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自然丨遇到“张冠李戴”、“牛头不对马嘴”的评审意见我该怎么办?
每年放榜后,小木虫上都有人在抱怨:为什么今年的评审专家意见感觉不靠谱?明明我想的是XXXXX,但是专家给我的却是XXXX......要不要复审?复审有希望吗?如果对评审结果不满意,可以申诉吗?
这里中洪君有句话送给大家: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真的好汉,也敢于细盘基金评审中的负面意见。即使觉得不合理,我们也不要被愤怒埋没了理智,冷静下来剖析原因,分析对策,才有利于来年的胜利。
1
为什么评审意见会“不合理”?
多数人吐槽的“不合理”的评审意见归纳起来一般为这五种情况(来源科学网秦四清博客):
一、评审专家提出的意见太笼统,什么创新不明显、研究方案不具体、前期研究积累较少,如此等等,这让人无所适从;
这种情况其实不用担心,因为基金委推出的“负责任+计贡献” 为核心的分类评审机制,以后出现的概率会越来越小。
二、评审意见可能“张冠李戴”,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个比较棘手,因为即使想投诉也很难成功。今年放榜后,小木虫上就有人严肃探讨了这个问题:

正文节选:
举个例子,三位评审专家,其中第一位和第二位专家给予优先资助;而第三位专家张冠李戴且评审很低(完全就是别人的);那么这种情况复审能否成功?
如果申诉后,时隔多天,基金委那边又和这位已经犯错误的评审人要了一份不予资助的意见,是否合理,是否能体现国基金评审的公平公正客观性?
根据2021年国基金评审要求,违反了限制性规范(张冠李戴)会被记入评审专家信誉系统,再和这位已经犯错误的评审人要意见,其真实性、客观性等总之疑问很多的意见,还能站的住脚吗?
如果站不住脚,那么基金委会考虑申请的人申诉,将申请书送给第三方专家评审吗?
值得一提的是,虫友lisaru在该问题下面回答,表示自己遇到了相似的情况,不过还没收到基金委的反馈,估计没啥作用,只是希望以后这位专家别再审自己的项目。

该虫友还表示,基金委找原来的评审人再要意见,这可能导致评审人和申请人之间产生矛盾,将来这个评审人看到同一位申请人的项目可能会故意为难。如果知道是这样的处理,他还不如当初就忍气吞声。
三、评审专家没太看懂本子,提的意见“牛头不对马嘴”;
有两种可能:一是申请人没表达清楚,即凝练的科学问题不到位、自己的绝活没说清等;二是评审专家的知识面不够,或对某一问题的理解程度较浅,或学术鉴赏力较低,或没认真看本子。
如果遇到没认真看本子的专家,也的确比较倒霉,几年前小木虫就有虫友吐槽自己遇到了一个离谱的评审意见。明明申请的内容是退行性疾病,专家意见上却写了个转换荧光, 还建议部分资助。当然这种情况下可以申诉,只是复审的话基本没希望。

四、申请人的工作创新性太强,但因评审专家的认知局限和(或)利益冲突,而未获支持;
如是原创性工作,可能超越了同行的认知水平,无论本子写的多么好,走常规的青年、面上基金申请渠道等,很难被评审专家认可,不如申请基金委刚推出不久的“原创探索”项目,能增加中标概率。
五、评审专家指出了本子存在的“硬伤”,但因申请人的洞察力不够而误认为故意找茬。
对第五种情况,申请人应感谢评审专家。这对于推动自己的科研健康发展和来年再战中标,大有裨益。

其实,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绝对公正的事,只有相对的公正。像“张冠李戴”、“牛头不对马嘴”这种情况在国自然评审中属于少数,大部分人在收到今年的评审意见后都表示评语写得很好,很客观也很公正,相信未来也会朝着一个好的趋势走。
而且之前中洪君也强调过很多遍,真正不中的原因肯定还是出现在你的本子上,冷静下来请几位高手对评审意见会诊,客观分析负面意见,以找到问题的症结与应对之法,这样才是申基成功的王道。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