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甲亢治疗: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临床应用要点

发布于 2021-10-29 · 浏览 1.0 万 · IP 河北河北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206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甲亢治疗包括:抗甲状腺药物治疗,I131 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抗甲状腺药物主要为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两种药物有什么区别呢?本文从两药的适应症、用法用量、药代动力学特征、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方便临床合理选择药物。


作用机制 


两药均抑制甲状腺内过氧化物酶系统,阻断甲状腺中的碘氧化为活性碘,从而防止酪氨酸碘化,起到抗甲状腺效果。


大剂量丙硫氧嘧啶还能抑制外周组织中 T4 向 T3 转化 ,因此甲状腺危象的患者首选丙硫氧嘧啶,首次口服或者经胃管注入 500~1000 mg,以后每次 250 mg,每 4 小时口服。


药代动力学特征

img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的疗效取决于其在甲状腺内的浓度、持续时间及半衰期,虽然甲巯咪唑半衰期 3~6 h,但是其在甲状腺内作用可达 24 h,且浓度高,同时有研究表明给予甲巯咪唑后 3~6 h 甲状腺内药物浓度与给药后 17~20 h 没有区别。因此甲巯咪唑可一天一次给药


丙硫氧嘧啶半衰期只有 1~2 h,其持续时间 6~8 h,但在甲状腺素内浓度远低于甲巯咪唑,因此丙硫氧嘧啶一般使用多次给药法

剂量及疗程


img



特殊人群


1. 儿童用药


img



2. 妊娠期      


img



在妊娠期用药中,FDA 对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分类均为 D 类,均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但是药物通过胎盘量及药物本身对孕妇、胎儿产生不良反应多少有别。


研究表明 ,在生理 pH 下,丙硫氧嘧啶蛋白结合率高,而甲巯咪唑蛋白结合率低,因此丙硫氧嘧啶透过胎盘量少于甲巯咪唑。


在不良反应发面:丙硫氧嘧啶可能导致肝脏损害,甚至导致急性致死性肝功能衰竭,且丙硫氧嘧啶所致肝脏毒性显著高于甲巯咪唑。


因此在妊娠早期首选丙硫氧嘧啶,并密切监测肝功能。在妊娠中晚期首选甲巯咪唑。


孕妇血清中 TSH 在妊娠期间几乎监测不到,另有文献报道母体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T3) 达到正常时,胎儿的 TSH 已经升高 , 因此孕妇血清中 FT4 是甲亢控制的主要监测指标


3. 哺乳期

                 

img



由于丙硫氧嘧啶具有肝脏毒性且不良反应后果较为严重,因此哺乳期母亲首选甲巯咪唑。


《中国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 推荐甲巯咪唑的剂量 20~30 mg/天,对于母亲和婴儿都是安全的。若对甲巯咪唑存在过敏或者耐药,推荐使用药丙硫氧嘧啶,剂量 300 mg/天也是安全的。


考虑到甲巯咪唑血药浓度高峰与哺乳时间的关系,推荐甲巯咪唑分次给药,不仅可以减少药物峰值浓度可能对婴儿产生的影响,而且兼顾母亲对药物的需求 。


不良反应


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均可产生皮疹、发热、皮肤瘙痒、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症、中毒性肝炎、血管炎等,但是甲巯咪唑不良反应是剂量依赖性的;丙硫氧嘧啶是非剂量依赖性的 

一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HLA-B*38:02是硫代酰胺类抗甲亢药物( 甲巯咪唑、卡比马唑、丙硫氧嘧啶)导致粒细胞缺乏症的独立易感性位点,且亚洲人的HLA-B *38:02等位基因频率(3.6%)高于白种人(0.4%)。因此,HLA-B*38:02等位基因可预测硫代酰胺类抗甲亢药物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易感性。


知识延伸:甲亢缓解:停药一年,血清 TSH 和甲状腺激素正常。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复发率大约在 50 %,75 % 患者在停药后的 3 个月复发。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0 万

3 357 36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