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转日记-噬血细胞综合征

🏷病史简介
患者老年女性,因“间断发热伴肝功能异常1月余”入院。
1月余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发热,体温最高39℃,伴畏寒寒颤,肝酶轻度异常,至当地医院就诊,查炎症指标升高,患者自诉住院前静滴头孢后出现全身多发红斑皮疹,伴瘙痒明显,予抗感染、抗过敏治疗后,效果欠佳。
当地医院住院完善相关检查:
🔖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 钾 3.57↓mmol/L,钠 134.4↓mmol/L,氯 97.4↓mmol/L,总蛋白65.4g/L,白蛋白31.1g/L,球蛋白34.3g/L,非结合胆红素23.4u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938↑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930↑U/L,乳酸脱氢酶2630↑U/L,葡萄糖5.56mmol/L,尿素2.03mmol/L,肌酐45 umol/L,尿酸 193.3mol/L。
🔖其他:PCT0.523ng/ml,ESR55mm/h,D-二聚体18560ug/l,白细胞正常,中性粒细胞比值稍高,尿常规:尿葡萄糖3+,尿蛋白+,RF171u/ML,抗核抗体系列:RO-52弱阳性,AMA-M2、抗CCP抗体等阴性。肌钙蛋白、肿瘤指标、Tspot、真菌检测、ASO未见明显异常。
🔖PET-CT示:1.肝门左下走行条状代谢增高灶,结合临床考虑胆总管炎症性病变可能;双侧颈部、腋窝、纵隔、腹膜后及腹股沟区多发稍大淋巴结伴代谢增高、脾大伴代谢增高,首先考虑炎症反应,血液系统病变待排;2.右下肺少许慢性炎症可能;胆囊术后;脂肪肝;3.双侧基底节区腔梗;老年性脑改变;脊柱退行性变。
🔖腹部MR+MRCP:1.右肾囊肿2.肝血管瘤。入院后予抗感染、激素、抗凝等治疗(具体不详),患者仍有间断发热,伴畏寒寒颤,皮疹较前无明显改善,瘙痒明显,肝酶显著升高,乏力纳差明显,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稍有咳嗽,无咳痰,无胸痛胸闷,无尿频尿急尿痛。
入院诊断 1.发热查因:胆系感染?血液病?2.肝功能异常3.肺结节4.脂肪肝5.腔隙性脑梗
🏷既往史
患者既往健康情况可,否认“高血压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患者长期使用激素,于我院就诊期间监测血糖,诊断“激素相关性糖尿病”,目前降糖方案为“优泌乐 8iu早餐前 10iu午餐前 12iu晚餐前,来得时16iu”。既往有“急性肝炎病史”,具体不详,自诉已治愈。否认“结核”等传染病史,既往“胆囊切除术”病史,术后恢复可。,自诉有“头孢过敏史”。
🏷查体:皮肤粘膜轻度黄染,无肝掌、蜘蛛痣 。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
1、实验室检查
🔖急诊血常规:白细胞计数:4.59×10^9/L;血红蛋白:117g/L;血小板计数:212×10^9/L;超敏C反应蛋白:14.05mg/L↑;肝素结合蛋白:209.73ng/mL↑;降钙素原:0.237ng/mL;
🔖急诊纤溶功能检查:凝血酶原时间:13.4秒↑;INR:1.25;纤维蛋白原:2.2g/L↓;抗凝血酶活性:79.0%↓;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9.10mg/L↑;D-二聚体:1229ug/L↑;
🔖生化电解质:钾:3.24mmol/L↓;钠:128.5mmol/L↓;氯:93.9m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20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678U/L↑;乳酸脱氢酶:4275U/L↑;甘油三酯3.22mmol/L,铁蛋白>1500ug/L。
🔖女性肿瘤指标^甲状腺功能全套: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30.0ng/mL↑;甲状腺素:184nmol/L↑;游离甲状腺素:25.9pmol/L↑;
🔖病毒八项:乙肝核心抗体(发光):3.14s/co↑;血浆氨:38umol/L↑;自身免疫性肝炎抗体、甲戊型肝炎抗体:阴性。
🔖体液免疫特定蛋白检测^总IgE测定:免疫球蛋白A:5.2g/L↑;补体C3:0.514g/L↓;免疫球蛋白E:679IU/mL↑;KAP轻链:3.82g/L↑;LAM轻链:2.65g/L↑;β2 微球蛋白:9.17mg/L↑;
🔖M蛋白分析、血培养、RF、ESR、抗核抗体系列+ANCA、Coombs试验、血浆皮质醇测定等未见异常。
🔖EB病毒,CMV,真菌,曲霉菌,Tspot阴性。
2、影像学检查
🔖浅表淋巴结彩超:双侧颈部、腋下及腹股沟区淋巴结可见,部分皮质增厚,请结合临床。
🔖腹盆部CT平扫示:1、脾大;2、胆囊术后,胆总管代偿性轻度扩张;3、轻度动脉粥样硬化;4、膀胱壁稍增厚;附见:双侧胸腔少许积液;请结合临床,随诊。
3、组织病理检查
颈部淋巴结活检穿刺+骨髓穿刺术+骨髓活检术。
🔖(右腋窝淋巴结粗针穿刺活检标本):淋巴组织显著增生,以T细胞增生为主。
免疫组化结果:Bcl-2(滤泡周围+),CD20(B细胞+),CD21和CD23(树突网状细胞+),CD3(T细胞+),CD7(T细胞+),CD79a(B细胞+),Ki67(生发中心和T区+),PAX5(B细胞+)。注:送检少量组织,免疫组化显示淋巴细胞分布大致正常,T区细胞稍增生,但目前送检组织的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结果不支持淋巴瘤的诊断,建议结合临床,必要时完整淋巴结送检。
复查血常规及纤溶,三系和纤维蛋白原进行性下降,白细胞计数:2.06×10^9/L;血红蛋白:82g/L;血小板计数:27×10^9/L;纤维蛋白原:2.2→0.7g/L↓;
🔖骨髓像: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占51.6%,红系占18.8%,粒.红两系增生尚可,部分淋巴浆内富含颗粒。
🔖骨髓活检病理诊断:(右髂后上棘,骨髓穿刺活检标本):三系细胞均可见,其中粒系和红系以中晚幼阶段以下的细胞为主,可见少量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巨核细胞2-6个/HPF,部分巨核细胞体积小、分叶减少,免疫标记显示少量淋巴细胞聚集,网染示网状纤维未见增生(2+)。
免疫组化结果:CD117(个别阳性),CD20(-),CD235a(+),CD3(-),CD34(-),CD61(+),CD7(灶性+),MPO(+)。特殊染色结果:铁染色(-),网状纤维染色(2+)。
🔖血及病理组织TCR融合基因检测重排(-)、MDS37种基因突变检测(-)、可溶性CD25 207.3pg/l。
考虑噬血细胞综合症,排除禁忌后分别予依托泊苷0.1g治疗,同时每两周地塞米松剂量减半后,好转出院。后患者铁蛋白及纤溶功能反复升高,排除相关禁忌予依托泊苷0.1g+环磷酰胺0.6g +长春地辛4mg+地塞米松2.25mg,维持保肝降酶利胆、抑酸护胃、改善心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根据纤溶功能输注冷沉淀纠正低纤维蛋白血症,并且动态监测血常规、纤溶功能、炎症指标、生化、电解质等相关指标。因患者复查铁蛋白升高,纤维蛋白原显著降低,后排除相关禁忌改治疗方案为CHOP方案:环磷酰胺1g+长春地辛4mg+表柔比辛30mg+氢化泼尼松60mg,规律化疗。
治疗过程中,肝功能水平变化情况


病例总结:
该病例患者以不明原因发热并肝功能异常就诊,需要寻找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肝功能异常原因。
问题一:不明原因发热(FUO)

问题二:肝功能异常
本病例患者肝酶明显升高,用常见肝功能异常原因不能解释。

根据完善的检查结果,排除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风湿免疫相关指标无明显异常,PET-CT未见明显恶性实体肿瘤,有前驱感染病史,随后出现三系减低,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异常完善骨穿及活检,未见明确的噬血细胞,考虑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可能,根据检验检查结果,符合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是一种多器官、多系统受累,并进行性加重伴免疫功能紊乱的巨噬细胞增生性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又可分为家族性和散发性,继发性较原发性多见,常继发于感染、肿瘤、风湿免疫疾病及用药后。

既往有报告表现为急性肝衰竭的噬血细胞综合征误诊的病例,对于存在不明原因发热、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重大、三系减低、肝功能、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不能用常见疾病解释时,鉴别诊断应考虑HPS。对于HPS合并急性肝损伤的机制,有研究提示可能是由于肝内巨噬细胞及T细胞大量浸润及IFN-γ分泌所致。
附件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