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齐鲁医派”淄博司氏中医流派家藏古籍及个人用药经验介绍——半夏

发布于 2021-07-07 · 浏览 867 · 来自 Android · IP 山东山东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327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功能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主治

1、湿痰,寒痰证:本品味辛性温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要药,尤善治脏腑湿痰。

2、呕吐:本品味苦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

3、心下痞,结胸,梅核气:本品辛开散结,化痰消痞。

4、瘿瘤,痰核,痈疽肿毒,毒蛇咬伤:本品外用能消肿散结止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3-10g,一般宜制过用。炮制品中有姜半夏、法半夏等,其中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半夏曲则有化痰消食之功,竹沥半夏能清化热痰,主治热痰、风痰之证。外用:适量。

禁忌

1、中药配伍禁忌:

反乌头;恶皂荚;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忌朱砂、海藻、饴糖。

2、中西药配伍禁忌:

(1)不宜与阿托品等M胆碱受体阻滞药联用,容易加重副作用。

(2)与镇静药联用时注意用量不可过大,容易加重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

文献记载

1、《名医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

2、《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阴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

炮制

清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8%白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每100kg半夏,用白矾20kg。本品为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片状,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见灰白色点状或短线状维管束迹,有的残留栓皮处下方显淡紫红色斑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角质样。气微,味微涩、微有麻舌感。

姜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半干,切薄片,干燥。每100kg半夏,用生姜25kg、白矾12.5kg。本品为片状、不规则颗粒状或类球形。表面棕色至棕褐色。质硬脆,断面淡黄棕色,常具角质样光泽。气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粘牙。

img

个人经验

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竹沥半夏与半夏曲各不相同,清半夏辛燥性减,长于化湿痰,适用于体弱痰多,或小儿食滞痰阻,症状较轻者;法半夏温性较弱,长于燥湿和胃,适用于脾虚湿困,脾胃不和之证;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竹沥半夏温燥性大减,适用于胃热呕吐,肺热咳嗽,以及痰热内闭,中风不语等;半夏曲功能燥湿健脾,消食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湿阻食滞,苔腻呕恶。

个人在临床上有时可以数种半夏合用,比如:姜半夏10g,法半夏10g,清半夏10g,以增强化痰下气之功,用于痰湿中阻的脾胃病效果较好,姜半夏善于止呕,以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长;法半夏偏于祛寒,具有调脾和胃的作用;清半夏长于燥湿化痰。三种炮制品合用,也可用于痰湿集聚成核的瘿瘤,或符合痰湿证的颅脑胶质瘤等,可供同道斧正!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867

4 1 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4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