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重磅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版》: CRRT部分解读(下)

发布于 2021-11-15 · 浏览 3518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176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在国家卫生部领导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于2010年编著出版了《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奠定了我国血液净化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基础,显著推进了血液净化标准化、规范化和同质化。

img

10 余年来随着血液净化现状的显著变化,治疗领域有多部国际指南更新,为新规程发布提出学术需求。为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受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委托,国家肾脏病专业医疗质量管控中心组织全国专家对2010版进行了修订,经过多轮讨论定稿会,反复修订,形成新版标准操作规程,力求保证科学性、前沿性和准确性的统一,坚持将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放在首位,强调适合中国国情和便于临床操作。在网络公示稿2019和2020版的基础上,2021版成稿在初冬十月,瑞雪皑皑之际重磅问世。新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文刊出,同时指出原版SOP在新稿发出后同时废止。

img

抱着学习分享的目的,小编试着将2021修订公示版的CRRT相关内容,与2010版做一个简要的对照解读,不足或者争鸣的地方大家可以在底部讨论哇~

点击此处前往上篇了解


CRRT剂量

2010版

透析剂量 推荐采用体重标化的超滤率作为剂量单位 [ml/(kg·h)]。CVVH 后置换模式超滤率至少达到 35 ~ 45 ml/(h·kg) 才能获得理想的疗效,尤其是在脓毒症、 SIRS、MODS 等以清除炎症介质为主的情况下,更提倡采用高容量模式。

2021版

治疗剂量 应依据患者治疗需求和残存肾功能水平选择治疗剂量。推荐采用体重标化的流出液容积作为剂量单位[ml/(kg•h)],治疗剂量建议为 20~25ml/(kg•h),若采用前稀释治疗模式时,治疗剂量可增加 5%~10%。至少每 24h 对 CRRT 的处方剂量和达成剂量进行评估,要求达成剂量至少大于处方剂量的 80%。当 CRRT 预计治疗时间 不足 24h 时,需通过增加治疗剂量达到治疗目的。

小百解读

这段描述变化明显,首先从名称上,使用了更加符合临床实际的治疗剂量,且较前版相比大幅减少,与现代指南一致并摒弃了高容量;对前稀释的治疗剂量修正提供了参考意见。同时引入质控概念,要求对达成剂量进行评估,以及对治疗不足24小时的提出补偿要求。


滤过分数

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FF)是超滤量与经过滤器血浆流量的比值,一般要求控制在 25%~30%以内。对于 CVVH 和 CVVHDF 模式,置换液既可从血滤器前的动脉管路输入(前稀释),或从血滤器后的静脉管路输入(后稀释),也可从动脉管路和静脉管路同时输入(混合稀释)。前稀释有利于降低滤过分数从而延长滤器寿命,而后稀释则具有更高的溶质清除效率。

小百解读

这一部分是2021版新加入的,对FF的定义,控制范围,前后稀释方式对其影响做了描述,提醒治疗中需对其进行注意。


血管通路

2010版

1.临时导管 常用的有颈内、锁骨下及股静脉双腔留置导管,右侧颈内静脉插管为首选,置管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提倡在 B 超引导下置管 , 可提高成功率和安全性。 2.带涤纶环长期导管若预计治疗时间超过 3 周,使用带涤纶环的长期导管,首选右颈内静脉。

2021版

1.无隧道无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 常用置管方式为颈内、股静脉及锁骨下静脉,右侧颈内静脉及股静脉插管均可作为首选。股静脉留置导管长度建议 20~25cm,右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长度建议 12~15cm,左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长度建议 15~20cm。置管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提倡在超声引导下置管,可提高成功率和安全性。 2.带隧道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 并不推荐常规使用,若预计治疗时间超过 3 周, 可使用带隧道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方式首选右侧颈内静脉。 3.不推荐采用动静脉内瘘或者人工血管作为 CRRT 的血管通路。

小百解读:

CRRT血管通路方面,优选的是无隧道无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2021版SOP也对既往“临时导管”名词的修订。同时对导管留置的位置,长度进行了推荐。对于“带隧道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修订中开宗明义说“不推荐”,只是在很小范围内使用。最后对内瘘和人工血管提出了否定的使用意见。体现了CRRT对通路的要求是“短时间内连续用”的性质。


抗凝方法

2021版

本版SOP在两个层面提到了CRRT抗凝,首先在第10章血液净化的抗凝治疗提到

4.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的患者,无论是否合并出血性疾病,均可采用枸橼酸抗凝;但对于合并血液高凝状态和/或血栓栓塞性疾病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采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作为抗凝药物。

然后在第14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章节中,做了再次强调

CRRT 的常用抗凝剂包括肝素、低分子量肝素、枸橼酸、阿加曲班等,当抗凝剂均存在使用禁忌时,也可采用无抗凝剂的方式。对于不合并血栓栓塞疾病及其风险的患者, 推荐局部枸橼酸抗凝作为 CRRT 抗凝的首选方式,具有滤器管路寿命长、出血风险低等多方面的优势;而对于合并血栓栓塞疾病及其风险的患者,首选肝素类全身抗凝剂。目前尚未有一种抗凝方式适合所有的 CRRT 治疗人群,应个体化的选择抗凝方式。

1.如果患者未合并出血风险及凝血功能障碍,并且未接受系统性抗凝药物治疗,推荐 CRRT 抗凝药物选择如下。

(1)只要患者无使用枸橼酸禁忌,建议使用枸橼酸抗凝。

(2)如果患者存在使用枸橼酸禁忌,建议使用普通肝素或者低分子量肝素抗凝。

2.如果患者合并出血风险且未接受抗凝药物的治疗,CRRT 抗凝药物选择如下。

(1)只要患者无使用枸橼酸禁忌,建议使用枸橼酸抗凝,而不是无抗凝剂方式。

(2)患者存在使用枸橼酸禁忌(动脉氧分压<60mmHg 和/或组织灌注不足、代谢性碱中毒、高钠血症)且无严重肝功能衰竭的患者,建议使用阿加曲班。

(3)不建议使用局部肝素化(鱼精蛋白中和)的方式抗凝。

小百解读:

比2010版特别增加了CRRT的抗凝剂选择段落,无相关禁忌下优先枸橼酸抗凝,并在后面章节中再次强调,并阐释了枸橼酸抗凝的优势。这一部分符合目前国内外有关共识指南和实践的需要。在2010版抗凝治疗中无抗凝剂治疗还有一个版块,而新版SOP进一步指出,只要没有枸橼酸禁忌,建议用枸橼酸抗凝,而非无抗凝剂方案,同时也不推荐局部肝素+鱼精蛋白的方案来抗凝,其宗旨也是为了兼顾CRRT的质量和患者安全。


枸橼酸抗凝

2010版

局部枸橼酸抗凝枸橼酸浓度为 4% ~ 46.7%,以临床常用的一般给予 4% 枸橼酸钠为例,4% 枸橼酸钠 180 ml/h 滤器前持续注入,控制滤器后的游离钙离子浓度 0.25 ~ 0.35 mmol/L; 在 静 脉 端 给 予 0.056 mmol/L 氯 化 钙 生 理 盐 水(10% 氯 化 钙 80 ml 加入到 1 000 ml 生理盐水中)40 ml/h,控制患者体内游离钙离子浓度 1.0 ~ 1.35mmol/L;直至血液净化治疗结束。也可采用枸橼酸置换液实施。重要的是,临床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时,需要考虑患者实际血流量、并应依据游离钙离子的检测相应调整枸橼酸钠(或枸橼酸置换液)和氯化钙生理盐水的输入速度。

2021版

涉及枸橼酸抗凝的内容比较多,首先在抗凝章节中提到

用于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或CRRT患者。枸橼酸浓度为4%~46.7%, 以临床常用的一般给予4%枸橼酸钠为例。在使用无钙透析液/置换液时4%枸橼酸钠 180ml/h滤器前持续注入,控制滤器后的游离钙离子浓度0.25~0.35mmol/L;在静脉端给予氯化钙生理盐水(10%氯化钙80ml加入到1000ml生理盐水中)40ml/h或10%葡萄糖酸 钙25~30ml/h,控制患者体内游离钙离子浓度1.0~1.35mmol/L;直至血液净化治疗结束。 也可采用枸橼酸透析液/置换液实施,或采用含钙透析液/置换液进行体外枸橼酸局部抗凝。重要的是,无论采用何种透析液/置换液,均应控制体外循环的游离钙例子浓度在 0.25~0.35mmol/L,否则达不到抗凝作用;控制体内游离钙离子浓度1.0~1.35mmol/L, 否则将增加出血风险;并且临床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时,需要考虑患者实际血流量、并应依据游离钙离子的检测相应调整枸橼酸钠(或枸橼酸透析液/置换液)和钙剂的输入速度。治疗过程中,如果管路动脉端或患者静脉采血检测的总钙/游离钙(TCa/iCa)> 2.5,提示机体不能及时充分代谢枸橼酸盐,应减少枸橼酸钠输入剂量或停止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1mmol的枸橼酸盐抗凝治疗,最终体内将增加3mmol钠、1.5mmol 钙和3mmol碳酸氢根。因此,单纯血液灌流、单纯血浆吸附或双重血浆置换时,不宜采用枸橼酸钠抗凝。

然后在CRRT章节中提到

采用局部枸橼酸抗凝,为避免滤过分数过高,推荐采用 CVVHDF 及 CVVHD 的治疗模式。若采用 CVVH,应尽量保证滤过分数控制在 30%以内。

小百解读:

在枸橼酸抗凝方案里,技术上没有特别变化,多了模式推荐,推荐剂量以及FF的要求,也反映随着枸橼酸抗凝的逐步普及,对实施的顺滑度和效率开始更多关注。对于枸橼酸的体内转化也给与了说明。

两版SOP同时提到了枸橼酸置换液,对既有抗凝又有置换作用的治疗液体,相信也会带来新的便利。


置换液

2021版

CRRT 为持续的 24h 治疗,每天需大量的治疗液体,因此无菌、无热原的高质量液体是保证治疗安全的关键。置换液的质量标准一般参照静脉输液标准:内毒素< 0.03EU/ml、细菌数<1×10-6CFU/ml。目前国内使用的 CRRT 置换液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商品化的置换液、血液透析滤过机在线生产的 online 置换液及手工配制的置换液,其特点见表 14-2。推荐采用商品化置换液作为治疗的首选。需要强调的是,手工配制置换液 及置换液中添加药物时,必须在相对无菌的环境下进行无菌操作。如果患者在 CRRT 治疗过程中突然出现原因未明的寒战、抽搐及高热等情况,在排除其他原因后,需考虑置换液污染的可能,应立即更换置换液,并对疑似污染的置换液进行细菌学检测。

img

电解质层面,2021版SOP进行了分别阐述,其中新增了碱基和磷的内容

(4)碱基:目前临床常用的置换液碱基主要包括碳酸氢盐及乳酸盐两类,由于乳酸在肝功能衰竭、循环衰竭及严重低氧血症时代谢不充分会对患者带来治疗风险,目前临床推荐采用碳酸氢盐为置换液的基础碱基成分。当采用枸橼酸抗凝时,枸橼酸则成为置换液的主要碱基成分,在体内可代谢成为碳酸氢盐。

(7)磷:虽然目前国内使用的置换液中均不含磷,但 CRRT 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低磷 血症的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并有研究发现低磷血症与预后呈负相关。血清磷浓度为 1.0~1.5mmol/L,但由于部分磷和血浆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可滤过的离子状态的磷浓度实际为 0.9~1.0mmol/L,因此推荐置换液的磷浓度为 0.7~1.0mmol/L。

小百解读:

2021版新增内容较多,最突出的是开篇即提出“液体质量安全是关键”;同时重视“商品化置换液”,在具体各液体配方里,提出目前商品化液仅是“基础液A”,需要另配“碳酸氢钠B液”,海外成熟市场的即用型商品化置换液(Ready To Use,RTU)值得期待。在配方各离子浓度上,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化,碱基被单独拿出来描述,并强调了枸橼酸进入体内可以转化为碳酸氢盐。特别新增了磷的问题,很值得临床考量。


停机时机

img

小百解读:

2021版新增了停机时机的章节,并配了流程图,使得CRRT实践“有始有终”,更具实际操作性。


操作程序及监测

在操作程序及监测这一章节,2021版较2010版有较多更新。主要体现在操作程序方面新增了对治疗安全性,双人查对和消毒的相关内容,并新增了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指导意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保障安全,注重管理,突出了传染病防控,细化和规范了各操作环节要素,适应新时期CRRT技术发展需求。


总结

纵观2021版的CRRT内容,相比2010版,能体会到参编专家们在保证科学性、前沿性和准确性的前提下,努力追求适合国情和增强可操作性的智慧和苦心,相信一定会进一步促进血液净化医疗质量的标准化、规范化,进一步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提高CRRT诊疗水平。

这篇内容对您是否有帮助?
10 人
没有0 人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3518

2 202 12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