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硕双非、无一作SCI,新进宝妈2021年中山大学考博经验


感谢所有站友或战友对我之前考博帖子的关注和支持,2021年新进宝妈(我的另一半)也顺利考入中山大学病理学博士了,宝妈亲述经验、回馈广大战友,愿大家都能旗开得胜,考上心仪导师!
一. 基本情况
状态:规培3年+工作1年—2021年考博病理学上岸
笔试(统考):英语+病理+生化
科研:无一作SCI,几篇核心中文,会基础实验;本硕双非
竞争状态:报考不详,复试5进1
资料:专业题库+专业书籍+笔记总结
二.资料收集
1.确定院校、导师、专业
①根据自己想法和了解
②SCI、知网、万方论文和会议通知(授课内容研究导师专攻领域)
③咨询老师(同专业领域大多会互相了解一二)、科室的师兄师姐
④官网博士专业目录和招生简章(重点,硬性条件都在这里)
⑤丁香园论坛
2.确定学校和专业后联系导师
①尽量取得联系,获知导师当年的名额和有无心仪学生,在真正递交资料前,看医院官网是否名额被直博生占用。如果名额完全被直博生占用,自己仍报考了这个专业、导师,依旧会发放这个专业的试卷参加初试,但是第一轮面试没名额,需要参加调剂。
导师的领域最好要有年轻人发展的空间。有的领域已经饱和,没有师傅传授衣钵已经很难打拼。有的亚领域则刚刚兴起,年轻人更容易创造成绩,有利于自己发展。
②看医院官网或者SCI查邮箱获得导师邮箱,实在没办法可以在邮箱里问。
③把自己的简历、个人情况在邮件里简要表述清楚,中山的导师们似乎一般都不会回复,没收到邮件不用担心。毕竟中山的博导都是业界大牛,没时间看是其一,其二是邮箱需要给学生们投稿SCI使用。
三.英语复习
1.找考试大纲、考试题型、历年真题
2.单词书/APP+真题+网课:建议有道词典
3.可选择学习:语法+外刊精读
4.两个方法助力考博
如果你现在有了考博的打算,不要迟疑,马上开始背单词吧!
①有道词典:英文背单词建议使用有道词典,有生词本功能,将筛出来不会的词汇录进去,跟quizlet一样,每天疯狂刷。勾选查询的词自动加入生词本功能,在刷题时遇到的生词也背起来。
②A4纸法背单词
把A4纸对折在右上角写好书的页数,把需要复习的单词竖着写在纸上只写英文。把你计划每次复习的日期横着列出来(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划:从第次开始的一天、两天、四天、七天、十五天的日期)。会的打勾v不会的打叉X需要说出中文意思。过程中不要看书,用荧光笔把不会的单词涂上,把X也涂上,在单词纸的背面写下打叉的单词及意思,这样再复习的时候就不用翻书了。
四.专业课复习,就是一点,背、背、背
整理筛选好优质的资料,请直接背,像大学和考研那样的节奏不适合大多数人。真相就是,考博的人除全职备考的,几乎都没什么时间复习,甚至像我这种休产假的。因此许多有毅力的考了几年才考上。
写答案尽量全面,只写书本上的一句话往往不够。比如,“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on):非脂肪细胞内甘油三酯的异常蓄积称为脂肪变。常由于感染、中毒、缺氧、营养障碍等原因。多发生于肝细胞、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等。受累器官体积增大,切面淡黄色有油腻感。光镜下细胞质中出现大小不等的球形脂滴,冰冻切片苏丹三、油红染色阳性。”把书本上解释原话+病因+好发部位+分类+特征病变+大体、镜下等,这些尽量多扩充一些,名解当成大题答,大题当成简答写,简答当成论述写,很多人真的就是一分之差,隔着屏幕都感到遗憾。
五.心理建设
1.我在备考博士,也是新进宝妈
对自身情况的评估是非常重要的。提前1年复习不代表你就有大量时间赶超他人,真正有效复习时间需正确评估。怀上小可爱的时候是2020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11底的预产期,从递交考博资料到正式录取一路过来都是鸡飞狗跳。
时间远比自己想的要短。
做完月子就2021年1月了,3月中旬初试,中间有新年、产后复查、宝宝疫苗。
②此时记忆力和精力都在人生低谷时期,甚至还不能打疲劳战。
因此,复习一共三门课,英语统考、生化、病理三门。我完全放弃了英语复习,没错,一点没看那种,只了解了题型,每种题型做了时间分配。病理是自己的专业,问题不大,因此重心都放到生化的复习中去,过了一遍讲解视频,直接背总结好的资料,没有详细自己整理笔记的过程。
正在阅读的你是否还在一线值班,收不完的患者、写不完的病历,正确评估自己的有效时间、制定复习策略非常重要。我自己只明确一个目标:过线。完美主义是成功的一大敌人,更是拖延和内耗的重要原因。
2.真正的生活远比医院加班更难,想跟所有想考博的妈妈说的话
社会对女人的要求更高,无论是备孕的“女孩们”还是已孕待产的准妈妈们,亦或是产后哺乳、教育子女的妈妈们,或多或少经历着骨开十指、腹缝十层生育,生后喂夜奶被割裂的七零八落的睡眠,回医院工作奋战加班的养家糊口,打扫卫生洗衣做饭带娃的保姆,还要思虑孩子喂养、教育、老人身体健康的问题,真得超级累!!!
3.在生崽的一年里,我首先是个妈妈,然后才是我自己。
我曾经因为奶水不足爆哭,就是觉得对不起宝宝。只顾着拼搏自己的人生,我还是个好妈妈吗?这种撕裂灵魂的产后低潮一度让我放弃考博,这是与自己内心的和解,很多宝妈应该都考虑过一个问题,甚至也被至亲质疑地灵魂拷问:你去读博了,孩子怎么办,他那么小没有妈妈在身边多可怜。事实上,即使我们没有去读博,白天上班,晚上常规加班,倒夜班,相比之下怕也是不能有充足的时间照看孩子的,因此我在意的问题应该是角色转变的问题,即:“对于女性,如何平衡生活和家庭”的问题。所以,只要宝宝哭了饿了拉了我都去照顾她,只有宝宝睡觉时我才去背书,有的时候需要一边抱着孩子睡觉一边背书。在生崽的一年里,我首先是个妈妈,然后才是我自己,如果不能在无愧于心的照顾孩子之余考上博士,那我是没有这个精力去读书的。以至于我爸妈一度以为我不想考了,英语过线没多少。
3.人生只能靠自己
在生崽的一年里,我首先是个妈妈,然后才是我自己。但未来更长的时间里,我首先是我自己,然后才是妈妈、女儿、老婆……人生不可能永远停留在孩子还小的时光,人生总是要向前走的。相比留在原地守护家庭的我,努力奔跑奋斗的我更能让家庭幸福,也更能让自己幸福。困难只是暂时的,人生还很长,未来有很多可能。所以,犹豫照顾家庭驻足的、为了爱情放弃优质学业事业机会的女孩子们,人生的拐点,拐了就是另一种风景,只求问心无悔。
4.有这一点,复试就能逆袭
初试只是门槛,具体录取情况看导师。实验类SCI;会实验无一作SCI(我本人);测序数据分析、临床数据分析、meta分析类,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另外,初试分数拔高有些优势。
说说我怎么靠邮件逆袭的。提前准备好个人简历、研究工作总结、代表性论文全文附1-2篇。由于导师一般不会回邮件,在出成绩后、复试名单出来后、调剂中几个时间节点都可以发邮件,如果导师这边几乎确定没戏,还要大量发给其他导师争取调剂名额。我就是每个阶段都坚持不懈的发,一直没收到回复,后来终于被导师看见邮件、最终逆袭录取的。反正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这些别的前辈也介绍过,那我的邮件到底有什么诀窍?邮件中要充分体现自身闪光点,并详实证明。举个例子,简历中写,“本人掌握细胞培养、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染色、pcr。。。等基本实验技术”,由于这些话在简历中很容易被一阅即过,留不下什么印象,导师也不知道真假。所以,我另外写了PPT,把代表性实验数据放上去,会做哪些实验一目了然。另外,规培证、主治证、大会发言照片、会议论文等这些文字总结和照片证明都放到PPT中就很容易为自己争取复试机会了。这些个人介绍硬件放在前面,实验材料放后面,再加上硕士研究简介、博士期间研究计划,做15-20页PPT干货。
没有这些硬货怎么办?硕士论文(或许产生学科交叉正是导师眼下需要的)、读博计划书、学术简历、代表性著作(实在没发表的就附上正在投的、正在做的)这些都可以,除此项目、会议、参赛、著作也都可以写进去。导师很多都是择优录取,有的时候宁缺毋滥,即使该专业一个学生上线,评估之下达不到导师的心理期待,宁可刷掉,接受调剂的其他专业学生。这也是择优录取的体现,一般在复试阶段甚至录取阶段都陆续有名额放出,不到最后千万不要放弃。只要你足够优秀,一定有机会。
5,.停止情绪内耗,读博这事有点玄
我已经工作几年了,导师会不会嫌弃我年龄大?听说考博都是靠关系的,我又没有关系,肯定考不上!我不会实验,只发了几篇临床/数据分析的SCI,导师会不会不认可?我会做实验,但是因为某些原因没能发出SCI,是不是也没戏呢?我会实验、也发了SCI,初试分数没发挥好,还不是不行?!这些问题开始问问很正常,但是较起劲来很难走出情绪。
看到这里,大家可以停止情绪内耗,有机会的发发文章、去医院实验室学学,没机会的专心备考。想那么多改变不了自己没关系/没文章/没基础的事实,而这些情绪非常消耗精力、心力,跟自己和解,跟社会环境和解,“如果我尽力了,没考上也能接受,这很正常”,接受依据自身情况考上的概率高/低的现实,全力备考,正如我老公也是本硕双非,无SCI,一样上线中山大学外科学博士。
6.学习方法tips
quizlet:大家听说过flash card吗,比如Anki,我用的是quizlet,软件免费足够用。将笔记资料电子化可以随时复习,也避免了被同事察觉考博的社恐。正面打上问题,英文单词还提供发音,背面打上答案。软件支持word、excel导入,非常方便。
学海浮舟: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题库,中山也不例外,有个学海浮舟的资料,会把各个专业期末考题都不断更新加进去方便复习期末备考。
善假于物,善假于人:像病理、生化、内外科这些考研科目和临床重点科目,网上有很多分享电子笔记、手写笔记、思维导图可以自己找找。在这些资料基础上,配合自己针对自己科目特点总结,节约时间。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4.5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