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18-Stevens-Johnson综合征
患儿女,10岁,因“发现血尿、蛋白尿20余天,双眼结膜充血6天,全身皮疹4天”。患儿6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结膜充血,伴瘙痒,4天前(11.14)患儿右手无明显诱因出现针尖样粉红色皮疹,无发热,无咳涕呕泻,无关节疼痛,皮疹逐渐蔓延至胸腹部、背部、双下肢及头面部,伴瘙痒,呈暗红色斑丘疹,部分融合,足趾末端出现水疱,伴触痛,当地医院查血常规无殊,诊断“多形性红斑”,予“氯雷他定、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丙酸氟替卡松”对症治疗无改善,遂至我院拟“皮疹待查”收治入院。
补充病史:患儿10.22-11.9因“双下肢皮疹、双膝疼痛、腹痛2周,加重伴呕吐1天”于我院住院治疗,诊断为“混合型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性肾炎(ISKDC IIIb级)、消化道出血、低蛋白血症、胃肠功能紊乱(AGI Ⅱ级)、胰腺损伤、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胆汁返流、全结肠炎”,于PICU治疗,10.27完善胃肠镜检查后转入肾脏科,予甲强龙(60mg Q12H 10.27-10.29;30mg Q12H 10.30-11.05)、奥美拉唑、低分子肝素钙、槐杞黄、氯沙坦钾片、碳酸钙、肾炎康复片、迪巧等对症治疗,肾穿提示发现新月体,予甲强龙冲击治疗(500mg 约15mg/kg 11.05-11.07),11.08肾穿病理:病变符合过敏性紫癜性肾炎(ISKDC IIIb级),制定治疗方案:3次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后予MMF贯续治疗,11.08予第1次环磷酰胺(600mg)冲击治疗,11.8改醋酸泼尼松30mg BID,11.9调整激素为醋酸泼尼松40mg qd后出院。出院后规律口服泼尼松40mg qd、氯沙坦钾、肾炎康复片、迪巧、槐杞黄至今。
查体:双眼结膜稍充血,全身可及暗红色斑丘疹,稍高出皮面,部分融合,部分压之褪色,面部、足趾末端可及水疱,疱液清亮,伴触痛,背部可及破溃、结痂,口腔、鼻腔未及粘膜破溃,肛周、外阴可及少许皮疹,无粘膜破溃。口唇干燥,可及结痂。



(此处为说明双眼情况未打码)
考虑什么诊断?
患儿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沉、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均无明显异常,肺炎支原体抗体 1:160阳性,尿常规示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2.45g↑(相当于73mg/kg.d),经皮肤科会诊,考虑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 q12h(约2.4mg/kg.d)抑制免疫反应,希舒美(11.19-11.21)、头孢呋辛抗感染、维生素C及地奈德乳膏、金霉素眼膏(唇、外阴)、百多邦(足)等外涂对症,患儿皮疹较前好转。
总结:
1.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是一种严重的皮肤黏膜反应,绝大多数由药物引起,以水泡及泛发性表皮松解为特征,可伴有多系统受累。目前认为,SJS及TEN代表了一组疾病谱,SJS为轻型(表皮松解面积<10%体表面积),TEN为重型(表皮松解面积>30%体表面积),介于两者之间为重叠型SHS-TEN(表皮松解面积)。SJS/TEN较少见,每年报告发病率为(1-7)/100万。在病情严重的急性期,SJS会伴发一系列系统症状,包括多器官功能障碍衰竭综合征等,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发病前期可能出现发热及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皮损的类型及受累情况差异较大,早期皮损多初发于躯干上部、四肢近端和面部,为靶型紫癜样表现,逐渐扩散至躯干和四肢远端,严重者可出现水疱、大疱甚至大面积融合成片的表皮松解。大面积表皮松解可导致真皮外露形成大片糜烂、出血,易导致出血和感染。眼、口、鼻及生殖器黏膜损伤是SJS/TEN的临床特征之一,可出现黏膜侵蚀、糜烂和出血。常见的可诱发SJS/TEN的外源性药物包括抗惊厥药、抗抑郁药、磺胺类药、非甾体抗炎药、抗感染药等。
2.鉴别:1.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皮疹和黏膜炎(MIRM):皮肤病变的形态各不相同,但最常见的是水疱性病变,发生在近80%的病例中。靶样、丘疹、麻疹样和暂时性黄斑或蛇皮环状皮疹均已被描述。病变通常稀疏散在四肢和躯干,面部偶尔受累。除了MIRM的典型皮肤病变外,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角膜下脓疱皮疹。多形性红斑(EM)的经典肢端(掌趾)靶病变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广泛性皮脱离在MIRM中极为罕见,应促使进一步评估其他原因,如其他感染或药物治疗。一些患者可能仅表现为黏膜受累。该患儿支原体抗体阳性,双结膜充血,不能完全排除MIRM,可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皮疹消退情况。
2.急性荨麻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以瘙痒、风团或伴有血管性水肿为特征的变应性皮肤病,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病因:①食物、动物及植物因素。②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痢特灵、血清疫苗等,常通过免疫机制引发荨麻疹。而阿司匹林、吗啡、阿托品、维生素B1等药物为组胺释放物,能直接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发荨麻疹③感染,包括病毒(如肝炎病毒)、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和寄生虫(如蛔虫等)。④物理因素,如温度变化、日光、摩擦、压力、运动等都可引起。⑤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胃肠疾病,代谢障碍,内分泌障碍和精神因素亦可引起。该患儿存在HSPN,同时伴有支原体感染,可能影响自身免疫从而诱发皮疹,但患儿皮疹形态不符,故暂不考虑。
3.此患儿是晚上收的,来的时候嘴唇有破溃,所以第一时间想到了SJS,以前在消化科和呼吸科见过SJS,多和药物有关,因此进来之后药物全停,甲强龙2mg/kg走上,补液来一瓶,全身粘膜查一遍没严重损伤,这例SJS不重,重点就是停药,激素,预防感染和脱水,后面就是找病因,经过文献查阅,氯沙坦钾最有可能,其次是槐杞黄,支原体感染也有可能,之前在呼吸科遇到的是头孢曲松引起的,很重,死了。
4.此患儿另一个特殊的地方是基础疾病是混合型HSP,此次皮疹和HSP有明显区别,主要是颜色和靶型,可能因为HSP本身免疫就是乱的,此类患儿可能更高发SJS,其实文献也有CTX引起SJS的报道,但上级说用了这么多年也没见到。

目前已经开始蜕皮(此处保护隐私)
罕见病,有兴趣的战友了解一下。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7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