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逆 的治疗
作者 李 润 (重庆 巴南) 海天 (四川 泸州)
呃逆,病位在膈,病机是逆气动膈。所逆之气,多见为胃气、肝气,也可能有其他情况。
病程短,为初病、新证、实证等阳证,并且无其他原发病变者,易治。病程长,为久病、虚证等阴证,或有其他基础疾病原发器质性病变者,较难。
治疗阳证,常一针ok。我用的最多的是艮位。
太极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全身无处不太极。故,我选择治疗呃逆的穴位是五花八门。神阙、腹部,手、足,面部,背部,都在用。有时候,我自己也不知道我针的是什么穴位针好的。完全就是自己给病人的某个病位定出一个穴位,直接针这个穴位的艮位即可。
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就是一个工具,一把尺、一把规。拿来用就是了。
所以,我说,呃逆,或者任何病,都可以在任何地方扎。(当然,怎么选择最有效的穴位,就更显得重要了。就呃逆言,我使用的最多最好的有:神阙;攒竹;膈腧;弯曲中指,中节和末节间关节最高处等)
治疗的要点有二:
一是选择一个方便有效的穴点,针其艮位。
二是怎么针。上医治神,怎么抓住病人的神?
我的口诀是三个字:圆运动。圆--定其心,运--调其气,动--动其机。心主神,治神,首要在定其心。心安神定,病乃去。怎么定其心呢?沟通交流,说明其病因病机,说明我们的治疗目的,拟达到的治疗效果等。要以大爱的胸怀,平和的语态去做。只有把这个工作做好了,其他的就迎刃而解了。那就本病的阳证而言,该怎么扎呢?
为什么针其艮位?艮为止也。故,本病的治疗,病人的配合,其运动和扎其他病的动针法不一样。当反其道而行之。怎么反?就是不让患者呼吸,让他最大限度的屏住气,在他屏气的这1.2分钟里面扎针。针在艮位,能刺到骨膜的,尽量刺到骨膜。刺不到骨膜的地方就按照脐针的方位进针法,除了扎神阙穴外,均可以行针。病人屏气结束,即出针,治疗也结束。让患者走走,或者喝喝开水什么的。观察数分钟,绝大多数患者就已经不知不觉的就不再呃逆了。一次ok,不留针,不设置疗程。
那就本病的阴证呢?
治病求于本,在阴证的治疗上更要突出这个思路。
治病求本,本于阴阳,重在调和,以平为期。
治病求本,本于因。外感内伤,六淫七情,习性造病。去除病因,方可根治。
治病求本,本于正气。组成正气的相关内容,都是我们扶助正气的方方面面。
治病求本,本相当于标言。当分标本缓急。
呃逆作为标证急症的时候,急则治其标,可以同阳证的治疗,只是在手法上,刺激上,要温和,平缓一些。
一旦控制症状,就迅速求于本。和于阴阳,驱邪扶正,注意摄养。以求善果。
个人体会:
世上的事,都得去琢磨,去悟,去体。
在不断的体悟中去修正自己,以效为师,举一反三。
有朋友问我,你把脐针的理论,扎在肚脐之外的穴位,还是不是脐针?我回答说,施其意而不泥其法,万法归宗皆为道。
齐老师说过,脐针不过是以针演绎易医之道,其他如色治法、调整环境法等,连针都没有用,照样治病救人。天下没有药与非药之别,信手拈来,天下万物俱可为己所用。此是何等的风采?何等的胸怀!大胸怀决定大境界,大境界决定大智慧。厚德载物,宅心仁厚。医乃仁术!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