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考之 精神疾病 总结版

一、精神障碍症状学
1. 感知觉障碍
感觉 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形状、颜色、大小、重量和气味等(主观感觉)
知觉 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反映到脑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经验在脑中形成的整体的印 象(客观反映)
2. 感觉障碍
感觉过敏 对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如神经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感觉减退 对所有的事情无动于衷,多见于瘴症
内感性不适 体内部产生各种不舒适的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定位不准确
3. 知觉障碍
错觉 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等
幻觉 无客观刺激而产生的感觉器官的知觉体验,如幻听、幻视等
妄想 病理性的歪曲信念
错构 常把过往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节互相颠倒
虚构 虚话连篇。当虚构、近事遗忘、定向障碍同时出现,称作柯萨可夫综合征
4.幻觉
无客观刺激而产生的感觉器官的知觉体验。
(1)根据所涉及的感觉器官分类
分类 定义 常见疾病
幻听 最常见的幻觉,以言语性幻听最常见,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等
精神分裂症
幻视 如看到墙上有壁虎爬、精神分裂症房间内龙在飞舞等 急性脑综合征(澹妄)
幻味 为食物中的“怪味道”是被人投了毒 精神分裂症
幻嗅 闻到腐败的尸体味道、化学物品的烧焦味等 精神分裂症
幻触 皮肤的异样感觉,如电麻感、虫爬感等 精神分裂症
内脏幻觉 感到骨头里的虫爬感、血管的拉扯感等 精神分裂症
(2)根据产生的条件分类
功能性幻觉 一种伴随刺激而出现的幻觉,特点是同一感官、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精神分裂症
反射性幻觉 某一感官处于功能状态时,出现涉及另一器官的幻觉,特点是不同器官
精神分裂症
入睡前幻觉 入睡前出现的幻觉,多为幻视、幻听 精神分裂症
心因性幻觉 强烈的心理因素影响下岀现的幻觉 精神分裂症
(3)感知综合障碍指患者对客观事物的整体感知是正确的,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感知与实际情况不符,多见于癫痫。
分类 概念 昭昭老师速记
视物变形症 患者看到周围的人或物体的大小、形状方面发 生了变化
自身感知综合征 患者感到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在大小、形状方面发生了变化
时间感知综合征 对时间的快慢出现不正确的感知体验
空间感知综合征 患者对周围事物的距离、空间等感知障碍
非真实感 患者感到周围的事物不真实,犹如隔了一层窗纱
二、思维障碍
1. 思维形式障碍
思维奔逸 语速增快,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躁狂症
思维迟缓 自觉脑子变笨,反应慢,思考问题困难 抑郁症
思维贫乏 沉默少语,谈话言语空洞单调或词穷句短 精神分裂症
思维散漫、破裂 思维的连贯性障碍.即联想概念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 精神分裂症
强制性思维 感到脑内涌现大量无现实意义、不属于自己的联想,是被外力强加的
精神分裂症
强迫思维 指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不合理和没有必要,
但又无法摆脱,常伴有痛苦体验 精神分裂症
2. 思维内容障碍
(1)根据妄想的起源分类
原发性妄想 没有发生基础的妄想,是精神分裂症重要的诊断依据
继发性妄想 发生在其他病理心理基础上的妄想,与某种经历、情绪等有关
(2)根据妄想的结构分类
系统性妄想 指内容前后相互联系、结构严密的妄想
非系统性妄想 一些片段、零散、内容不固定、结构不严密的妄想
3)根据妄想的主要内容分类
关系妄想 患者坚信周围环境的各种变化和一些本来与他不相干的事物都与他有关系
被害妄想 患者坚信自己被某人或某组织破坏
罪恶妄想 患者坚信自己犯了严重错误,罪大恶极
疑病妄想 认为自己得了严重的病或不治之症,经常诉说某些不适,反复就医,经多种检 查均不能证实疾病存在的 心理病理观念
钟情妄想 患者坚信自己被某异性或许多异性钟情
嫉妒妄想 患者无中生有地坚持认为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另有所爱
血统妄想 患者毫无依据坚信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虽经过反复解释和证实仍坚信不疑
理性妄想 患者感到自己的思想、或意志行为受到某种外界力量的控制而身不由己
夸大妄想 患者认为自己拥有非凡的财富、地位、智慧、权利等,多见于躁狂症
内心被揭露感 患者感到内心所想的事情虽然没有说出口,也没有用文字书写出来,但已被别人知道
三、情感障碍
情感高涨 正性情感活动的明显增强 躁狂症
欣快感 在智能障碍基础上出现的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的愉快体验脑器质性功能障碍
情感低落 负性情感活动的明显增强 抑郁症
情感淡漠 指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 单纯性精神分裂症
焦虑 指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情况下出现内心不安状态 焦虑症、恐惧症、
围绝经期精神障碍
恐惧 指面临某种事物或处境时出现紧张不安的反应 恐惧症
易激惹 情感活动的激惹性增高,表现为极易因一般小事而引起强烈的不愉快情感反应 疲劳状态、人格障碍、神经症等
情感不稳 情感活动的稳定性障碍,表现为患者情感反应极易发生变化,
从一个极端波动到另一个极端 脑器质性功能障碍
情感倒错 指情感表现与其内心的体验和处境明显不相协调,甚至截然相反精神分裂症
情感矛盾 指患者同一时间对同一人或事物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反应 精神分裂症
四、意志行为障碍
意志增强 意志活动增多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妄想性障碍、躁狂发作等
意志减退 意志活动减少 抑郁发作和精神分裂症
意志缺乏 意志活动缺乏 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和痴呆
矛盾意向 表现为对同一事物同时出现两种完全相反的意向,但患者并不感到这两种意向的矛盾和对立,没有痛 苦和不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五、智能障碍
全面性痴呆 大脑弥散性损害,智能活动的各个方面均受累及,从而影响患者全部的精神活动,常出现人格改变、定向 力障碍和自知力缺乏等
部分性痴呆 大脑病变只侵犯脑的局部,患者可只出现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减弱或分析综合困难等,但其人格仍保持 良好,定向力完整,有一定的自知力
假性痴呆 在强烈的精神创伤后,部分患者可产生一种类似痴呆的表现,而大脑组织结构无任何器质性损害。两种 特殊类型:
①刚塞综合征:乂称心因性假性痴呆,表现为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
往往给人以故意或开玩笑的感觉
② 童样痴呆:以行为幼稚、模仿幼儿的言行为特征
六、自知力障碍
概念 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对自己精神 状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意义①自知力缺乏是重性精神障碍的重要标志②自知力恢复是精神疾病康复重要指标之一
七、常见的综合征
幻觉妄想综合征 以幻觉为主,并在幻觉的基础上产生相应的妄想,幻觉和妄想联系紧密,且相互影响
躁狂综合征 以情绪高涨、思维奔逸和活动增多为特征,主要见于躁狂发作
抑郁综合征 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活动减少为特征,主要见于抑郁发作
紧张综合征 最突出的症状是患者全身肌张力增高,包括紧张性木僵或紧张性兴奋
遗忘综合征 又称柯萨可夫综合征.患者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主要表现为
近事记忆障碍、定向力障碍和 虚构,多见于酒精中毒功能障碍等
第16章 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第1节 常见脑器质性综合征
急性脑综合征(谱妄)① 谴妄有意识障碍,常见于ICU的病情垂危的老年患者
在意识障碍的基础上出现各种幻觉,昼轻夜重以视错觉和视幻觉较常见;
②处理原则: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和对症处理;首选 氟哌嚏醇
慢性脑综合征(痴呆)① 最常见的症状是记忆减退,早期出现近记忆减退;
② 治疗:去除病因为主。抗抑郁药可用于痴呆伴抑郁的患者,
但三环类药物可加重认知功能障碍,所以一般不用
遗忘综合征①病因:酒精滥用;②遗忘综合征又称柯萨可夫综合征,表现为严重的记忆障碍
第2节 阿尔茨海默病
病因 无明确病因,主要是脑萎缩
表现 ①最主要表现:近记忆障碍、近事遗忘;②晚期岀现:记忆力、思考及认知功能
诊断 近期或者远期记忆障碍+ CT示皮质性脑萎缩+ Hachinski缺血评分(HB)<4分
治疗 ① 轻中度首选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如多奈哌齐、利斯的明;
② 中重度首选非竞争性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如美金刚等
第3节 血管性痴呆
病因 脑血管病,如高血压、脑梗塞等脑血管病
表现 夜间精神错乱,严重出现抑郁症、情绪不稳等
诊断 近期或远期记忆障碍+夜间精神紊乱,人格改变较少+ CT示皮质性脑血管病+H>7分
治疗 病因治疗
第17章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库欣综合征 最常见抑郁表现
甲状腺功能亢进 主要表现为精神运动性兴奋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主要为抑郁
糖尿病 最常见的精神障碍是抑郁和焦虑状态
二、治疗原则: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处理原则:对精神症状的控制应遵从小剂量,足疗程的原则;维持水电解质 平衡,充足的营养供应等支持治疗;要考虑治疗药物对病人的副作用;安静,安全的环境和防止意外发生 等护理措施;首先必须治疗引起精神障碍的原发躯体疾病。
第18章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一、概念
依赖 使用者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可带来问题,但还在继续使用
滥用 由于反复使用药物导致明显的不良后果
耐受性 使用者必须增加剂址方能获得所需的效果
戒断状态 停止使用药物、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症状
二、精神活性物质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如巴比妥类、苯二氮革类、酒精等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如咖啡因、苯丙胺类、可卡因等
大麻 世界上最古老、最有名的致幻剂,主要成分是四氢大麻酚
致幻剂 麦角酸二乙酰胺、仙人掌毒素、苯环己哌呢、氯胺酮等
阿片类 如海洛因、吗啡、鸦片、美沙酮
挥发性溶剂 如丙酮、汽油、甲苯等
三、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1. 戒断反应
单纯戒断反应 停酒数小时后出现手、舌或眼睑震颤等
震颤澹妄 长期大量饮酒,突然断酒后约48小时出现震颤话妄
癫痫样发作 多在停酒后12〜48小时出现,多为大发作
2. 记忆及智力障碍
Korsakoff综合征 虚构,记忆障碍,定向障碍
Wernicke 脑病 (韦尼克脑病)维生素B1缺乏所致,表现为眼球震颤、眼球不能外展和明显的意识障碍;大量补充维生素Bi 可缓解此症状,但记忆障碍很难恢复
3, 治疗药物
震颤谐妄 ①镇静首选药物是苯二氮革类;②控制精神症状首选药物是氟哌嚏醇等
幻觉、妄想 可选用氟哌呢醇、利培酮等
酒增敏药 首选药物:戒酒硫
抗酒渴求药 首选药物:纳曲酮
第19章 精神分裂症
—、病因
精神分裂症主要是遗传性疾病
二、表现
(1)常见表现绝对无意识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 思维散漫、思维破裂、思维贫乏
思维障碍 妄想,比如关系妄想、被害妄想、思维被洞悉等
(2)阴性表现和阳性表现
阴性表现 思维贫乏、孤僻离群、被动退缩
阳性表现 思维破裂、思维散漫、思维、情感和行为不协调
三、诊断
分型 意义 昭昭老师速记
精神分裂症=受到刺激后+关系妄想、被害妄想+思维散漫、 破裂、贫乏
单纯性精神分裂症=青少年+阴性症状(思维贫乏、孤僻离群、 被动退缩)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青少年+阳性症状(思维破裂、散漫;思 维、情感和行为不协调)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成年人+阳性症状(思维破裂、散漫;思 维、情感和行为不协调)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紧张性兴奋和紧张性木僵交替出现.以木 僵多见
四、治疗:原则早期、足量、足疗程、单一用药、个体化用药。
用药时间 急性治疗期至少4〜6周,巩固治疗期至少6个月,维持期治疗至少5年。
药物的机制和代表药物 作用机制主要在中脑-边缘系统。
第1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 阻断D2受体 氯丙嗪、氟哌陇醇
第2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 阻断和5-HT受体 利培酮、奥氮平、氯氮平
(4)药物的作用效果和适应证
第1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只是针对阳性症状有疗效 伴有兴奋躁动首选:氣丙嗪
第2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对精分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都有效 伴有阴性症状首选:利培酮
(5)副作用
锥体外系反应 肌张力增高、铅管样、面具脸、慌张步态等 停药+安坦
恶性综合征 寒战高热、肌肉强直、意识模糊等 立即停药+漠隐亭
粒细胞减少 氯氮平 停药
第20章心境障碍
第1节抑郁症
核心症状 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乐趣缺乏、愉快体验缺乏
躯体症状 早醒、食欲减退等 三无 无望,无助,无价值 三自 自责,自罪,自杀
(2) 诊断抑郁症=“三低”+ “三无”+ “三自”
二、分型
(1) 抑郁障碍 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抑郁发作是最常见的抑郁障碍
(2) 恶劣心境又称抑郁性神经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
从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 病程常持续2年以上,无长时间的完全缓解一般不超过2个月
(3) 混合性抑郁和焦虑障碍 主要表现是焦虑与抑郁症状持续几天,但不足2周,
三、治疗
(1) 时间 急性期治疗需要6〜8周;巩固期4〜6个月,维持治疗2〜3年。
(2) 典型抗抑郁药 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如丙咪嗪、氯丙咪嗪、氯米帕明等,增加心脑 血管疾病的并发症,所以目前基本上已经被替代了。
(3) 首选药物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机制:阻断了 5-HT受体,代表药物:氟西汀、 帕罗西汀。
(4) 次选药物 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SNRIs),代表药物:米氮平。
(5) 自杀倾向首选电抽搐。
第2节双相障碍
—、临床表现
1. 抑郁发作
抑郁发作,概括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三低”症状,但这些重度抑郁发作时典型症状 不一定出现在所有的双相障碍患者中。
(1) 精神运动性改变焦虑、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2) 生物学症状睡眠障碍、食欲下降、性欲减退、精力缺乏、其他躯体不适,在抑
(3) 精神病性症状患者可以在抑郁发作时期出现幻觉和妄想。
2. 躁狂发作
典型临床表现是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三高”症状,可伴有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意志行为增强、夸大观念及夸大妄想、睡眠需求减少、其他症状 大于1W
3. 混合发作: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可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
二、 临床分型
(1) 双相障碍 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最典型的形式是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
(2) 环性心境障碍 主要特征是持续性心境不稳定。心境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程度轻
三、 治疗
双相躁狂发作 各类躁狂发作均以药物治疗为主,特殊情况下电抽搐或改良电抽搐治疗。
锂盐(碳酸锂)和卡马 西平、丙戊酸盐。心境稳定剂 首选药物。应监测血锂浓度
锂盐中毒则可有意识障碍、共济失调、高热、昏迷、反射亢进、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少尿或无尿等,必须立即 停药,并及时抢救。抗癫痫药。抗精神病药物。
双相抑郁发作 足量锂盐,或在治疗开始时尽快使血锂浓度达 到0. 8 mtnol/L以上,是确保有效治疗的重要一步。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联合氟西汀的疗效更优于单用奥氮平
第21章 神经症及分离转换障碍
第1节 神经症的特点:1一般没有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2症状没有明确的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与患者的现实处境不相称3患者对疾病体验痛苦,但无能为力4疾病的发生发展常受到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5病前性格在神经症性障碍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第2节恐惧症
广场恐惧症 患者害怕离家或独处,害怕处于被困、窘迫或无助的环境中,
患者在这些自认为难以逃离、无法获 助的环境中感到恐惧不安
社交焦虑障碍 显著而持久地害怕在公众面前可能出现羞辱和尴尬的社交行为,
担心别人会嘲笑、负性评价自己 的社交行为
特定恐惧症 恐惧局限于特定的物体、场景和活动
治疗:首选:行为疗法(主要是系统脱敏)。药物:5- 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
第3节 惊恐障碍(急性焦虑发作)=突然发作、不可预测、强烈的惊恐 体验,一般历时5〜20分钟,伴濒死感和失控感+发生地点是急诊室
治疗① 惊恐发作急性发作期:苯二氮革类药物;②长期治疗: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与5-HT和去甲肾 上腺素再摄取抑制(SNRIs
第4节广泛性焦虑(慢性焦虑发作)对现实过度的担心和忧虑+超过了正常限度,没有必要
治疗 使用有抗焦虑作用的抗抑郁药,如SSRIs、SNRIs等
第5节强迫障碍
表现 核心症状是:强迫观念,其次是:强迫症状、强迫行为等
诊断 强迫症=反复重复一个动作+一个思维
治疗 ① SSRIs(氟西汀、帕罗西汀等)是一线治疗药物;②最好联用:认知行为治疗
以前的首选药物是:氯丙咪嗪(氯米帕明)。
第6节 分离(转换)性障碍(癒症)=部分或完全丧失了对过去的记忆(身份意识)+躯体感觉及运动控制②可伴有分离性视觉障碍(失明)、失聪、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
治疗:心理治疗(暗示疗法);口服抗焦虑药物能缓解患者焦虑
第22章 应激相关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①急性应激障碍=精神突然受到强烈刺激而无法接受;②治疗:认知行为疗法
创伤后应激障碍①创伤后应激障碍=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场景重现;
②治疗:SSRIs药物是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一线用药
适应障碍适应障碍=生活环境或社会地位的改变(如移民、出国、 入伍、退休等)
第23章 心理生理障碍
第1节 进食障碍
神经性厌食=对“肥胖”的恐惧和对形体的过分关注,拒绝保持与年龄、身高相称的最低正常体重+体重 严重下降
神经性贪食=反复发作性地、不可控制地暴食,但又担心发胖,继之采用自我诱吐等方式以减轻体重+ 体重下降不明显
第2节 睡眠障碍及失眠症① 失眠症=早醒、睡眠障碍;
② 夜惊=夜间惊醒+不能回忆起当时的梦的内容;
③ 梦魇=夜间惊醒+能回忆起当时的梦的内容
治疗 ① 临床上主要使用苯二氮草类药物,如艾司哩仑、地西泮等;
② 原则:起始剂量要小剂量,按需服用,短疗程
最后编辑于 2021-08-10 · 浏览 4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