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内镜应用之pit分型



所谓pit pattern分型是指:用放大内镜观察腺管开口部的形态(即pit形态),从而诊断肿瘤与非肿瘤并进一步对癌的浸润深度等进行判断的诊断方法。
一、根据腺管开口形态不同,分为以下6型:

二、各型分别镜下真实表现:
1.圆形(pit pattern I 型)

2.星芒状(pit pattern II 型)

3.管状(pit pattern IIIL 型)

4.小型类圆形(pit pattern IIIS型)

5.树枝状或脑回状(pit pattern IV型)

6.能观察到pit pattern ,但明显排列不规则(pit pattern VA型)

7.无pit pattern ,(pit pattern VN型)

三、分型意义:

四、观察方法:
1.首先需要用水冲洗病灶表面,去除黏液(有些病灶用水泵冲洗后容易出血,影响观察视野,这时,可以将水柱对准正常粘膜,用水的流动性来冲刷病灶表面,黏液较厚时,可加入蛋白酶)。
2.喷洒色素:使用0.2%的靛胭脂染色,可以清楚的观察病灶表面的凹凸不整,有无凹陷,及观察病灶的界限。(现在很多的同道能使用色素内镜,可以通过调节参数达到同样的染色效果,节约了检查时间。)
3.必要时可将肠腔内注满蒸馏水,将病灶浸没在水中再观察(前提是有色素内镜),可以达到一定的放大效果。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0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