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我的药学笔记32——手把手教你做HPMC骨架片(表征篇5)

发布于 2021-07-11 · 浏览 2800 · IP 重庆重庆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297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推荐

2021.07.11

(一)前言

首先,很抱歉的是昨天跳了一天没有写,主要的原因(借口)是:1)从主城回到农村去了,然后又在某个海拔1000多米的海拔租了房子,准备给小朋友避暑,所以整个驾驶时间超过6h。2)感冒了,咳个不停,胸闷。

现在是早点的六点半钟,天还没亮(猜错我是哪里的?),然后在“没有**,就没有**”广播中爬起来,拍拍睡在旁边的小屁孩,到楼下开始了《我的药学笔记》。

(二)正文

(1)

今天还是讲溶出,因为溶出实在是太重要了。其他表征手段,可能是一次性的表征,而溶出是长期需要检测的表征。

今天从法规层面来将对溶出仪有哪些要求,一个是指导原则,一个是药典通则。名称为《化学药物口服缓释制剂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和《9013 缓释、控释和迟释制剂指导原则》,以下简称官方

(2)

对于一个完整的溶出方法,包含的主要要素有:溶出装置,溶出介质,溶出转速,温度,取样时间点及溶出度限度。

a、溶出装置:官方给出的推荐是篮法和桨法。其中片剂推荐的是桨法,胶囊和易漂浮推荐是篮法。对于HPMC骨架片,尤其是溶蚀型的骨架片,很容易就漂浮起来了。另外,有文献或房间传言,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在投入溶出仪中,同一批,有些就会漂浮,有些不会漂浮。

个人而言,我喜欢篮法。但是使用篮法的时候要注意,HPMC骨架片会在溶出的过程中,膨胀。对于尺寸较大的片子,可能会占满转篮(还没有达到片子膨胀的极限),可能会造成虚假溶出。

对于溶出装置,我们官方只推荐了两种,他是基于放行的角度。如果是基于表征的角度,建议有条件的同学,把USP上1~4都搞一遍,了解你与原研产品的差异,有时候有惊喜或者惊吓。

b、溶出介质:

介质首先是水性介质,pH的介质选择是pH1.2~pH6.8,个别品种可以选择pH到7.8(但需要理由,最好是找到结肠吸收的证据)。相比普通品种,FDA BE guidance中要求是做pH1.2、pH4.5和pH6.8介质以及规定介质,而普通片只需要做规定介质。这个是介质pH选择的差异。

介质的另外选择是乙醇。对于缓控释产品,都需要检测产品在乙醇中的剂量突释/剂量倾泻/dose dumping。逻辑在于,防止在缓释产品因为患者酗酒后,药物突然暴露,超过患者安全剂量,造成安全问题。

对于HPMC产品,我们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困扰。

另外,虽然官方不推荐水,但是用水作为放行介质也没有啥问题。对于缓释制剂,一般溶出的时间比较长,能用水作为溶出介质,还是能够提前不少做上溶出,对于要手动取12~16h溶出的同学,还是能够幸福1~2h。

c、转速:

对于普通制剂,没有要求做不同的转速。对于缓释制剂,需要考察不同转速对溶出的影响。尤其是对HPMC骨架片,多多少少都有溶蚀的存在,而对于溶蚀型HPMC骨架片,转速越快,溶出越快。对于篮法,见到最高采用200rpm作为放行的情况。所以,在表征自制产品和原研产品差异的时候,放开胆干。

d、温度:由于我们是HPMC骨架片,体内吸收,所以温度是37.0±0.5℃。但是对于贴剂,由于使用环境是在皮肤上,所以选择温度是32℃。

e、取样时间点和限度:对于平时做溶出曲线,可以取密一点,比如1、2、4、6、8、12、16、20、24h。

但对于取溶出度的,官方要求至少取3个是时间点。一个是在1~2h取点,且溶出度不超过20%,这个是防止突释。一个时间点是释放50%对应的时间点。一个是释放80%(90%)对应的时间点。

在官方的文件中,给了这么一句话“体外释放速率试验应能反映出受试制剂释药速率的变化特征,且能满足统计学处理的需要,释药全过程的时间不应低于给药的间隔时间”。这句话的意识就是说,假如你是一天给药一次的缓释制剂,那么你的溶出曲线的时间点,就不能在8h溶出完。

但实际应该怎么操作,并没有说。另外,就是这句话本身,就是值得商榷的。后面有机会再说。

(三)小结

今天从官方的角度看了一下缓释溶出的要求。有时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建议各位自己看一下哦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800

7 11 9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7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