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及图像融合技术的临床应用

发布于 2021-11-04 · 浏览 1278 · IP 上海上海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18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李梦杰huxi 已点赞

引起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及舌咽神经痛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肿瘤、炎症、血管压迫等。

近年来研究表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单侧面肌痉挛及舌咽神经痛等临床综合征最多见的原因是正常的颅内小动脉位置的异常,形成袢状搏动性压迫刺激颅神经所致,这也就是所谓的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

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ular decompression,MVD)已经被认为是治疗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最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但术前分清相应的颅神经与责任血之间的关系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条件。

以往术前影像学检查尚未作为手术指针,有学者认为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未找到能明确显示血管与神经关系的影像学方法,二是对影像学诊断结果尚无统一的标准。

另有学者统计临床诊断或术前无影像学检查,往往有10%-30%的患者无法发现病因,因此临床诊断或术前检查通过影像学检查证实并确认血管于神经的关系十分重要。

椎动脉造影、CT及MRI等多种影像学方法曾先后被用于临床诊断及术前检查,经过实践证明:椎动脉造影的方法对患者伤害比较大;薄层CT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只能显示血管的走形变化,不能显示神经,对血管-神经的诊断往往只能凭临床医生的经验。


随着磁共振设备的不断更新,磁共振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上众多医生及学者不断的学术研究,目前已被证实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RTA)技术对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患者在临床诊断及术前、术后评估有很明显的优势,也是目前临床最常使用的影像学检查方式。

目前我们使用西门子1.5T或3.0T超导核磁共振设备,应用3D-space及3D TOF slab序列对三叉神经、面神经及周围血管进行多方位薄层扫描。

3D-space序列为三维容积采集,亚毫米级层厚,采集容积数据,不仅提高了空间分辨力,而且实现了各向同性扫描,为MIP、MPR及VR等图像后处理创造了条件。


其成像效果就是使脑池内的脑脊液显示为高信号,而神经及血管显示为中等信号,从而使神经、血管与脑脊液形成强烈的信号差异,提高了图像分辨力,其成像优势得到较肯定的临床应用效果。


颅后窝脑池、内耳、内听道含水较密集,满足磁共振水成像条件,3D-space序列都能突出显示所有充满液体的结构。


3D TOF slab序列的原理是流动相关增强,指未饱和质子群(血液)流入成像层面形成高信号,而其周围静止组织因受射频脉冲的多次激励而变饱和形成低信号.增加了血流和静态组织间的对比度,能够清晰显示颅神经和血管。

其成像效果是脑脊液为低信号,脑实质、颅神经为等信号,脑血管为高信号,三者对比明显。因此较其他影像学诊断方法更能清晰且同时显示三又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责任血管。


在显示颅神经方面3D-space序列优于3D TOF slab序列,在显示责任血管方面3D TOF slab序列优于3D-space序列,但由于两种序列都为亚毫米级层厚,并且需要两种序列同时进行观察,给影像科及临床医生对图像的判读带来诸多不便,增加了诊断的时间和难度。


上海全景医学影像中心磁共振组利用图像融合技术,将3D TOF slab序列与3D-space序列进行图像融合,调整其图像灰度,并利用自动及手动校准技术,重合图像解剖结构,使两种序列同时在一个序列显示.


并且颅内神经为低信号,脑脊液为高信号,血管为高亮信号,增加了神经及血管关系的观察敏感度,同时也可以利用MPR重建对病变区域进行三维结构观察,提高了MRTA技术在临床应用的价值。


总之,MRTA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和可多参数成像、多平面扫描及多方式重建等优点,能够清晰显示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颅神经和责任血管的解剖关系,对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有一定指导意义.


手术后重复扫描可以证实压迫血管移位情况,神经根是否已得到充分减压,有助于明确手术无效的原因,以便决定是否需要再次手术探查。其已经成为临床诊断、研究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病因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


本文作者 全景上海徐汇中心 马超 医生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278

7 17 15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7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