103,神经认知功能检查不配合。
实验室检查:血生化指标未见明显异常。尿检大麻素(+)。
影像学检查:MRI(-)。
3. 诊疗经过
3.1 入院治疗方案
- 丙戊酸500mg/天,利培酮 1mg/天,劳拉西泮2.5mg/天,后迅速加量。
- 第7天,丙戊酸1200mg/天,利培酮 6mg/天,血药浓度低于治疗范围,躁狂症状未改善,继续加量。
- 丙戊酸2500mg/天,利培酮 8mg/天,劳拉西泮7.5mg/天。
3.2 病情变化
- 第14天,血药浓度达到治疗范围,冲动、去抑制、过于亲密较前改善。
- 第15天,患者抱怨白天服用镇静剂,遂将劳拉西泮减量。
- 第16天,患者仍表现过于镇静。2-3小时后,出现警觉性下降,精神运动迟缓。
3.3 完善检查示
- 脑电图示:病理性改变,δ波活动(频率2-3Hz和振幅50-60mV)和间歇普遍增加(约130mV,对外界刺激无反应),但没有发现癫痫波及任何三相异常波。
- 血常规、凝血、肝肾功电解质均未见异常。
- 血氨:412.2μmol/L(参考范围:14.7-55.3μmol/L)。
- 血丙戊酸浓度 1024μmol/L(约为150mg/L,丙戊酸浓度参考范围:350-700μmol/L,即:50-100mg/L)。
3.4 临床考虑
结果显示联合用药显著增加了血氨及血丙戊酸水平,临床表现为深度镇静,运动迟缓,以及异常脑电。遂考虑:丙戊酸相关的高血氨性脑病?
3.5 处理
丙戊酸停药,每12小时给予2000ml等渗液及40gL-鸟氨酸-L天冬氨酸促进尿素合成及血氨的代谢。
3.6 转归
次日,病人清醒,查血氨51.7umol/L(正常范围),丙戊酸血药浓度525 μmol/L(约75mg/L),3d后降为29umol/L(约4mg/L)。丙戊酸停药4天后,复查脑电图显示正常α节律,无异常发作。

调整方案为:喹硫平 600mg/日+利培酮+劳拉西泮。随后,口服利培酮更换为肌注帕利哌酮。
几周后,Mr.A完全缓解出院,无任何躁狂或精神病性症状:PANSS评分31。
4个月后,为明确患者是否有尿素循环缺陷,实验室筛查了血浆和尿有机酸,并检测了细胞色素P450多态性。
结果显示:
- P450多态性:CYP2C19基因中间代谢型:CYP2C19 (genotype: *1/*2) ,强代谢型CYP2C9 (genotype: *1/*1),CYP2D6 (genotype: *1/*41), CYP3A4 (genotype: *1/*1), and CYP3A5 (genotype:*3/*3)。
- 血清高脯氨酸及亮氨酸和缬氨酸水平升高------酮症。
- 血浆甘氨酸和丙氨酸也中等程度升高--------提示继发线粒体疾病,环境病因。
结果显示:先天尿素循环缺陷筛查(-)。
考虑到:患者血浆谷氨酸浓度87.8mol/L,尿中未见乳糜酸现象,家族史中没有不明原因的男婴死亡,未使用丙戊酸钠时血氨水平正常等因素,遂排除严重的先天尿素循环缺陷。
4. 丙戊酸钠用药须知
- 丙戊酸钠最初作为抗癫痫药物被开发。
- 丙戊酸钠是治疗急性躁狂的一线用药,推荐等级1级,临床证据为a,(年轻女性推荐等级为2级)。
- 药代动力学:抑制GABA代谢酶和GABA合成催化来增加GABA的水平,进一步抑制NMDA受体和神经元的钠钙通道。
- 最常见的副作用:震颤,意识模糊,贫血,血小板减少,恶心和体重增加。
- 严重不良反应:胰腺炎、肝毒性、凝血障碍和潜在的致畸性(与妊娠期暴露有关)。
- 注意:丙戊酸钠慢性治疗时会导致认知功能的恶化、伴有共济失调的帕金森综合征、失聪,但是这些症状都是可逆的,一旦停药即恢复正常。皮质假性萎缩与侧脑室增大都是这种副作用的典型影像学征象,使用丙戊酸钠治疗数周或数年后发现。
- 罕见但严重的不良事件:丙戊酸钠相关性脑病:意识模糊,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呕吐,眩晕,嗜睡,认知功能减退,多伴有高血氨症,有时伴有肝病。
5. 精神病患者丙戊酸钠相关脑病
流行病学:1980-2017年期间,共25例报道。最近一项横断面研究发现:综合医院精神疾病人群中,丙戊酸钠诱导的高血氨性脑病发生率2.5%。
临床表现:丙戊酸钠在最初的2周内,症状改善,患者耐受性良好,血药浓度在正常范围,直至突然出现爆发性脑病临床表现。急性的临床发作,以及伴有血氨10倍以上升高,而初始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内,提示患者可能存在遗传脆弱性。
机制:丙戊酸钠阻断了尿素循环。
丙戊酸通过抑制尿素循环中的血氨清除,引起单纯的血氨升高性脑病。CPSI和NAGS基因多态性与丙戊酸引发的高血氨症有关。

6. 小结
- 不建议将血氨检测作为丙戊酸钠治疗的常规检测项目。
- 本患者脑病征象明显。在很多情况下,临床症状没有如此明显。在丙戊酸钠治疗期间如出现显著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如认知功能恶化,共济失调,震颤,定向力障碍和意识改变,应立即采取措施,即使丙戊酸钠水命及肝酶均正常,也应检查血氨和脑电图。当丙戊酸钠与肝酶诱导的抗癫痫药或抗精神病药联合使用时,血氨升高风险增加。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