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消化|溃结引发肛周脓肿,你了解吗?

已认证的机构号 · 发布于 2021-12-30 · IP 浙江浙江
2591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319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溃疡性结肠炎的概述: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 黏膜及黏膜下层。

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本病见于任何年龄,但 20 ~30 岁最多见。


案例分享

患者,男,15 岁,肛周脓肿,保守治疗无果,在济南做了肛周脓肿手术,但是现在手术后 3 周伤口还未愈合,在医生 的建议下做了肠镜,报告如下: 

肠镜报告:回盲瓣可见黄色苔,阑尾窝可见。回肠末端至升结肠见粘膜广泛充血水肿,散在分布浅糜烂表面露黄白苔, 质脆,碰处易出血,皱襞清晰,蠕动欠佳。

于乙状结肠取活检,直肠粘膜充血水肿,可见黄白苔,余结肠粘膜未见异常。肛管粘膜可见未愈合的伤口。乙状结肠: 粘膜示慢性炎伴急性炎,局部糜烂。诊断: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会引发什么疾病?

溃结可以有许多并发症,大体上分为局部并发症和肠外发症,但以局部并发症为主。

在局部并发症中,痔疮、肛裂、直肠脱垂、肛周脓肿等肛门及直肠下段病变是最平常、最常见的。

img

(图片由作者提供) 


知识拓展

肛周脓肿,又称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称为肛痈。

肛周脓肿是发生于肛门、肛管和直肠周围的急性化脓感染性疾病,属于细菌感染,是肛瘘的前身。

本病与肛瘘是肛肠三大疾病之一,发病率约为 2%,占肛肠疾病的 8%~25%。多见于 20~40 岁的男性,男性发病率是 女性的 3~4 倍,小儿发病率也相对较高。

本病与肛瘘是肛肠三大疾病之一,发病率约为 2%,占肛肠疾病的 8%~25%。多见于 20~40 岁的男性,男性发病率是 女性的 3~4 倍,小儿发病率也相对较高。

除此之外,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也可能并发肛周脓肿。

但是在这些原因中,最常见的就是肛腺感染,因为肛腺开口于肛窦,位于内外括约肌之间,而肛窦开口又朝上,呈一个 杯子状,容易存留粪便,形成肛窦炎。

如果感染没有控制住,很容易沿括约肌间隙向外蔓延扩散,形成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治疗

本病的治疗没有太多选择,治愈的方法只有手术,且越早越好。在无条件或身体条件不允许手术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保守治疗。

1. 保守治疗

早中期,大约从出现症状起 1-5 天,主要根据病变过程及症状辨证论治。可口服或静脉滴注抗生素等保守治疗,局部外 敷芙黄膏等清热消肿止痛。

2. 手术治疗

(1)抽脓减压局部消毒,用 20 ml 注射器从脓肿最薄弱处刺入脓腔,抽取脓液,边抽边上下移动针头,直至无脓可抽。

本方法可以暂时减轻脓腔张力,缓解疼痛,适用于临时应急处理,但不能代替手术。如果病情发展快,如坏死性筋膜炎等,就不能用,以免耽误病情。

(2)切开排脓在局部麻醉下,从脓腔中间部位,切开小口排脓,术后用甲硝唑冲洗脓腔,并放置油纱条引流。 

属于暂时性应急处理,或是二次手术疗法的第一次手术。

可排出脓液,迅速减轻症状,但不能代替根治术,一般约需 3 个月左右,待瘘管形成,内口明确,再行根治术。

(3)根治术①低位脓肿-直接切开。②马蹄脓肿-切开加旷置。③高位脓肿-挂线术。④高位脓肿-等压引流术。由于 切割挂线依然切断了肛直环,痛苦大,创口深。

为了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可采取双向等压引流手术治疗,术中采取半切割挂线,并放置引流管,可不切断肛直环而使 脓腔愈合。


肛周脓肿预后 

早期通过积极的手术治疗,绝大部分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可获得治愈。高位脓肿病情复杂,存在反复发作可能。极少数患者因感染过重,可造成死亡。


肛周脓肿预防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发病有多方面的原因,但肠道菌群失调与免疫力下降是两个根本原因,因此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和提高免疫力是预防肛周脓肿的根本之策。 

普通的肛周脓肿是很容易治愈的,但伴发炎症性肠病时则很难,治疗是对症的,创面如生长缓慢需要考虑是炎症性肠病或结核等原因所致,如只有一个溃口不合则要考虑手术本身的原因。

本文作者:高萍萍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转载自护理时间公众号

参考文献:1.李一; 夏冰; 姜黎; 邓长生; 丁一娟; 罗和生; 任宏宇; 侯晓华; 侯伟; 刘南植; 许桦林; 李瑾; 炎症性肠病的并发症与肠外表现分析 [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6 年 05 期

2.吕厚山,王衫. 结肠与直肠外科学. 第 4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04-214

3.王晏美. 应用双向等压引流技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研究. 中国临床医师杂志,2015,43(1):61-62 

本资讯旨在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领域最新进展。本站对发布的资讯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1 18 6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