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进修经历小结
查看病例

对西方国家文明的了解,仅限于书本,媒体等,能有幸来此真切地感受,仔细地读懂他,为我所用,却也不易。所以需时而行走于历史古迹之间,时而与当地人讨教一番,时而还得查阅相关资料。意大利由亚平宁半岛、西西里岛和撒丁岛组成,靴子状的半岛海岸线狭长,风景秀丽,人民善良和友好,工作之余懂得享受生活。当你去追根溯源时你又想翻读欧洲史。
此行目的明确,一来呢,了解意大利医疗体制的特点及耳鼻喉专业进展情况;二来呢,能否通过游学3月,开阔思路,学习其文明之先进性,为我所用。
说到意大利医疗卫生体系特点,结合实际,也查阅了相关资料,第一,公立医疗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公立医疗机构又称企业型医院,由政府投资。根据单位规模、技术条件和承担的医疗任务,实行经费总额包干。第二,家庭医生首诊制。意大利全国约有5~6万名家庭医生,按规定每名家庭医生负责1000人以上,但最高不得超过1500人。家庭医生业务素质很高,能够胜任医保守门人。患者可以自由选择家庭医生,而家庭医生不能拒绝患者,家庭医生属于私立性质,受雇于政府,家庭医生收入根据服务对象的数量和质量由国家统一确定,同其他公立医疗机构医生收入大体相当,但仍可对外兼职。第三,就医实行预约制。在意大利所有门诊、住院及手术均采用预约制。当患者自觉不舒服时到家庭医生处就诊,然后携带家庭医生开具的相关化验单、B超等申请单到综合医院进行检查,家庭医生根据各项检查结果再判定是否需要进一步转诊至专科医院。未预约的患者只能到急诊科就诊,而急诊科的挂号费较贵,预约后可能很快就能检查治疗,也可能要等待一段时间。对于急症急病患者和突发事故人员,规定不受预约限制。第四,医疗待遇因地制宜制度。意大利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异很大,意大利全国对医疗待遇水平不做统一规定,各地在制定本地区医保政策时,根据当地财力确定本地区医保支付范围和建立待遇调整机制,从而建立起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医疗保险制度。
跟随医生上门诊,你会发现医患关系很和谐,这可能就与医疗体制有关。还有,听院长介绍意大利的医疗体制及理念。意大利目前这样的医疗体系,使人均寿命延长了10岁,达到86岁,老年人晚年生活得不错。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人均寿命的延长,医疗的因素占10~15%,遗传占20~30%,环境占20%,个人的人文因素(心情、食品、经济因素)40~50%。而在意大利,医疗因素超过25%,环境因素超过30%,人文因素占25%。这种体制的实现与工作人员的不断实践,创新,国家的实际情况,卫生系统财政支出等诸多因素有关。相信我们的医疗体制在不断改革实践中,也会更好地造福于人民。
说到耳鼻喉头颈外科的情况,不是安科纳联合大学医院的重点科室,2018年7月聘请了一位学科带头人,擅长鼻窦炎及鼻颅底手术,尤其是垂体瘤,但此类患者多收住神经外科,所以他们科室基本以常见病手术为主,例如扁桃体切除术,鼻内镜下全组鼻窦开放术,全喉切除术,腮腺部分切除术等,每周一,周五两个手术日,每次约5台手术。门诊时间较多,平均每天2-3名医生上门诊,家庭医生会联系为患者预约,每天约30人左右。这种就医体验过程中,医患很少发生摩擦,都很愉快的诉说并寻找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让我想起了特鲁多的铭言“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尤其是总是去安慰。因为安慰是一种人性的传递,是在平等基础上的情感表达。安慰也是医学的一种责任,它饱含着深深的情感,决不能敷衍了事。如何学会安慰病人,坚持经常安慰病人,是一个大课题,很见功力!所以回到自己工作中了得努力做到,尽管现实有时不允许。
对耳鼻喉专业学习有点遗憾,但得知国际著名教授Mario Sanna在意大利皮亚琴察后,似乎弥补了我的那点遗憾。联系该私人医院Gruppo Otologico后在他们那里学习1个月,收获颇丰。Gruppo Otologico 是Mario Sanna教授1983年筹建的一所耳鼻喉私人医院( http://www.gruppootologico.com/it/) ,以耳科和侧颅底外科为主,有一批经验丰富的多学科专家顾问(耳鼻喉科,耳科,颅底外科,神经外科,神经放射科,麻醉科,重症监护室和颌面外科)。它是意大利唯一一个耳科及颅底疾病私人诊所,在过去30年里,完成了30000例手术,其中5000例为颅底疾病,来自全球45个国家。逐渐成为欧洲最大和最富盛名的耳科、听觉植入、颅底疾病医院。Gruppo Otologico是意大利耳科学和神经科学协会的一个培训基地,也是欧洲耳科和神经科协会的一个临床培训中心。在这里参加了他们的三个学习周(上午听课,观摩手术直播,下午参与解剖训练),又观摩了一周手术,收集每一个病例资料,再重新回顾患者基本资料,治疗策略选择,书写手术要点,绘制解剖图片,记忆尤为深刻,望能应用于今后的工作中。
学习的概念是广义的,来到欧洲,你会发现信息量很大,有很多东西需要去消化,否则走马观花,一无所获。《谷歌方法论》的作者吴军将知识的获取归纳为,亲身感知,他人告知,逻辑推知。此行的第二个目的就是亲身去感受一个地方的人文,历史。有疑问的可以请教当地百姓,有些是需要翻阅历史,逻辑推知的,方可达到游学之目的。
就说佛罗伦萨的《大卫》雕像,被米开朗琪罗塑造得如此成功,使得这位以色列联合王国第二任国王充满力量,勇敢和必胜的信念。一头卷发,深囧有神的双眼,人体每块肌肉的充满力量感,右手微握,血管暴露,你会觉得他的解剖功底也很深厚。勃勃雄姿成了当时佛罗伦萨人民心目中抵御外敌,保卫祖国的英雄形象的化身,是西方美术史上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看到米开朗琪罗的作品,你会想着深入了解他的背景,翻阅资料,原来他自幼丧母,生活在乳母家,是一个石匠家庭,耳濡目染。后来辍学,学习绘画,雕刻,并得到美第奇家族的支持。可以逻辑推知,当时绘画,雕刻,音乐,文学等能够迅速发展,离不开贵族们、当权者的支持。究其根源,有人归纳为“一四三”,一是指思想文化发展的一个历史要求:指随着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发展和中世纪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中世纪文化和文学中所存在的具有人文性质的要素,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逐渐开始成熟,他们依靠新的机遇,新的条件,新的土壤发展起来。四是指中世纪的发展和文艺运动的产生所留下的四大馈赠,第一是中世纪形成了近代欧洲现代意义上文学的形式;第二是公元11世纪以后,欧洲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第三是在中世纪的神学研究中,诞生了现代意义上的科学;第四是13世纪后中世纪宗教内部出现了变革的呼声。三是指三个机遇,第一是13世纪欧洲发生了一场大瘟疫。第二是罗马帝国的灭亡和古代文化的发现,为当时的人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第三是文艺复兴开始后,人们不断地向外界探索,15,16世纪的地理发现,又给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入提供了一个机遇,使文艺复兴运动进一步形成并成为整个欧洲一个大的思想文化潮流。行走在片土地上,再重读当年的历史课本,你发现还是很容易理解的。这也许就是行万里路的优势。
听欧洲史讲到哥伦布,麦哲伦大航海,殖民扩张时期,再回想近现代西方医学的发展,可见他们的这种探索精神,可以说是是推动时代发展的发动机。当时Mario Sanna教授从美国House研究所学习回国后筹建的自己的耳科私人医院,设立手术间,配备显微镜,相机,录像系统,将手术做的出神入化,收集各种病例资料,留取术中高清照片,出版著作数十本,为世界各地的医生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也是众多疑难疾病患者的福音。后来创办解剖实验室,受众于世界各地的耳鼻喉科医生。专做临床,就是这样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影响全欧洲,乃至全世界。这也许就是此次游学理念上的最大收获,欧洲人对某件事的思考,敢于大胆尝试,执着,探索,钻研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再聊聊建筑,古希腊建筑开起了欧洲建筑的先河。主要是柱式建筑,属于梁柱体系,早期主要建筑材料是石料,如帕提农神庙。古罗马建筑承载了古希腊文明中的建筑风格,凸显地中海地区特色,同时又是古希腊建筑的一种发展。如万神殿。拜占庭式建筑:是十字架横向与竖向长度差异较小,其交点上为一大型圆穹顶。穹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这对欧洲建筑发展是一大贡献,如圣索菲亚大教堂。哥特式建筑:其基本构件是尖拱和肋架拱顶,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如米兰大教堂。巴洛克式建筑:其全体多取曲线,常常穿插曲面与椭圆空间。企图以丰富多变的风格炫耀人们的视觉,添上新的华丽、夸张及雕刻风气,并用夸张的纹样形式。如圣彼得大教堂。洛可可建筑: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洛可可本身倒不像是建筑风格,而更像是一种室内装饰艺术。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如圣卡罗教堂。翻阅到这些建筑特点,在参观时就更能体会其建筑特点。在这里景点门票对艺术生部分是免费或半价,利于他们学习,传播欧洲的建筑艺术。
总之,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对之前工作的看法就变了。通过旅行,换一个环境,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走出困境。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