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结束后开始首次独立切息肉


本人于8月底进修回院后开始到内镜室工作,因医院胃肠镜每日总量约20例左右,现有一名女医生固定胃镜室,我回去后只能上午上胃镜室,下午回科室管病人,收病人,写病历。
我们医院现有两台主机,一台PANTAX也就是宾得,一台澳华,镜子的话总共3胃1肠,肠是宾得的,我和另外那位医生一人一周轮换做,也就是说只能隔一周做肠镜,进修回来觉得对肠镜的兴趣更大,只做胃镜没有什么挑战性,虽然都应该学习提高。
9月1号开始进的胃肠镜室摸镜子,在华西胃肠镜室都是用的奥林巴斯260或290,回来使用宾得肠镜现在也不习惯,幸好对肠镜理解还算好,有的尽管做的有些费劲,基本上都做上去了,只有一例肥胖的患者到了升结肠镜子不够,正好主任在,换手后还是通过护士的多次努力辅助压肚子才到回盲部,也没有多少失落感。
检查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主要还是写报告,有的病变描述及诊断应该不是很恰当,需要学习和提高,这个时候有些后悔进修期间打报告不是很积极,真的是学习不能偷懒,书到用时方恨少。只能下来查查资料,问问前辈老师。
对镜子熟悉一段时间后,主任也看了我的操作,也觉得还将就,慢慢就放手让我切息肉。9月17号算是单独操作的第一例。之前在华西进修期间检查过程中用活检钳也钳除过一些胃肠息肉,也有幸得到某些老师的信任用冷圈圈过几颗,不过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因有老师在,没有多少风险意识。
这次单独操作难免有些紧张,首先这个患者是消化科住院检查的,检查过程中发现息肉把家属现场叫进来沟通后,家属同意切,再临时决定的息肉切除术。
第一颗发现的是横结肠肝区这枚,直径大约0.5cm,这个没有犹豫,直径让护士冷圈,因冷圈相对安全的观念已深入脑海,且位置相对较好,和护士配合尚可,很容易就切了下来,只是当时忘了垫纱布我就开始吸水,标本被吸入了吸引粪水的瓶子里,后来在护士和洗镜子的阿姨努力下,终于用纱布把珍贵的标本沥了出来,感觉记忆深刻,以后一定要记得垫好纱布再收标本。
第二颗息肉是非常扁平,距肛40cm,这个当时犹豫了一下到底圈套器是否好操作,本来位置应该在2点钟方向,通过旋转镜子调了5点钟方向,几次努力后还是很幸运的把息肉圈掉了,很遗憾这颗息肉没有采到很好的图片,所以结果上我没有放。切完这颗息肉发现创面一直在渗血,观察了20来秒钟,还是不放心,让打夹子,这个时候遇到了很大的问题,夹子很不好打,因息肉在一个拐角的皱褶,很不好暴露,几次三番,终于才找到了时机,最后也算成功将夹子打了上去,观察位置打的还算合适,不过遗憾标本太小没有收到。
第三颗息肉在距肛25cm,也是一颗扁平息肉,也是在一个棱角,感觉不好圈套,尝试了用圈套器头探出一点的办法进行电凝,当时凝的时候点了两下,因为进修期间对于电凝容易迟发性出血和穿孔的观念记忆深刻,所以很小心,也在想凝完后到底会出现什么情况,想的是要是能两三天后能复查一下肠镜观察一下瘢痕就好了,但是临床后好像这样操作不太现实。
最后三颗息肉都算处理完了,自己出完报告并签字后,很有成就感,感觉是比单纯的检查又进了一步,但是做的过程中体会到的不足也是一直萦绕于我脑海,下来这几天有时间也在找资料学习切息肉的相关知识。
总体来说就是感觉进修回来主任能给我机会让我去胃镜室摸到胃肠镜很重要,也很感谢领导的信任,这种操作性的东西有机会上手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大于所有一切的理论,我也会一直学习提高,谨慎操作。感谢一路上所有老师的教诲!
最后编辑于 2021-09-21 · 浏览 5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