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肺浸润性腺癌」的报告模版:聊聊「肺腺癌」入门级知识点(上篇)
肺浸润性腺癌的诊断模版
以下黑色部分为肺浸润型腺癌的诊断模版,红色部分为对于模版的解释:
1.标本类型:(临床切除肺叶的名称)+淋巴结清扫
2.组织学类型:浸润性腺癌,腺泡为主型(约占%),其次为贴壁型(约占%),另见少量实体型/微乳头型/乳头型。
肺的腺癌包括:贴壁型,腺泡型,实体型,乳头型以及微乳头型。
其中贴壁型分化最好,腺泡型属于中等分化;实体型为低分化;而乳头型和微乳头型分化虽然没有实体型那么差,但是却比腺泡型分化要差。
在浸润性腺癌中,首先肿瘤一般都比较大,再者它浸润的部分要>5mm。
这里要说明3点:首先,浸润的部分主要指的是在一个肿块中不是贴壁型的部分;其次,超出了非贴壁型的部分属于浸润之外,其他的浸润模式会在下文会详细说明;最后,浸润大小的计算方法在下文会有详细解读。
3.大体类型:周围结节型(腺癌一般都是周围型的,但是这个内容需要根据有临床依据,所以如实填写)。
4.肿瘤大小:***cm(根据临床依据以及巨检描述如实填写)。
5.脉管癌栓;神经侵犯;肺膜侵犯;支气管/肺切缘(这部分内容主要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肺/支气管切缘的部分,需要根据送检标本类型决定,在发报告中要核对仔细,千万不能填错)。
6.淋巴结转移情况(转移个数/总数):总*/*颗,其中,第*组:*/*颗。
根据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在肺腺癌诊断过程中,掌握各种类型的腺癌以及如何计算浸润是最重要的内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浸润型肺腺癌知识梳理
关于「浸润型肺腺癌」的定义的解读,包括以下3个部分:
1.定义腺癌:具有腺样分化,产生黏液或表达肺泡细胞标记的恶性上皮细胞性肿瘤。
2.定义浸润:以腺泡状,乳头状,微乳头状以及实体型等生长方式浸润到含肌成纤维细胞的间质内达5mm以上者(注意这里面没有提到贴壁型)。
3.定义侵犯:当瘤细胞进入淋巴管/血管/侵及胸膜/出现肿瘤性坏死及经气腔扩散时,无论肿瘤体积多大和/或原发灶内浸润直径多大,都被定义为浸润性肺腺癌。
大多数肺腺癌为周围型,部分也可为中央型。肿瘤中心常伴有纤维化而呈灰白色的结节,但这个颜色可随着碳末沉着的多少和胸膜褶皱的程度而发生变化。肿瘤的中心部位可有坏死但空洞形成比较少见。
腺癌比较容易累及胸膜,甚至沿胸膜表面扩散,是否存在胸膜扩散对预后影响很大,所以,取材时应特别注意。
在新鲜未固定的标本中,很难辨认出肿瘤周围贴壁生长方式部分的界限,甚至无法找到那些纯贴壁生长方式的肿瘤部位,所以,在常规取材中,要注意那些冰冻取材处以及临床系线的部位都要重点取材。
沿肺泡壁生长型腺癌(贴壁型)

由形态一致且温和的II型肺泡细胞(见下图)或Clara细胞(又名克拉拉细胞,如上图箭头所指,它比较明显的特点是“圆顶”)沿肺泡壁表面生长而构成的非黏液性腺癌。

下面2张图片均为浸润性肺腺癌中贴壁型的部分,注意肿瘤细胞是沿着肺泡壁的方式生长,且肿瘤细胞和扁平的I型肺泡细胞是完全不同的形态,更类似于存在异型性的II型肺泡细胞/克拉拉细胞。在原位腺癌中,贴壁部分的异型性相较于下面2张图会轻一些。


其内浸润灶直径>5mm,或多个浸润灶经换算后>5mm,或出现肿瘤细胞侵犯或(和)血管、胸膜侵犯,或(和)肿瘤性坏死/气腔内扩散。
当一个肿瘤主体中,存在多个相互分离的浸润灶,且每个浸润灶的直径均<5mm时就需要用到转换公式。当经过换算的浸润灶最大径大于5mm时诊断为「浸润」,反之才可以打「微浸润」。
*多个浸润灶换算公式:每个浸润灶占肿瘤总体积的百分比之和*肿瘤的最大径(如下图:直径3cm的肿块内出现了3个相互分离的直径均小于5mm的微浸润病灶,按照转换公式结果为0.6cm,故判定为浸润性腺癌)。

最后编辑于 2021-07-29 · 浏览 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