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八年制(3版) 第十九章 眼眶病 及中眼考博题 01

发布于 2021-10-21 · 浏览 1519 · IP 广东广东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194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八年制(3版)   第十九章 眼眶病 及中眼考博题 01

感谢八年制(3版) 眼底病(2版)眼眶疾病(2)版 丁香园


1 眶蜂窝织炎诊治(2016中期考核)

2 双侧突眼的鉴别诊断(2012)



(一) 眼眶应用解剖与生理

眼眶是由骨性眼眶和眼眶内容物组成的

骨性眼眶是由额骨,颧骨,蝶骨,上额骨,颚骨,泪骨和筛骨七块骨组成。

眼眶后部为眶尖,是视神经孔与眶上裂之间骨桥的位置。视神经管(optic canal)位于眶尖内侧,由蝶骨小翼和蝶骨体外侧组成。视神经孔大于6cm或两侧明显不对称多提示病理性改变。眶上裂(superior orbital fissure)是蝶骨大翼,蝶骨小翼之间的骨裂,呈三角形。眶下裂(inferior orbital fissure)是由蝶骨大翼下缘与上颌骨,颚骨所形成的骨裂。

(二)眼眶内容物

眼眶内容物包括眼球,视神经,眼外肌,血管,神经,筋膜和泪腺。

视神经指由视盘至视交叉的一段通路,是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轴突集中形成的神经束,全长45-50mm,1. 眼球内段-视盘到巩膜管后面出口处段视神经,长0.7-1mm 2.眼眶内段:指筛板向后极到视神经的直线距离,最长的一部分,25-30mm。形成S形弯曲 3.骨管内段,视神经由视神经孔进入,长4-9mm, 4.颅内段 视神经管后孔到视交叉. 长10mm,视神经失去硬脑膜覆盖,在肌锥内走行。

眼动脉是眶内结构内主要的血管,通常起源于颈内动脉,位于视神经的下方,在外侧穿透硬脑膜,向外,向上,向内环绕视神经向外侧走行。分支为视网膜中央动脉,后睫状动脉,泪腺动脉,肌支等。

眼静脉回流分三支: 1. 向后经跟眼上静脉及眼下静脉 2.向前经静脉与内眦静脉吻合入颜面血管系统。3. 向下经眶上裂至翼状静脉丛. 眼静脉是有静脉瓣的。

眼眶筋膜系统是一个连续的,互相折返或增厚的,富有弹性的结缔组织纤维膜。筋膜系统包括眼球筋膜、眼肌筋膜、肌间膜、眶隔和眼球悬韧带。分为四个间隙,包括肌锥内间隙、周围间隙,骨膜下间隙和巩膜表面间隙。

二 眼眶病的检查

(1)      病史及一般情况

1.       发病年龄 血管瘤多发生在婴儿期; 横纹肌肉瘤,视神经胶质瘤、绿色瘤、黄色瘤等多发生在儿童期,成年多发于眼眶良性肿瘤、囊肿,甲状腺相关病变;老年人易患恶心病变。

2.       性别 甲亢相关眼病或脑膜瘤多见于女性。

3.       患侧 眼眶肿瘤多发生于一侧;甲状腺相关眼病多为双侧。但先后起病;;

4.       发生发展 急剧提示急性炎症。出血,血栓形成,眶内气肿,儿童的横纹肌肉瘤;较快急性眼球突出、恶心肿瘤;眶内良性病变病史较长。

5.       症状分析 单侧眼球突出提示眶内占位性病变;视力下降提示视神经压迫。眼球突出伴有复视提示肌源性病变或眼外肌受累,伴眼睑征多提示甲状腺相关眼病。

(2)眼部检查

1.       眼睑及结膜 水肿充血提示炎症;眼睑退缩,“迟落征”为甲相关病;肥厚,色素沉着提示神经纤维瘤;恶性肿瘤可致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扩张呈螺旋状多提示眶静脉压升高;

2.       眼球突出度 国人12-14mm,双眼突出度相差小于2mm。相差大于2mm视为异常。

3.       眶区扪诊 用两拇指对侧向眶内按压双侧眼球,国人正常(4.9±1.2)mmHg

4.       视神经病变可致视盘充血,水肿,萎缩;肿瘤压迫;特发性炎症;

(1)           全身及实验室检查

全身及周围组织炎症引起蜂窝织炎;神经纤维瘤多伴有全身皮肤咖啡色肿物;儿童恶性肿瘤来源血液和淋巴疾病;

检查:细胞学 血清学;生化检查及生化检查,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放射免疫组织化学,特殊染色,基因诊断;

实验室检查:视觉电生理检查(EOG ERG VEP)

(2)           眼眶影像学检查

1.       X线检查 骨显像 儿童眼眶肿瘤数月内眼眶扩大;成人眼眶扩大多提示时间较长;钙化提示视网膜母细胞瘤、脑膜瘤、静脉畸形,脉络膜骨瘤;金属异物行X线检查

2.       超声检查 组织回声界面为基础 软组织(眼球 眶内脂肪 视神经 眼外肌 ) 分为 A B D超及三维超声

A超-一维图像 B超-二维图像 D超-Doppler 彩色多普勒(频移技术) 三维-立体的回声图像

3.       CT 显示骨骼及软组织 揭示微小病变

4.       MRI T1 T2 显示视神经管 视交叉 及颅-眶交界处

(3)           病理检查

术前活体组织检查-目的:诊断,制定方案;术后活检:最后诊断

手段-活体细针抽吸,活体组织穿切,组织切开活检,术中冰冻,

(4)           免疫学检查

细胞免疫检查:花环试验,淋巴细胞功能;体液免疫检查:免疫球蛋白检测,补体结合试验,免疫复合物检测.

(一)   眼眶病的分类(性质分)

炎症(inflammation)占50%以上-1.特异性炎症 明确病原体 2.非特异性炎症-肉芽肿,肉瘤病,T-H综合症                                              

肿瘤和瘤样病变(tomor and tumor likelesions):原发性 继发性 转移性 皮痒/表皮样囊肿(错构瘤)

血管畸形 动脉畸形 静脉畸形(扩张性 非扩张性)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第二节 眼眶炎症

名词解释

眼眶蜂窝织炎(orbital cellulitis)眶内软组织急性 细菌性 感染性 多见于抵抗力 免疫力低下人群

特发性眼眶炎症(idiopathic orbital inflammation)是发生于眶内软组织的非特异性免疫性炎症。基本病理改变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变性。分为淋巴细胞浸润型,纤维组织增生型和混合型。以纤维组织结构为主称之为特发性硬化性眼眶炎症(idiopathic sclerosing orbital inflammation),又称炎性假瘤。双眼为主,成年人多见。

一 蜂窝织炎

病因:原发少见,见于外伤性异物滞留 眶内囊肿感染;多继发邻近组织感染,筛窦最常见。病菌为葡萄球菌

临表:分为眶隔前 眶隔后 骨膜下 肌锥内 肌锥外 海绵窦血栓;

眶隔前:表浅 反应轻 眼睑水肿 痛感不明显 无视力下降和眼球运动障碍

眼眶后:症状重 眼球突出(弥漫性肿胀) 运动障碍(炎症麻痹)和视力下降(毒素刺激) 眼底视网膜静脉扩张,视网膜水肿

其他表现:球结膜充血 角膜暴露溃疡 睑裂闭合不全 全身症状:头痛 发热 恶心等全身中毒.后期可融合成一个脓腔

诊断:CT和MRI检查 CT显示软组织肿胀,边界不清 眼外肌增粗和边缘毛躁,混有厌氧菌时有气性液腔 

治疗:立即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同时局部细菌培养及药物铭感试验。抗生素维持一周以上。眼压高者给予脱水剂。眼部用抗生素滴眼剂。眼睑闭合不全试用湿房或牵引线。炎症局限后切开排脓。

二 特发性眼眶炎症

病因:自身免疫性

临表:局限:分为肌炎,泪腺炎,视神经周围炎和眼眶炎症肿块。弥漫型

(一)        肌炎

早期累及肌肉,眼球运动障碍和复视,多为轻中度疼痛。后期剧烈疼痛,眼球突出。上直肌炎症累及上睑提肌导致上睑下垂。后期纤维化固定于不同眼位,固定性斜视,受累眼外肌全段肥厚,肌肉止点明显充血,与甲状腺相关眼病鉴别。

(二)        泪腺炎

累及泪腺,临床症状较轻,肿大隆起,呈S形,可有流泪或眼睛干燥感,结膜充血,特发性泪腺炎呈慢性病程,但对激素敏感。

(三)        视神经周围炎 疼痛和视力减退为主

(四)        眼眶炎性肿块 单发或多发,眼球突出肿块无包膜,粘连

(五)        弥漫性眼眶炎症

临表:眼球突出,运动障碍,眶压升高,静脉回流障碍导致青光眼

诊断:影像学占位性病变,眼外肌全段肥厚与甲亢相鉴别。MRI检查T2低于肿瘤信号。特发性眼眶肌炎需排除淋巴组织增生疾病

治疗:1.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主要药物 淋巴细胞比例越高 效果越好。首次用药足量,足疗程(静脉滴注3-5天)

 500-1000mg,冲击3-5天,然后口服减药(20-40mg 初发维持2-3个月 复发4-6个月)。 2.放射治疗。 3.手术治疗

三 甲状腺相关眼病

病因:未完全揭示。

临表:1. 眼睑征 眼睑退缩和上睑迟滞 2.眼球突出 多为双侧突出,先后起病,早期轴性,后期固定在某一位置,影响外观。3.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 眼外肌早期水肿 晚期纤维化。表现为该肌肉运动相反方向的转动障碍。4.结膜和角膜病变 眶压升高,结膜水肿、充血,甚至发生暴露性角膜炎。5.视神经病变 眶内水肿,压迫视神经,视力减退。眼底视盘水肿或苍白,视网膜静脉迂曲。6.性格改变

诊断;临表结合影像学 CT扫描所致“细腰瓶”样,实验室检查:吸碘率

治疗: 1.全身治疗 内科治疗2.(1)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抑制炎症),配合脱水剂。肉毒杆菌素A局部注射(治疗眼睑退缩)。角膜改变使用滴眼剂,夜间涂抗生素。(2).放射治疗 适用于早期和活动期患者,采用双颞侧(保护晶状体)投照,约为20G (3) 手术治疗 先选择眼眶减压术 再眼外肌手术 最后眼睑手术。手术应选择在稳定至少6个月。

第三节 眼眶肿瘤

1.       眼眶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

名词解释:

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胚胎时期表皮外胚层未能发育至体表,陷于中胚叶中形成的囊肿,是一种迷芽瘤。囊肿由囊壁与囊内容物组成,囊壁仅含有表皮者称为表皮样囊肿,同时含有真皮和皮肤附件者为皮样囊肿,囊腔含有脱落上皮、胆固醇、脂肪、毛发、及皮脂腺分泌物,囊壁绕以纤维结缔组织。

临表:生长缓慢,柔软光滑有弹性,好发眶上缘或外上方,无压痛的肿块。深部囊肿发生于眼眶骨缝,渐进性眼球突出。若囊肿破裂内容物溢出,可致炎症反应。

诊断:深部囊肿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表现为无回声(液体)、中度回声(实体但不致密)或强回声(钙化),块状回声,骨压迫吸收密度减低和周围骨密度增高,称为骨硬化环。

治疗:应将囊壁彻底切除,骨凹陷处用苯酚烧灼,酒精中和,盐水冲洗。

2.       眼眶神经鞘瘤(neurilemoma)

临表:渐进性眼球突出,伴眼球移位,肿瘤压迫3,4和6脑神经,引起复视和眼球运动障碍,肿物光滑,中等硬度,实体性或囊性,回声少。MRI显示肿瘤向颅内蔓延优于CT。

治疗:手术完整切除,一般不会复发,若深达海绵窦,完全切除有困难,可试用伽马刀。

3 眼眶脑膜瘤(orbital meningioma)

名词解释

视神经睫状静脉:长期静脉高压导致视网膜中央静脉与脉络膜静脉之间形成侧枝循环

脑膜瘤四联症:视力丧失,眼球突出,慢性视盘突出或萎缩,视神经睫状静脉

Foster-Kennedy综合征:肿瘤体积增大时,颅内压增高,对侧视神经水肿。

分类:1. 视神经鞘(蛛网膜)及眶内异位的脑膜细胞(单侧视力下降) 2.颅内蝶骨脊脑膜瘤(双侧视力下降)

临表:1.视神经脑膜瘤-视力下降,慢性眼球突出,眼底早期出现视盘水肿和继发性视神经萎缩以及2 蝶骨脑膜瘤 Foster-Kennedy综合征,颞部隆起,视力丧失较晚。

诊断:误诊为视神经炎, B超视神经增粗,肿块边界清楚,均匀低回声。CT显示视神经呈管状,梭型,内有不规则钙化。MRI显示“车轨征”。

治疗:易复发,老年人肿瘤在前端可观察,年幼或巨大肿块应切除,1多采取外侧开眶或经颅开眶。2 放疗 3伽马刀治疗.

四 眼眶神经纤维瘤

神经纤维瘤-周围神经(神经膜)良性肿瘤,累及三叉神经、面神经和视神经

临表: 青、中年人生长缓慢(神经生长缓慢)1.局限型 眼球突出 移位 2.丛状型范围广,包括眼睑、眼球、眶内容物,,皮肤松软,可触及条索样肿块,上睑下垂。部分患者伴有神经纤维瘤,皮肤咖啡斑,腋下雀斑、皮肤神经纤维瘤。

诊断: 症状+B超-类圆形 不规则,边界清楚,声衰弱显著(均匀实质)。丛状型粗大神经干附近出现条状回声。CT多数伴有眶骨缺失。

治疗:手术治疗。局限型单发,完整切除;丛状和弥漫型很难完全切除,易复发,目的在于改善外观。

五 眼眶横纹肌肉瘤

流调:儿童最常见的眶内恶性肿瘤,10岁以内,少见于青年人。

临表:常发于10岁以下,表现为迅速进展(原始间叶干细胞),眼眶肿物和眼球突出,好发于眶上部,眼球向下方突出,质地柔软,破溃,累及全眶时,硬度增大。早期即可侵犯鼻窦和鼻腔,经血液远处传播。

诊断:症状+超声眶内异常病变,内回声极少;CT显示周围骨破坏

鉴别诊断:神经母细胞瘤,绿色瘤,淋巴管瘤,急性蜂窝织炎,

治疗:术前明确分期,是否转移。1组切除完全 2 3 4组切除后辅以放疗。肿瘤复发后推荐选择脉冲式化疗.

放疗并发症:白内障 放射性结膜炎 干眼和视网膜病变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519

2 18 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