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垂直切口上蒂法治疗乳房肥大的临床研究
乳房缩小手术方法种类繁多,但均存在一些不足,如何选择切口,保留乳头乳晕的血运、感觉和乳房的泌乳功能,重塑剩余腺体维持良好的乳房形态、避免下垂复发等问题,成为临床重点研究内容。
垂直切口上蒂法乳房缩小整形术具有术后瘢痕小,乳房外形良好,术后并发症较少等优点,逐渐成为国内外主流乳房缩小手术方法之一。
笔者采用改良垂直切口上蒂法治疗乳房肥大56例(112侧),术后随访6~18个月,40例患者对术后乳房形态,对称性及瘢痕满意;6例(8侧)出现了皮下脂肪液化,切口延期愈合;10例(12侧)切口出现瘢痕增生,患者基本满意。
一 术前设计:患者取站立位,以原乳头为中心画出直径为4.0cm的圆,作为新乳晕。用手托起乳房,至正常位置,设c点为锁骨中点,n点为新乳头的定位点,测量锁乳距离。根据乳房肥大下垂程度,确定新乳头的位置:轻度肥大下垂者新乳头位置为n点沿锁乳线下移1.0cm;中度肥大下垂者新乳头位置为n点沿锁乳线下移2.0cm;重度肥大下垂者新乳头位置为n点沿锁乳线下移3.0cm。新乳头上方2cm处设计长约12cm的椭圆形弧线(相当于直径为4.0cm的新乳晕周长),椭圆形弧线横径(相当于乳头乳晕皮瓣蒂部宽度)约6~8cm(原乳头上移距离:椭圆形弧线横径≈1~1.5倍),作为新乳晕切口线(见图1)。沿乳房下皱襞中点画垂线,将乳房向内上推移至外侧形态满意时,标出此垂线在乳房表面的延伸线;将乳房向外上推移至内侧形态满意时,标出此垂线在乳房表面的延伸线,将两条延伸线分别与新乳晕切口线两端相连,内外两条延伸线之间距离为5~8cm。根据乳房肥大下垂程度,在乳房下皱襞中点上方2~6cm出标记切口最低点,经该点向上画切口线,弧形连接内外两条延伸线。


二 术中操作:①全身麻醉成功后,术区常规消毒,铺巾,配制加入1:200000肾上腺素的0.25%利多卡因肿胀液。在标记的去表皮区域真皮内注入肿胀夜,其他区域在浅筋膜层及乳腺后注入肿胀液;②去除蒂部新设计乳晕外的表皮,保留血供良好的真皮创面;③沿蒂部的内、外及下界垂直切开皮肤及腺体至胸大肌筋膜表面,将真皮腺体蒂进行乳腺下剥离,形成真皮腺体蒂,修薄其远端组织,保留约2cm厚;④适当去除乳房内、外侧及下中部的皮肤和腺体组织;⑤将乳头乳晕真皮腺体蒂进行折叠并向上推移至新乳头乳晕的位置,缝合新乳晕设计线的两端,将原乳晕均匀缝合至新乳晕位置,固定乳头乳晕,自下而上对合内外侧乳腺,V-Y推进乳头乳晕复合瓣至适当位置,使乳腺塑形成锥体形状;⑥自下而上逐层关闭切口;⑦乳腺后放置负压引流管,乳房适当加压包扎。

三 术后效果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