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诊疗规范

一、定义
癫痫持续状态(SE)是指每次惊厥发作持续5min以上,或2次以上发作,发作间期意识未能完全恢复正常。
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onvulsive Status Epilepticus,CSE)
① 发病率:6-41/10万
② 高峰期:婴儿期和60岁以上老年期
③病死率:7.6-39%(老年患者38%,高于青年患者14%及儿童患者2-6%)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Nonconvulsive Status Epilepticus,NCSE)
约占SE20-25%,发病率为2-20/10万
临床医师应注重对患者行脑电图检查,尤其是昏迷病人,避免NCSE漏诊!
定义演变过程:

小视频沉浸式记忆

不同SE类型中,T1和T2的时间限定值,表中给出的时间限定值主要以实用性为目的,他们只是近似值,脑损伤的时间点会随着临床环境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流行病学特点
1、男性居多(65.7%)
2、预后不良的前三位因素:
- 年龄>60
- 女性
- 就诊于基层医院
3、黑种人发病率高于白种人及其他种族;但病死率却低于后者
三、分类
1、根据发作类型分类
2、根据发作持续时间及治疗反应分类
早期SE:>5min
确定性SE:>30min
难治性SE:对二线治疗无效,需全身麻醉治疗,通常>60min
超级难治性SE:全身麻醉治疗24h仍不能终止发作,其中包括减停麻醉药过程中复发。
3、根据癫痫发作的病因分类
急性症状性SE:急性脑病、脑损伤或全身性急性病因导致。如脑膜炎、脑炎、电解质紊乱等
远期症状性SE:与既往脑损伤或静止性脑部病灶有关。如脑发育异常、既往脑损伤、围产期脑损伤等
进行性脑病SE:与累及脑部的进展性疾病有关。如遗传代谢性脑病、神经变性病等
热性SE:符合儿童热性惊厥诊断标准。如热性惊厥
隐源性/特发性SE:原因不明或与遗传基因有关
四、CSE的处理
美国癫痫学会(AES)发布了给予循证医学证据的SE治疗指南(2016),该指南将处理方法分为四个治疗阶段,为SE的治疗提供了优化流程。
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能够减少持续发作对神经系统造成的损害,同时降低SE致残率及致死率,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四个阶段:
稳定阶段 —— 0-5min
初步治疗阶段 ——5-20min
第二阶段治疗 —— 20-40min
第三阶段治疗 —— >40min
具体治疗:
(1)稳定阶段(0-5)
启动癫痫的标准初步急救(如气道、呼吸、循环),同时应当进行初步评估与监测。
具体措施:
1、稳定呼吸循环,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神经系统检查;
2、计算癫痫发作时间,注意生命体征;
3、评估患者氧合(鼻导管、面罩吸氧,必要时呼吸肌辅助呼吸)
4、心电图监测
5、收集指血,测定血糖,若血糖低于60mg/dl:
- 成人:硫胺素iv 100mg,然后50%右旋糖苷 iv 50ml
- 儿童(>2岁):2ml/kg 25%右旋糖苷 iv
- 儿童(<2岁):4ml/kg 12.5%右旋糖苷 iv
6、尝试开放静脉通道,查电解质、生化、毒物筛查,如果可行,查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
(2)初步治疗阶段(5-20)
患者典型发作表现出迫切需要药物干预时,应首选苯二氮卓类药物【A级证据】作为初始治疗。
如静脉注射劳拉西泮或地西泮;肌肉注射咪达唑仑。
具体措施:
一线选择:
1、肌注咪达唑仑
体重>40kg:10mg
体重13-40kg:5mg;单一剂量【A级证据】
2、静推地西泮
0.15-0.2mg/kg,max:10mg,可重复该剂量一次
3、静推劳拉西泮(国内无劳拉西泮,不详述)
若上述三种选择均为终止,则选择下述中的一种:
1、静推苯巴比妥(15mg/kg,单一剂量【A级证据】)
2、地西泮直肠给药(0.2-0.5mg/kg,最大:20mg,单一剂量【A级证据】)
3、咪达唑仑鼻腔内/颊粘膜给药【B级证据】
(3)第二治疗阶段(20-40)
若癫痫持续发作,可靠的选择包括静脉丙戊酸或左乙拉西坦。
上述药物仍未终止发作,可静脉注射苯巴比妥。
目前第二阶段治疗选择尚无明确证据:
二线选择,单一剂量给药:
1、静注磷苯妥英
20mg/kg max:1500mg,单一剂量
2、静注丙戊酸
40mg/kg max:3000mg,单一剂量
3、静注左乙拉西坦
60mg/kg max:4500mg,单一剂量
如果以上选项均不可用,则选择下述选项(如果尚未用过)
静脉注射苯巴比妥:15mg/kg【B级证据】
(4)第三阶段治疗(>40)
尚无明确的证据。
若第二阶段治疗无法终止癫痫发作,应考虑重复第二阶段治疗,或使用麻醉剂量硫喷妥钠、咪达唑仑、戊巴比妥或丙泊酚。
惊厥性SE(CSE)的治疗
院前治疗:
无静脉通路,首选苯二氮卓类(地西泮0.3-0.5mg/kg直肠、咪达唑仑0.2mg/kg肌注等)
院内治疗:
一线药物:苯二氮卓类
1、iv通路未建立
地西泮 0.3-0.5mg/kg 直肠
咪达唑仑 0.2mg/kg 肌注、鼻腔、口腔粘膜
2、iv通路已建立
地西泮 0.2-0.3mg/kg (最大10mg)iv
给药后观察5min,如仍发作可重复一次
40%一线治疗可终止发作。
二线药物:
1、苯妥英或磷苯妥英
2、苯巴比妥
15mg/kg iv 2mg/kg/min(max60-100mg/min)
新生儿作为一线,儿童常用
注意:镇静、低血压、呼吸抑制。
3、丙戊酸
20-40mg/kg,5mg/kg/min(10min以上)注意:怀疑遗传代谢疾病者慎用
4、左乙拉西坦
40mg/kg iv,5mg/kg/min(15min以上)(小样本前瞻性研究有效)
三线药物:
1、咪达唑仑
剂量:0.2mg/kg iv 推注,继之0.05-3mg/kgh
优势:疗效肯定、快、药代学优势(适合静滴,无蓄积)
缺点:低血压、心脏呼吸抑制;耐药风险
2、硫喷妥
3、戊巴比妥
3-5mg/kg,继之0.3-3mg/kg/h
4、丙泊酚
剂量:1-2mg/kg,5min可重复,最大积累量10mg/kg,继之4-10mg/kgh(如>48小时,<5mg/kgh)
优势:药代学优良
缺点:丙泊酚输注综合征(>48h,尤指儿童,何用激素及儿茶酚胺时),注射部位疼痛,可诱发不自主动作(如肌阵挛)
发作终止后维持至少24小时(EEG达到爆发抑制状态)
添加口服抗癫痫药物(如:托吡酯、丙戊酸、左乙拉西坦)
非惊厥性SE(NCSE)的诊断治疗
NCSE是指脑电图上提示持续的痫样放电,导致出现临床上的非惊厥发作。
根据以下三点诊断:
1、意识丧失或行为障碍,通常持续30min以上
2、EEG表现为痫样放电
3、给予抗癫痫药后,产生迅速而显著的效果
治疗原则:在于保护患者认知功能
初始治疗:首选苯二氮卓类,iv地西泮10mg,若10min后仍未控制,可给予相同剂量重复1次,如发作仍未控制,静脉泵入丙戊酸25-45mg/kg(速度6mg/kg/min)或静脉泵入苯巴比妥20mg/kg(速度50mg/kg/min)
若苯二氮卓类及一种AEDs仍未控制:加用另一种AEDs,尤其意识保留者,不提倡早期使用麻醉药物。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8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