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2021工作报告
第五届委员会介绍

整体工作概况
主委/党小组工作会:30次(其中,疫情期间云工作会议8次);常委工作会:13次;全委工作会:4次。
学科建设
重症医学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因响应了社会和医学的发展需求,发展迅速。2005年,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成立;2008年,重症医学专业被国务院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定位成为二级学科(学科代码:320.58);2009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将重症医学列为一级诊疗科目;2010年,重症医学获得首批临床重点专科;2016年,学科进入复旦排行榜专科排名。
由于各种原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住培)却没有重症医学专业的规培基地。经过几届委员会和全国重症医学同道们的共同努力,2018年,重症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二阶段)试点专科终于得以增加。重症医学住培工作也一直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领导的高度重视,2020年4月重症专业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得到批准。至此,关乎重症医学专业未来的两件大事(住培和专科医师培训)终于得到完满的解决。
3年来,重症医学分会的学组建设工作也逐步推进。2019年,分会正式成立重症呼吸与呼吸治疗学组、重症肾脏替代学组;同时成立以下10个筹备组:重症学流动力学协作组、重症感染协作组、重症消化协作组、重症镇痛镇静协作组、重症心脏协作组重症神经协作组、重症营养协作组、重症信息化与互联网协作组、重症胰腺炎协作组、体外生命支持协作组、重症创伤协作组。重症学组的成立,将进一步重症医学专业化发展。
国家自然基金申报趋于合理,重症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数量逐年上升。2016年国家自然基金87项(面上49项,青年38项),2017年国家自然基金125项(面上62项,青年63项),2018年国家自然基金174项(面上92项,青年82项),2019年国家自然基金161项(面上83项,青年78项)。发表重症相关的SCI论文数量也是逐年攀升,2016年为95篇,2017年为163篇,2018年为426篇,2019年为456篇,2020年仅COVID-19相关的论文就达到500篇。我国学者在重症医学的五大顶级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Intensive Care Medicine、Critical Care Medicine、Critical Care、Chest)发表上重症相关论文数量也是不断提高,2018年为121篇,2019年为135篇。
另外,由中国医院协会牵头、重症医学制定的团体标准《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第2-11部分:患者服务,重症监护》于2019年5月正式发布;重症医学杂志《Critical Care》中译本于2019年5月正式启动;重症指南《中国成人ICU 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南》也于2018年底完成更新。
重症实力展示

新冠科研论文
中国重症共发表论文500篇;Case Reports 29;Letter 92; Review 34;Comment 20;original research 325。
党建工作
党的领导和党的工作对分会各项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重症医学分会在2017年12月第一次主委和常委工作会议上,成立了党的工作小组,管向东教授担任组长,于凯江教授担任组织委员,陈德昌教授担任宣传委员,康焰教授担任纪检委员,严静教授担任群工委员,刘大为教授、邱海波教授为委员,杨毅教授担任联络人。考虑到青委工作的需要,2018年8月增补了青委会副主委吴健锋教授和刘玲教授为党小组成员。党小组成员参加每次主委工作会,充分参与分会重大问题的讨论和决策,确保分会工作的政治正确。
中华医学会全国重症医学大会

继续教育5C培训
5C资质培训一直以来是重症分会的亮点,已开展了10多年时间,举办了超过100期,已培训学员超过2万人次,参与培训的师资共计200多人。第100期于2018年3月在厦门(5C第一期的举办地)举行,纪念意义非凡。2018年共举办了15期,培训3184人次,考核3184人次,合格人数2336人,考核通过率73.37%。2019年5C培训计划开展14期,培训3311人次,考核3311人次,合格人数2863人,考核通过率86.4%。2020年疫情期间,我们仍然坚持线上开展5C继续教育。
5C培训做到“六个统一”:统一教材、统一课件、统一讲者、统一培训、统一考试、统一发证。由于重症医学发展迅速,知识更新速度快,5C教材也需要随之更新。2018年底启动了教材、PPT和题库的更新,2019年3月份启用了新版教材,2019年6月5C考试方式废除笔试,采取机考。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