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腮腺内最常见的两种良性肿瘤

病例1
患者,女,45岁
病史:三月前偶然发现右耳前区一肿物,约核桃大小,有轻微肿胀感,无痛,无面部麻木,无张口受限,无渐进性增大


• 超声表现:右腮腺区见一个混合回声区,形态规则,边界尚清晰,大小约23mm×18mm。CDFI示: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 超声诊断: 右腮腺占位性病变,考虑腮腺混合瘤可能。
病理结果:
•(右腮腺)富于肌上皮的混合瘤,伴局灶包膜浸润。
腮腺多形性腺瘤
•又名混合瘤,涎腺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占全部涎腺良性肿瘤的90%。
•病理特征:混合瘤的组织像具有多形性的特点,组织结构中由上皮、肿瘤性肌上皮和黏液及软骨样结构混合存在。
二维声像图分型
腮腺混合瘤的病理学改变构成超声图像成像基础,多数为不均质实性肿块,回声强弱及分布取决于病理上所含各种成分的多少,由上皮、肿瘤性肌上皮及软骨样成分较多时,肿瘤回声越强,黏液成分增多则回声减低甚至呈囊性改变。

实性均质回声

实性不均质低回声

囊实性或囊性回声
病例二
•患者,男,76岁,
•病史:4个月前患者因左上后牙残根发炎致面部肿胀同时发现左耳下肿物约“鹌鹑蛋”大小,于当地社区医院就诊,给予口服左克、罗红霉素后肿胀消退,左耳下肿物未见明显变化,无消长史。




• 超声表现:左腮腺区下极见数个低回声区,其中一个大小约33mm×12mm,形态欠规则,边界尚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部分内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CDFI示:其内可见条点状血流信号。
•超声诊断:左腮腺下极多发实性结节,考虑腺淋巴瘤可能,建议穿刺活检。
病理结果
•(左腮腺)腺淋巴瘤。
Warthin瘤
•又称淋巴乳头状囊腺瘤,腺淋巴瘤。是腮腺第2常见的良性肿瘤。
•多数学者认为此型肿瘤的组织发生来源于腺体内淋巴结或残存于邻近淋巴结构内的异位涎腺组织。
二维声像图分型

均匀低回声型:较混合瘤回声更低
•病理基础:1:腺淋巴瘤组织成分中以淋巴组织占多,而淋巴组织在超声图像上往往较其他组织回声更低2:具有分泌功能的腺上皮细胞产生的液体使得肿瘤的回声进一步偏低
混合回声型
病理基础:1:腺淋巴瘤内腺上皮组织产生液性分泌物,因无正常导管系统排出瘤体外,腺腔逐渐扩大并相互融合成囊,肉眼可见大小不等的囊腔:2:肿瘤生长中局部组织血供不足

观察二维超声声像图的同时结合彩色血流、频谱、弹性、造影综合分析,能极大提高诊断准确率

Warthin瘤内部回声呈“网格状”

混合瘤:实性不均质低回声型

Warthin瘤CDFI:条点状血流

混合瘤CDFI:少许点状血流

Warthin瘤PW:流速阻力低

混合瘤PW:血流速度低

Warthin瘤:呈不均匀高增强,见片状无增强区。

混合瘤:呈不均匀低增强,未见明显无增强区。

Warthin瘤:质中偏软

混合瘤:质中偏硬
Warthin瘤与混合瘤鉴别诊断汇总

预后
•Warthin瘤和多形性腺瘤都有术后复发的可能,由于多形性腺瘤多中心性生长及部分包膜的不完整,复发率高于Warthin瘤。
•多形性腺瘤25%可能会发生恶变,腮腺Warthin瘤基本不恶变。
另附
•以下情况警惕多形性腺瘤恶变可能:
•1:高龄患者
•2:肿块生长较快或短期迅速增大
•3:出现持续疼痛、面部麻木或面瘫等症状
来源:苏大附一超声病例
最后编辑于 2021-10-07 · 浏览 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