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国自然」外泌体这么热,现在换课题来得及吗?
随着 2021 国自然申请放榜,2022 国自然申请也鸣响了发令枪!近年来,国自然中标率不断降低,竞争压力不断变大。大家都在冥思苦想:到底怎么才能申上国自然?想要成功中标,紧跟热点的研究方向,清晰明了的研究思路与丰富完善的数据准备缺一不可。今天,为大家解析一下 2022 国自然申请的核心热点方向:外泌体。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是指来源于细胞以多种形式分泌到细胞外的各种囊泡体,其中外泌体来源于多泡小体,而微囊泡、核糖体和凋亡小体由细胞质膜脱落形成。外泌体携带各种转运物质,包括 RNA、蛋白质、脂质和 DNA,它们可以被其他细胞吸收,并引发各种表型反应。2013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詹姆斯·罗思曼、兰迪·谢克曼及德国科学家托马斯·祖德霍夫,以表彰他们在细胞间囊泡运输调控机制领域作出突出贡献。自此,外泌体研究的热度不断攀升,达到一个又一个新的高潮。2020 年外泌体相关课题中标两千余项,是当之无愧的国自然 C 位。(图 1)


图 1. 外泌体与囊泡相关基金项目统计
图片来源:LetPub
那么,2020 年获批的外泌体研究项目都集中在哪些领域,或者说研究方向呢?
外泌体项目获批学科方向:

图 2. 外泌体关联项目统计
图片来源:LetPub
据统计,2020 年外泌体相关热门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项:

数据来源:LetPub
大家可以看到,国自然外泌体获批方向主要集中在肿瘤,干细胞,免疫,血管,神经以及靶向治疗领域,紧密贴合临床检测与治疗方向,这也展示出外泌体在临床运用与转化领域的巨大潜力。
外泌体基金申请如此热门,那么采用怎样的研究思路可以让您的申请书脱颖而出,获得评审专家的肯定呢?恩博今天在这里为大家提供几类兼具创新性与实用性的研究思路,让您的申请书牢牢吸引评委的目光:
1、单细胞 + 组织外泌体解析疾病微环境中细胞亚群间通讯:
研究路线:

图片来源:恩泽康泰[1-3]
2、工程化外泌体靶向递送治疗:
工程化外泌体研究路线:

图片来源:恩泽康泰
3、外泌体标志物预测疾病诊断 / 治疗 / 预后:
外泌体标志物应用场景与研究路线:

图片来源:恩泽康泰
了解了国自然申请项目中外泌体相关的热门研究方向与研究路线,相信大家还想更深入地了解外泌体相关的具体研究案例与方法,肯定也有许多项目设计的相关问题。2021 年 10 月 15 日,丁香园联合恩泽康泰特邀多位外泌体临床研究大咖,结合实例展示,更深入地为您解析外泌体研究方向与思路,点击此处即可报名直播>>
直播课程介绍
主题:科研新星外泌体助力国自然
时间:10 月 15 日 14:00~16:10
会议日程:

专家介绍

郑磊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检验科主任 广东省重大疾病快速诊断生物传感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细胞外囊泡学会(ISEV)教育委员会执行主席,世界华人检验与病理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细胞外囊泡分会(CSEV) 副主委,广东省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主任委员等。

尹航教授 清华大学
- 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副院长,中药研究院院长
- 清华大学药学技术中心主任
- 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 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
-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高级研究员北京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
- 《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责任主编

鲍莉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
长期致力于肿瘤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等贯穿组学研究及临床应用。在组学研究高技术领域——单细胞组学研究方面建立了全新的单细胞空间组学技术,实现对特定空间位置和特定形态单个细胞的组学研究,并应用于乳腺癌、肝癌、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的进化和淋巴结转移机制研究中。研究成果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包含共同)发表于 CELL、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Science Bulletin 等国际知名期刊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 项;作为课题骨干参与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部 863 计划多项。

闵力 副研究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自然评审专家、兼任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临床试验及大数据分会青年专家组长、中国卫生统计学会消化诊疗产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获发明专利授权 3 项,近 5 年在 J Extracell Vesicles、Adv Sci 等高水平期刊上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 30 余篇;作为负责人承担国自然面上等各级课题 9 项,获国际外泌体学会青年研究者奖、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北京市科技新星等多项荣誉。

陈熹教授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生化与分子系系主任,全国优青、江苏省杰青。2004 年于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2010 年获博士学位;2010~2014 年任南京大学生科院副教授,2014 年任教授。主要从事细胞外非编码 RNA 的功能机制与转化应用研究,曾获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江苏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及江苏医药科技杰出青年奖。

章程 副研究员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长期从事消化道肿瘤的转化研究工作,包括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及精准治疗相关策略的探索。现为中国抗癌协会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基础与病理学组委员、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临床试验及大数据质量管理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市癌症防治学会胃癌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基金五项,发表 SCI 论文 16 篇。

游栉铖 博士 恩泽康泰
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有多年的临床医学与表观遗传学研究经验。精通工程化外泌体相关研究,有丰富的方案设计、文章发表及课题申请经验。现任北京恩泽康泰转化医学研究事业部高级产品经理,深耕工程化外泌体研究应用,目前主导参与外泌体相关临床科研项目 20 余项,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
参考来源:
[1]. Wu, H. et al. The role and application of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n gastric cancer. Mol Cancer 20, 71, doi:10.1186/s12943-021-01365-z (2021).
[2]. Hou, P. P. & Chen, H. Z.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n the 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Cancer Lett 516, 48-56, doi:10.1016/j.canlet.2021.05.032 (2021).
[3]. Bátiz, L. F. et al. Exosomes as Novel Regulators of Adult Neurogenic Niches. Front Cell Neurosci 9, 501, doi:10.3389/fncel.2015.00501 (2015).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