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神药”胸腺法新

注射用胸腺法新是一种据说能够增强免疫力的“神药”。增强免疫力?那还等啥?感冒发烧来一针!强身健体来一针!且慢且慢,用药之前,还是有必要来了解一下胸腺法新到底是什么,真的有传说中那么神吗?接下来咱就来详细的说道说道。
本药可用于哪些疾病?
胸腺法新具有增强人体抗病毒、抗细菌、抗肿瘤的免疫活性[1]。主要用于以下情况:
1. 慢性乙型肝炎[2]
用于治疗18岁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2. 增强免疫损害病人对病毒性疫苗的免疫应答[2]
通俗地讲,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人群注射病毒性疫苗(如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的同时注射胸腺法新能够增强疫苗的效果。能否增强新冠疫苗的效果,目前还缺乏相关的临床证据。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免疫系统功能正常的人来讲,接种病毒性疫苗之后完全能够凭借自身的免疫系统产生抗病毒的抗体,是不需要“疫苗增强剂”的,只有那些免疫损害的病人才有可能需要。
那么,哪些人群可能会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呢?营养不良、肝肾功能不全、肝硬化、库欣综合征、接受慢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六十岁以上老人特别是老年病患者(如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等均可能出现免疫缺陷。免疫缺陷病患者容易被各种病原体感染,可出现严重的、持续的反复感染,且易并发恶性肿瘤。
除了用于以上两类情况之外,胸腺法新在临床上还可能:
- 用于增强恶性肿瘤(如肾细胞癌、黑色素瘤、乳腺癌、膀胱癌、肝癌、结直肠癌、淋巴癌、肺癌等)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3-4];
- 用于治疗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者的感染性休克[5];
- 用于治疗儿童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6];
- 用于治疗腺病毒感染[7];
- 用于治疗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8];
- 用于治疗重症脓毒症 [9] 。
用药前您需要了解什么?
1. 如果您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如器官移植病人),是不能使用本药的 [2]。
2. 如果您不能确定是否应该使用本药,应当首先到正规医院检查自身的免疫力水平,了解是否真的存在免疫缺陷,然后再由医生决定是否用药。
如何使用胸腺法新?
胸腺法新是注射用的粉针剂,不能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应该使用1.0ml注射用水溶解后马上皮下注射给药。推荐量为每针1.6mg皮下注射,每周二次,两针大约相隔3~4天。对于慢性乙肝患者,治疗应连续6个月(52针)不可中断。
作为免疫缺陷患者的疫苗增强剂,疗程应持续4周(共8针)。疫苗接种后马上给予第一针。
是否可以与其他药物合用?
胸腺法新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尚未得到充分评估。但据目前临床观察,该药与其他药物合用,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出现。
需要注意的是,本药不应与任何其他药物混合后注射。
用药期间应注意什么?
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2. 禁用于对本药及其辅料(一般为甘露醇、磷酸钠)有过敏史的患者及器官移植患者;
3.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慎用;
4. 老年患者使用本药不需要减量;
5. 用药后可能出现注射部位疼痛。极少情况下会有红肿、短暂性肌肉萎缩,关节痛伴有水肿和皮疹。如用药后感觉不适,可及时就诊。
如何保存本药?
密封,遮光,2~8℃保存,配置后应马上注射 [2]。
看到这里,对于是否需要使用胸腺法新,相信您已经有了初步的判断。胸腺法新并非增强免疫的“神药”:虽然可以短时间内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但人体是最复杂而精密的仪器,人体的免疫系统处于一个平衡状态,免疫功能低固然会增加患感染性疾病的风险甚至容易诱发重大疾病如癌症,但过高的免疫功能同样可能引发免疫亢进,进而增加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等)的风险。是否需要使用本药还是应该由医生和药师根据病情和患者的状态决定。对于确实需要注射胸腺法新的患者来说,除了应用药物增强免疫系统功能,也应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分的高质量睡眠,搭配合理健康的饮食,适量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参考文献
[1]司继刚. 胸腺法新的临床应用进展[J]. 中国药房,2015,(23):3304-3306.
[2]意大利培森药厂.注射用胸腺法新说明书[EB/OL]. https://drugs.dxy.cn/drug/6vOk8pJSGhrAKs7hBy2tEA==.htm ,201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S].20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33(8):114-126.
[5]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急诊感染性休克临床实践指南[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3):274-287.
[6]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儿童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8):592-595.
[7] 全军传染病专业委员会新突发传染病中西医临床救治课题组.腺病毒感染诊疗指南[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3,38(7):529-534.
[8]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1):960-966.
[9]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脓毒症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危重急救医学.2013,25(4):194-197.
作者简介
王恒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
审核专家
钱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8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