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功能检查流程(一)
首先在检查之前需要屈光全矫,完成全矫后我们可以开始检查视功能。
一、Worth 4 dot
Worth 4 dot 灯可检查同时视、融合视、主导眼、复视。
步骤:
1.投影出worth4点视标,右眼放置辅助镜片RL(红片),左眼放置辅助镜片GL(绿片);
2.询问患者看到的视标位置关系;

若看到,
两红三绿:复视,融合异常,有同时视;
两红:左眼抑制,无同时视;
两绿:右眼抑制,无同时视;
多种红、多种绿或下方的圆形视标呈横向的椭圆形:复视;
双眼同时看时:
右眼看右边为红色,左眼看左边为绿色,诊断为内斜;
右眼看右边为绿色,左眼看左边为红色,交叉了,诊断为外斜;
二、立体视
步骤:
1.双眼同时加辅助镜片P片(偏振片),投影打出立体视图标。

2.此刻患者右眼看到的是右上左下的竖线和圆点,左眼看到的是左上右下的竖线和圆点。
3.问患者,以圆点为中心,里面的竖线是在一个平面上吗?
4.若患者回答:
①在同一个平面上:立体视异常。
②不在同一平面上:立体视正常。
三、远距离水平隐斜(正常值:1ΔBO — 3ΔBI)
I、马氏杆法
要求:半暗室,顾客头部不能偏斜,双眼同时注视目标,光源距离5m以外。
步骤:
1.将红色水平马氏杆置在右眼前;
2.投放点状视标或聚光电筒打出点光。两眼同时观察视标,右眼通过马氏杆会将点状光看成一条竖状光带,而左眼仍然看到的是点状光。
可能出现的三种结果:
a.竖光带穿过点状光。无水平隐斜。
b.光带与光点分离,光带在右,光点在左。说明是内隐斜。在左眼前递增B0棱镜,递增的过程中,光带和光点逐渐靠近,直到竖直光带穿过光点。此时所加棱镜度即为内隐斜量。
c. 光带在左,光点在右。说明是外隐斜。在左眼前逐渐增加BI棱镜,使光带和光点渐渐接近,直到光带穿过光点。所加的棱镜度即为外隐斜的值。

垂直隐斜
步骤:
1.将马氏杆竖直放置在右眼前。
2.投射点状光。两眼同时观察视标。右眼通过马氏杆会将点状光看成一水平光带,左眼看的仍然是点状光。
可能出现三种结果:
a.水平光带穿过点光,两眼均无上隐斜。
b.水平光带在下,光点在上。说明右眼上隐斜。在右眼前置BD棱镜,或左眼前加BU棱镜。逐渐由少到多递增棱镜,直到水平光带穿过光点。此时所加的棱镜度即是右上隐斜的度。
c.水平光带在上,光点在下。为左眼上隐斜。在左眼前递增BD三棱镜,或在右眼前递增BU棱镜,直到水平光带穿过光点。所加棱镜即是左上隐斜度。

需要注意的事是,上隐斜也属于双眼视异常范畴。右眼上隐斜,左眼一定是下隐斜;反之,左眼是上隐斜,右眼一定是下隐斜。
II.棱镜分离法
左眼放置6ΔBU,右眼放置12ΔBI,左眼为分离棱镜,右眼为检测棱镜。

步骤:
1.投影最佳视力的上一排单个视标。
2.问患者是否能看见左上右下的两个视标,
3.若患者回答上下未分离,加大右眼棱镜;若回答左右未分离,则加大左眼棱镜,直至患者看到是左上右下两个视标。
4.此时再告知患者,注视下面那个视标,余光看着上面那个视标,我现在把上面那个视标慢慢向右移动,你看见上下两个视标垂直对齐的时候报告
5.调整检测棱镜直至上下视标对齐,然后遮住左眼三秒钟,再看视标是否上下对齐,若否,继续调整检测棱镜直至对齐,然后再遮住眼睛三秒钟,再看视标,重复遮眼动作直至遮眼前后视标都是上下对齐的。此刻检测棱镜上的刻度就是远眼位的隐斜的量。
四、远负融像性集合(NRV)和远正融像性集合(PRV)
检测之前我们必须知道,
1.远眼位正常( 1ΔBO — 3ΔBI ):不需要检测NRV和PRV
2.远眼位外斜(4 ΔBI 以上):检测BO正融像
3.远眼位内斜(2 ΔBO以上):检测BI负融像
明确了以上三点,确定患者是否需要检测。
NRV步骤:

1.旋转棱镜于眼前垂直放置,箭头对准0刻度,然后同时向鼻侧旋转,直到所看的视标变模糊,此刻为模糊点,记录模糊点时左右眼的棱镜度之和,然后继续加大棱镜量,直到视标破裂,不再是一个,此刻为破裂点,记住分裂点的左右棱镜量之和,但此时不能停止旋转,到达破裂点后立刻回转减小棱镜量,待视标融合成一个时,此刻为恢复点,记录恢复点的左右棱镜量之和。
PRV步骤:

1.旋转棱镜于眼前垂直放置,箭头对准0刻度,然后同时向颞侧旋转,直到所看的视标变模糊,此刻为模糊点,记录模糊点时左右眼的棱镜度之和
2.继续加大棱镜量,直到视标破裂,不再是一个,此刻为破裂点,记住分裂点的左右棱镜量之和,
3.此时不能停止旋转,到达破裂点后立刻回转减小棱镜量,待视标融合成一个时,此刻为恢复点,记录恢复点的左右棱镜量之和。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