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肛肠外科手术视频:陈旧性肛裂低位肛瘘术式(20211129)
简要诊疗过程:患者夏某某,男,78岁,主诉:肛周包块留脓水伴疼痛间断发作1年,近3天排便困难疼痛剧烈。入院诊断:陈旧性肛裂、低位肛瘘。于2021年11月29日在骶管麻醉下行“括约肌侧切术+肛瘘切除术”。
疾病特点:陈旧性肛裂;括约肌肥厚,门诊检查时一个手指通过困难疼痛剧烈;右前侧有一个低位肛瘘,胀痛不适。
手术特色:切开肛裂并切开内括约肌下缘及外括约肌皮下部、浅部;右前侧肛瘘直接切除;亚甲蓝混合液长效止痛;大力神电镊彻底止血。
术后易出现的问题:亚甲蓝造成暂时性肛门麻木;创面过小易造成创面引流不畅;长效止痛剂造成创缘水肿;消毒不到位易造成创面感染等。(说明:网络并非法外之地。本视频为本人原创,免费看,禁止转载分享。如果觉得不爽,你大可不看。对于某些不怀好意的人,我保留追责的权利。)

术后12天复查,主诉排便次数多,每天3~5次,排便肛门疼痛不出血。给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和药物保留灌肠,控制大便次数。检查创面新鲜无异常。外观如下:

术后30天复查。主诉不疼不出血排便稍稍不顺但能够排出。检查左侧创面基本愈合,右前侧创面变浅未愈合。指检肛缘疤痕部分形成,能通过1个手指。外观如下:

讨论:老年陈旧性肛裂非常少见,如何手术,值得思考。
1.陈旧性肛裂,一定要切开括约肌达到适当深度才能解决问题。但是老年人括约肌薄弱,如果切的深很容易造成大便失禁。所以说,对老年人行括约肌侧切术要慎重慎重。目前国内外对于老年人陈旧性肛裂是否行括约肌侧切术,存在很多的争议。我的观点是:对于大便正常不腹泻的病人,外括约肌皮下部、浅部必须切开,内括约肌下缘是否切,看看扩肛之后的效果,能够达到降低肛压引流通畅即可,所以手术中一定要边切边反复触摸切口的引流通畅是否,反复触摸是否存在肥厚的肌层。再配合术后做提肛锻炼和生物反馈,一般不会造成长期大便失禁。
2.目前国内外括约肌侧切有闭式侧切和开放式侧切两种不同的观点。闭式侧切愈合时间短但是失败率高且很容易造成皮下脓肿。我一般还是选择开放式侧切,做成引流创口愈合也很快。
3.后正中切开与侧切选择哪一种?后正中一般是肛裂所在位置,血液循环差,切的深很难愈合。所以我还是选择偏中线的侧切术,对于后正中肛裂所在位置,只需要浅表引流切开即可。
4.什么情况下需要括约肌切开?一般针对的是超过3个月以上的陈旧性肛裂,而且触摸括约肌痉挛肥厚的病人,才需要切开。但是不论怎么说,我们心里得明白:“不切”是国内外主流观点,“切”不是主流观点。一旦切开,哪怕形成短期的大便失禁,你也很难对抗主流观点。
最后编辑于 2021-12-29 · 浏览 7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