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关于湿疹的几个认识上的误区

我写这篇文章主要是因为在论坛上看到一些帖子,发现关于湿疹还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我觉得有必要将这些问题进一步说清楚。毕竟我们面对的是真实的临床病人,还是要严谨一些为好。
误区一:将湿疹和汗疱疹视为两个独立疾病

从上面的截图可以看出,很多人将湿疹和汗疱疹看作两个独立的疾病。根据中国手部湿疹诊疗专家共识(2021版)中的相关定义可知,汗疱疹其实就是水疱型湿疹,它是湿疹的一种特殊类型,而不是湿疹之外的一个独立疾病。
误区二:将湿疹样型癣菌疹等同于湿疹

从上面这张截图可以看出,楼主认为体癣可以转变为湿疹。其中的逻辑很可能是这样的,患皮肤癣菌病(主要是足癣、头癣)后,皮肤癣菌或其代谢产物,作为抗原进入血循环,然后到达皮肤,引发速发型或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皮疹,即所谓的癣菌疹。而癣菌疹常见的有四种临床类型,即疱疹型、丹毒样型、苔藓样丘疹型、湿疹型。楼主遇到的病人很可能是一个湿疹样型癣菌疹的患者,由此便简单地认为,这是一个“体癣湿疹化”的患者。
但问题在于,湿疹样型癣菌疹跟真正的湿疹是非常不同的。当原发性癣病好转或消退后,癣菌疹无论治疗与否,都能自行减轻或消退,而湿疹显然要复杂得多。我们再看一看湿疹样型癣菌疹的相关表述:多见于四肢,尤多见于双下肢突然发生多形性红斑、丘疹、丘疱疹等,可融合成片,类似湿疹损害,但具自限性。这里说的是--类似湿疹损害!这“类似”两个字非常关键。其实,就是将湿疹样型癣菌疹与真正的湿疹作了一个界定。
误区三:将接触性皮炎与湿疹视为两类独立疾病

我看到网上某某专家写了大量文字在讲接触性皮炎跟湿疹的区别:接触性皮炎是由于患者接触了某种物质发病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特殊物质的接触史。其临床表现首先出现在接触的部位,包括红斑、丘疹、丘疱疹、水泡、糜烂等。另外,过敏性接触性皮炎会有明显的瘙痒,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可能会伴有灼痛。随着患者的搔抓等因素,变异源会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湿疹的病因不明确,它是在内外因综合作用下发病的。发病部位往往是对称的、泛发的,当然有的也是局部的,且边界不是很清晰。接触性皮炎患者不再接触过敏原之后,皮疹就会逐渐消退且不会复发,而湿疹则极易复发。
说真的,看到这个专家写了这么多,我发自内心的感动。可是,问题在于写了这么多,并没有把问题的实质说清楚。
第一,有没有特殊的接触史这并不是接触性皮炎和湿疹的根本差别。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史,湿疹也是可以有的。
第二,说湿疹的病因不明确,这个说法有点绝对化了。湿疹只是病因复杂,但有一部分湿疹还是可以查到病因的。所以,有没有明确的病因,不能用来区分接触性皮炎和湿疹。
最后,我想说的是,根据中国手部湿疹诊疗专家共识(2021版)中的相关表述,接触性皮炎本来就是湿疹的特殊类型。不管是刺激性接触性皮炎,还是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本质上都属于湿疹。
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编辑于 2021-12-27 · 浏览 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