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系列(1)


现在很多朋友养生观念增强开始自主选择服用一些中成药调理身体不适的症状,但是在服用期间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其他的不良反应。
本人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定期为大家分享我身边出现的这些案例,让大家通过案例分享感受中药炮制对临床效果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所陈述案例均为身边真实案例,所提到中成药的使用方法请在专业的中医师诊断后再选择使用。
人参归脾丸中人参是否祛芦引发的思考
为了切实保护患者隐私,以下三位患者均为化名
小李,25岁;乏力,面色萎黄,睡眠质量差,有心悸;中医诊断为心脾气血两虚
某大夫为其推荐人参归脾丸(水丸),服用第四天开始出现喉头异物感,感觉有东西堵在咽喉部位,停药3天后症状消失;
王某,33岁;月经提前,量多色淡;中医诊断诊断为脾不统血
某县医院中医为其推荐人参归脾丸(大蜜丸),服用第三天开始出现恶心,不欲饮食的症状,停药后恶心,不欲饮食的症状消失;
赵阿姨,68岁;健忘,失眠,心悸频发,经常感觉浑身无力,食欲差;中医诊断为心脾气血两虚
其好友为中医为其推荐人参归脾丸(大蜜丸)服用第二天开始出现恶心,不欲饮食的症状,停药后第二天恶心,不欲饮食的症状消失;
后小李、王某、赵阿姨在笔者建议下服用药都国医馆根据处方订制的人参归脾丸,未出现上述不适症状;且在服用一定周期后想调理的健康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疗。
笔者在这里大胆推测:究其原因在于人参是否祛芦;人参入药是否祛芦之争历经数千年,在这里笔者不在这里一一赘述,直至后来理化指标的结果出来,又将人参芦头作为人参的药用部位纳入药典。然后现在市面上在售的人参归脾丸中的人参就不再祛芦头了。虽然现代研究表明人参芦头的成分、含量与人参并无太大差异,且所谓的动物实验也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中医的传统观点并不完全认同动物实验,很多中药的动物实验结果与临床使用时结果往往大相径庭。
以巴豆为例,巴豆是人类的泻药,人吃了就会大泻特泻而老鼠吃了巴豆越吃越胖,所以巴豆又叫肥鼠豆。传统中医认为老鼠其性属阴,巴豆是大阳药,阴阳调和老鼠能不胖吗?
中药是讲究性味归经的,人参的参芦在根的最上方,是根与茎的交汇处;根吸收的的营养成分在芦头这里向植物上部输送,芦在潜移默化中就具备了很强的上升作用,甚至能够引发呕吐。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文章最开始提到的那三个案例为什么会出现喉头异物感、恶心、不欲饮食等症状的原因,而换成订制的祛芦头的人参归脾丸则不会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
当然笔者在这里郑重说明:不是所有人服用市面销售的人参归脾丸都会出现恶心、不欲饮食或者喉头异物感等不适的症状;毕竟这其中存在体质差异及人参投料的差异。笔者只是近一年内碰到过6例这种情况,而且服用订制的祛芦头的人参归脾丸并未出现之前的不适感且其想要调理的健康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疗。
中药的使用关键是要用中医的思维方式来做指导,理化指标更多的要作为我们研究、学习的工具而不是行为准则;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我们用心思考,用中医的思维方式思考。中医同仁在临床中要多多总结,避免“踩雷”。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难免存在纰漏,欢迎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